拜师学琴的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拜师学琴的民间故事
清咸丰、同治年间,在安徽东南部宁国县有个人名叫刘惟性。

年青时,他在学馆读书,没读几年,就弃学而去,浪迹山水间。

宁国县当地有座名山,叫高峰山。

山上有座寺庙,庙里有几十名僧人,主持是个叫太元的方丈。

太元方丈有一过人之处,那就是他精通音律,琴声超凡脱俗,攝人心魄,惊天地,泣鬼神。

刘惟性仰慕他的琴艺,便来到古刹,拜他为师。

太元对他说:“学琴并不难,只要能静下心就行。

”刘惟性问:“冒味的问您,静心之道如何?”太元说:“自己静心,这岂是老师能为你谋划的?”刘惟性说:“我明白了。

”于是,便回到自己的住室,摒除万虑,昼夜枯坐禅床。

太元常来弹琴,而他竟毫无所闻。

一天,刘惟性忽然间只觉的大雨瞬时而下,夹以风雷,寒猿悲号,山鬼长啸,灯小如豆。

他因此烦躁不能入寐,便打开窗户往外看。

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天空根本没有云,也没有风,那风声、雨声、猿声、鬼声都来自太元的住室。

刘惟性知道太元正在弹琴,便悄悄走到窗外偷听。

听着听着,忽然悲酸不可忍,失声叫道:“弟子愿回去了!”随之,撞开门冲了進去。

太元抚着琴,默默的坐在那里,没有一点声息。

过了一会儿,太元问:“你愿意回去吗?然而你已经学成了。

我的琴声幽细,几十个小和尚都没有听到,而唯独你听到了。

心有静有不静呀!”
太元接着又说:“庸人以耳听,静者以心听。

心听者能闻声数里外。

至于琴,浅学者以指弹,静者以心弹。

以心弹者,便得到弹琴之道了。

你心静,可以和你谈论琴了。

弹琴要神志安详,气息平静,心神忘我的投入,内心感应太和,手鼓琴曲,心和手自成一体,这只能靠自己去体会,用语言很难说出其中的一二。

此正所谓前代琴家谈论技法和心法时所言:谱可传而心法妙不可传,存乎其人耳,善学者自能得之。

学琴并不是以学技艺为目的,弹琴时内心和谐宁静,不为外界干扰,才能达到自由境界。

因为和谐宁静是内心的流露,琴声是由心灵中产生的,如果心里有杂念干扰,那么手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