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策略自适应概论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

早进早出
• 这种策略是只在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期进行生产。 • 例如,合成纤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新合成纤维的
发明企业在利用这种纤维制成的最终产品在市场上成长、 成熟起来以前,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使市场承认,可能 会采用这种策略,自己生产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待这种 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就停止生产最终产品,只供应 这种纤维材料,成为专营原材料的厂家。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的基本概念 产品战略决策 产品与服务竞争策略 生产运作组织形式 纵向集成
第一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战略?
• 在军事上,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依据国内形势 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 来确定。
• 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如社会 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 略、企业经营战略。
产销量
产品组合、新产品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六、产品生产进出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金额
投产期
成长期
研发阶段 开始投产
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 于:产业的生命周期、 技术的生命周期和产 品生命周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销售收入线
利润线
影响产品生命周期 的因素:市场容量、 产品价格、替代产 品、科学技术、企 业能力等。
停产退出
三、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
2.事业部级
A事业部战 略
B事业部战略 C事业部战略
3.职能级 营销战略 R&D战略 运作战略 财务战略
人力资 源战略
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四、职能层战略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规划,人才储备,人才培训、 定员定岗,劳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研发战略:产品市场研究、开发设计等。 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计划、组织、管理,质量管 理,设备使用,材料消耗等。 财务战略:融资计划,项目投资、资本运作,资 金结算,经济核算,财务控制等。 营销战略:产品定位、定价、分销、促销,队伍 建设、营销网络管理,销售服务等。
生产运作管理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大智若愚而富有科学精神;天生热爱探索和创造,对于跟随和人云 亦云深恶痛绝;特立独行,从不自我设置禁区……这些对极客的定 义,其实一直伴随着李书福与他的吉利。
2014年1月9日,沃尔沃汽车交出了被吉利并购后第三年 的成绩单:全球销售42.8万辆,同比增长1.4%;在华销 售6.1万辆,同比增长近46%;欧洲市场实现反弹。在盈 利方面,在总销量持平的情况下,沃尔沃汽车2013年的 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虽然收购后3年来沃尔沃汽车 的息税前利润都是持平的,但前两年并没有实现税后盈 利,而2013年的税后利润是正数,实现了真正的盈利。
沃尔沃的主要工厂在瑞典和比利时,北欧国家的高工资高福利 被业界诟病为导致沃尔沃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但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并没有打算在这方面降低成 本。事实上,收购之后第一年,沃尔沃不但没有裁员,反而增 加了就业岗位,沃尔沃汽车员工满意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 84%。比起简单的裁员削减成本,通过联合开发来降低开发成 本、实现联合采购,是发挥协同效应的更好路径。
1)员工技能,尤其是默会技能; 2)受保护的专利知识或设备、流程; 3)持久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4)长期培养所形成的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5)具有优势的设施地址; 6)内部长期培养形成的组织文化; 7)专有或特殊的信息控制系统等。
沃尔沃汽车的安全基因举世闻名,这是第三方多年数据 和调查得出的结论。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管理 局成立后的安全标准就是以沃尔沃汽车的标准为参考。
第11讲 自适应控制概论

这三方面的功能是自适应控制系统所必须具有的功能.
1 自适应控制的定义(3/4)
由此可见,自适应控制系统必须具有三个特征或功能: 过程信息的在线积累
在线积累过程信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被控系统的 的结构和参数值的原有的不确定性.
为此,可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在线辨识被控系统的结构 和参数,直接积累过程信息;也可通过量测能反映过程 状态的某些辅助变量,间接积累过程信息. 可调控制器
Quotation: “We learnt from bitter experience”.
1 自适应控制的定义(2/4)
从自适应控制能修正自己的特性主动适应被控系统和其 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这一角度来说,Gibson的定义较好的刻 划了自适应控制的特征.
下面通过Gibson的定义来研究自适应控制研究的内容和 范围.
第十讲 自适应控制概论(8/10)
60年代中期--Parks的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模型 参考自适应控制设计 60年代末期--Landau等人的基于Popov超稳定性理论 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设计
李雅普诺夫
朗道
第十讲 自适应控制概论(8/10)
自校正控制方法 50年代末期--Kalmann提出的边辨识边控制的思想
第十讲 自适应控制概论(10/10)
出于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的需要,以及微处理器等计算工 具或器件的迅猛发展,都为自适应控制应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又反过来促进了自适应控制理论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自适应控制已成为现代控制理论的一 个相当重要的分支,并且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之一. 下面,将分别介绍: 自适应控制的定义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形式. 自适应控制研究中的理论问题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情况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约束理论和生产计划的概论

约束理论和生产计划的概论约束理论是管理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是由Eliyahu M. Goldratt在其著作《目标》中提出的。
约束理论强调了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并通过优化瓶颈环节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计划中,约束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根据瓶颈资源的限制来调整生产计划,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产出。
约束理论的基本概念约束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瓶颈资源:指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关键。
2.过程的变化:瓶颈资源的状态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因此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变化。
3.短缺资源的处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处理短缺资源是约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约束理论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在制定生产计划时,约束理论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通过对瓶颈资源的分析和优化,企业可以明确瓶颈环节,并根据瓶颈资源的情况调整生产计划,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来说,约束理论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瓶颈资源首先,企业需要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瓶颈资源。
这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实现,以找出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效率的关键环节。
2. 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一旦确定了瓶颈资源,企业就可以针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
这可能包括增加瓶颈资源的产能、改善其操作效率等。
通过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企业可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3. 动态调整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监控瓶颈资源的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计划。
这种动态调整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总结约束理论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约束理论的原则,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
只有不断优化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ppt课件

局性的决策。基于组织的使命。
2. 企业战略 策略
3. 生产运作战 略
4. 案例:格兰 仕的成本领先 战略
策略是用来完成战略的方法和措施,策略比 战略更具体,策略的实质是“如何做?”。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0501班 姜珊
10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2. 企业战略
3. 生产运作战 略
4. 案例:格兰 仕的成本领先 战略
企业战略与生产运作战略的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0501班 姜珊
15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2.5 企业战略的制定
7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1.4 基于时间的竞争
[关键内容]: 1. 现代企业的
三星电子著名的“生鱼片”理论:一旦抓
生存与发展环 到了鱼,在第一时间内就要将其以高价出售
境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生存与发展环 境
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2. 企业战略 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3. 生产运作战 略
基于时间的竞争
4. 案例:格兰 仕的成本领先 战略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0501班 姜珊
3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生产运作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以及企业经营战略与生产运作战略的关系,熟悉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关键概念】生产运作战略(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trategy);竞争战略(competition strategy);竞争重点(competition focus)【引导案例】EGAD公司EGAD公司(意为“每天饮用八杯水”)最近将它的瓶装泉水运作进行了扩展,其中包括几种新口味。
市场营销经理Georgianna Mercer预测认为以新产品以及公众对多喝水对健康有好处的意识增强为基础,需求会有上升趋势。
她为未来6个月做出了综合预测,如表2.1所示。
表2.1 未来6个月产品需求预测水箱月份 5 6 7 8 9 10 总计预测 50 60 70 90 80 70 420生产经理Mark Mercer(同Georgianna无关)提供了以下信息(注意1单位等于100瓶,每水箱中有10 000瓶):正常生产成本每单位10美元正常生产能力60单位加班生产成本每单位16美元转包合同成本每单位18美元持有成本 2美元延迟交货成本每单位每月50美元期初存货 0单位(资料来源:威廉·史蒂文森著. 运营管理. 张群,张杰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问题:考虑以下战略:①平稳生产,每月加班生产10箱水来补充;②综合加班、存货以及转包合同来补充;③一个月加班生产15箱水,并用存货来处理变化。
目标是选择成本最小的战略。
请问你推荐哪个战略?第一节生产运作战略概述生产运作战略是指在竞争环境中,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所采取的全局性、整体性的指导思想或决策;是指在企业整体战略的框架下,根据企业各种资源和内外环境,对与生产运作管理和生产运作系统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决策、规划和计划。
自动化概论

03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领域中的 自动化技术应用也 越来越广泛,包括 医疗设备控制、诊 断辅助、治疗辅助 等领域。自动化技 术可以帮助医疗保 健领域提高诊断和 治疗效率、提高患
者满意度等
04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近年来 逐渐兴起的一个领 域,包括智能门锁、 智能灯光、智能家 电等领域。自动化 技术可以帮助智能 家居实现更加智能 化、便捷化的管理 和控制,提高居住 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 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 发展,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更 加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 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自动化 技术将更加注重系统的智能 化、自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 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3
自动化的应用领 域
自动化的应用领域
自动化技术的应领 域非常广泛,包括但
2023
自动化概论
1 2 3 4
1
自动化定义
自动化定义
自动化是一门关于系统控制和管理的科学技术, 其目的是实现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自动化
操作和控制
简单来说,自动化就是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 使系统能够自主地感知、决策、执行和优化,
从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
自动化的历史和 发展
自动化的历史和发展
更加协同化
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不同系统之间的协 同和合作,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协同化操作和 控制。同时,未来的自动化系统也将更加注重与 人类的协同和合作,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人类 与机器之间的协同工作
-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文俊杰
01
02
03
自动化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 的水车、风车等简单机械自 动控制系统。然而,真正意 义上的自动化技术发展是在 20世纪初,随着工业生产的 发展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更加复杂 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来提高 生产效率和质量
生产运作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生产运作管理 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尽 可能低的成本,最快的响应速度、制造个 性化的产品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全球配置资源、制造个性化产品或提 供个性化服务都有策略问题。
E
产”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E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1
1、产品或服务的选择
产品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1)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 (2)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 (3)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 (4)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别
E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2
生产运作策略
生产运作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 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和开发 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E
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
1、自制或购买
2、低成本和大批量 3、用多于品需种求量和大小且批是量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 4、用高于质需量求量小且顾客化的产品或服务。
5、混合策略
综合运用以上各种策略。“顾客化大量生
2、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策略 (1)做跟随者还是领导者 (2)自己设计还是请外单位设计 (3)花钱买技术或专利 (4)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E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对生产运作系统 的运行生具产运有作先系天统性的的设影计响包,括是:企业战略决 策的(一1个)重选要址内容。
(2)设施布置 (3)岗位设计 (4)工作考核和报酬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一种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自生能力指的是公司在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成长和创新的能力。
而比较优势是指公司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具有的相对优势和差异化的能力。
在制定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公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公司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公司在特定市场中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优势和差异化的能力。
公司应该基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作为发展战略的基础。
第二,公司需要优化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配置。
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和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造力;通过提升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交付能力。
第三,公司需要积极开展创新和技术研发。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创新和技术研发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该加大对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
例如,公司可以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与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四,公司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对于市场认知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公司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确定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同时,在市场营销中,公司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塑造品牌形象和价值观,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
第五,公司需要灵活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
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对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公司应该及时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公司可以建立敏捷的组织结构和协作机制,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综上所述,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公司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公司应该通过明确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灵活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等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新。
制造策略介绍

制造策略介绍制造策略(Manufacturing Strategy)是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在其CPIM知识体系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其主要含义是为了描述一个企业在接收客户订单和安排生产之间的时间点的一种决策策略,从而有效地进行产销平衡,提升企业竞争力,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策略”、“接单策略”等。
在理解制造策略之前,首先要理解制造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提前期(Lead Time),“执行一个流程所要求的时间跨度”(APICS 字典对提前期的定义)。
其中生产提前期(Production Lea Time)就是从设计开始到最终产品生产出来的时间,交货提前期(Delivery Lead Time)就是从接收客户订单开始到最终将产品交付到客户的时间。
P:D率(生产提前期/交货提前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P:D率的改善就产生了不同的制造策略。
根据P:D率的不同,归纳起来企业有四大制造策略可以选择,即面向订单设计(ETO)、面向订单生产(MTO)、面向订单装配(ATO)、面向库存生产(MTS )。
ETO(Engineer-to-Order )-面向订单设计定义:收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组织设计和生产,之前没有库存,可以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提前期最长特点: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研发能力,拥有某些专利,(而不是低成本),一般会是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有强大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团队产品:产品种类很多、新产品多、BOM结构复杂(5~10层)、工程变更多、标准化程度低生产:产量小、产品价格高采购:新供应商多库存:品种多、数量少质量:详细的档案记录销售:产品销售周期长,一般是项目型销售,按项目报价,售后服务要求高(因非标产品,一般很少有退货的业务)成本:一般无法精确计算关注:可用的技术资源可用的设备资源整个生产和供应链过程一般会按照项目来跟踪管理MTO(Make-to- Order)-面向订单生产定义:备原材料库存,只有收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在有限的范围内生产提前期长特点: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通用的设备或资源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拥有较低的成本研发: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不是核心。
《智能制造概论》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服
EtherCAT
EtherCAT
驱
动
器
电缆 伺 服 电 机
239
3 ) 执行层级(Operation Level)
ISA 95 Level2 定 义 了 监 视 和 控 制 物 理 过 程 的 活 动 ,其 任 务 是 实 现 对 生 产 过 程 进 行 监 测 (Monitoring)、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和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
221
第4章 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导读】本章阐述了从数字化工厂到智能化工厂的发展过程, 总结了智能 工厂的基本特征,从工厂自动化的标准化层级结构出发,介绍了智能工厂 的架构、赛博物理融合生产系统的构成,特别是从技术集成和应用功能实 现的角度,讨论了在智能工厂中的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3大集成的技术实 现,以及在智能生产系统中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4项 功能应用技术,介绍了多个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具体场景和智能制造过程 实现过程的实例。
厂能够以最少的干预来适应 计划和产品的变化。
【图例】智能工厂的主要特性[来源:德勤咨询]
229
4.2 智能工厂的核心与构成
4.2.1 数字化工厂
1.数字化工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主要涉及产品设计、生产规划与生产执行3大环节
基于3维建模的产品设计
工艺仿真使能的生产规划
实时数据联通的生产执行
230
2.数字化工厂的构成
4.2.3 工业4.0三大集成的技术实现
1. 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的技术实现
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将工厂或设备的 所有要素,依据“ANSI ISA-95企业控制 系统集成”标准的5层级结构,从现场层级 的底层感知和执行设备开始,通过控制层级 的PLC和操作层级的SCADA/HMI/DCS等, 连接到企业顶层管理层级的MES和ERP,构 建成一个网络化制造系统,从而实现各个资 源要素的纵向贯通和集成。
安全科技概论知识点总结

安全科技概论知识点总结安全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社会的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科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安全科技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安全科技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技术手段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定义安全科技是指利用科技手段来保障社会的安全,包括防灾减灾、防范犯罪、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
安全科技主要包括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智能安防技术等多个领域。
二、发展历程安全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主要是利用城墙、壕沟等物理手段来保障城市的安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安全科技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火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一系列安全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技术也逐渐成为安全科技的重要领域,用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应用领域安全科技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安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主要利用物理安全技术和智能安防技术来保障社会的安全。
2.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主要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3. 个人安全:主要包括智能家居安防、个人身份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主要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和智能安防技术来保障个人的安全。
四、技术手段安全科技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技术手段来实现:1. 物理安全技术: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主要通过监控和警示来保障安全。
2.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主要通过网络技术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3. 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主要通过生物特征来实现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
4. 智能安防技术: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报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等,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安防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安全科技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未来安全科技将更加多元化,涉及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生物识别等多个领域,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安全系统。
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策略

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策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策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 灵活的生产线布局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企业应考虑采用灵活的生产线布局。
这意味着生产线应具备快速转换产品类型和规格的能力。
通过使用模块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企业可以更迅速地调整生产线,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
此外,采用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敏捷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网络,以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这包括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畅通无阻,并及时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合作,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从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组合。
3. 定制化生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定制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企业应考虑采用定制化生产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灵活的生产线布局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
企业可以采用柔性生产系统,以便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生产。
此外,通过与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4. 创新的产品开发创新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
企业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发,以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技术的需求。
通过投入研发资源,企业可以不断改进现有产品,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和产品领域,以不断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
创新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5. 持续改进和优化持续改进和优化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策略。
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供应链响应能力与生产适应能力

供应链响应能力与生产适应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响应能力和生产适应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业务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需要具备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和高效的生产适应能力,以应对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供应链响应能力是指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的能力。
一个强大的供应链响应能力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控制库存,减少运输时间,提高产品交付的准时性。
为了提高供应链响应能力,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企业应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商网络。
与可靠、负责任和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减少供应链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和技术,企业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企业应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和沟通。
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要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供应链和生产活动。
通过与客户进行定期的沟通和反馈,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再次,企业应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可视性。
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追踪和监控供应链中的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建立备用供应商和备用生产线,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生产适应能力是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能力。
一个良好的生产适应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生产适应能力,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产品质量。
使用可调节的生产线和模块化的生产过程,可以更快速地调整生产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企业应优化生产流程和规划。
通过精确的生产规划和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企业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产能浪费的问题。
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品变化,是提高生产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再次,企业应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
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增强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自适应控制和优化决策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自适应控制和优化决策在现代制造业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在生产流程中提高了效率,还在自适应控制和优化决策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自适应控制和优化决策的应用和意义。
一、概述智能制造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
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精确的控制和决策支持。
它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自适应控制,并通过学习和优化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自适应控制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自适应控制包括两个重要方面:自适应参数调整和自适应工艺优化。
1. 自适应参数调整在传统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经验和试错来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自动调整各种参数,以实现最优化的控制。
例如,在某汽车制造厂的焊接工艺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焊花和焊点的形态特征来调整焊接参数,从而提高焊接质量和稳定性。
2. 自适应工艺优化智能制造中的工艺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在工艺优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找到最佳的工艺操作方案,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调整。
例如,在某电子制造厂的组装线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优化各个工位的加工速度和质量要求,以实现整体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三、优化决策智能制造中的优化决策是指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根据各种因素进行最优决策的过程。
而人工智能在优化决策方面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1. 供应链和物流优化在智能制造中,供应链和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和建立准确的模型,预测需求变化、隐含风险和生产能力,从而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的配置和调度。
例如,在某快消品企业的供应链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需求预测、库存优化和配送路线规划,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自适应系统是指能够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调整和适应自身的系统。
自适应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软件工程等领域,并且正在成为当今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概念、设计模式、应用领域、未来趋势等角度进行阐述,探讨自适应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第一章概念自适应系统最早由荷兰人J.C. Willems在1986年提出,其核心理念是系统应该能够自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适应系统分为两种:基于控制论和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系统。
基于控制论的自适应系统通过调整系统的控制参数来实现自适应,这种方法适用于反馈控制领域。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系统通过对自身的学习和适应来实现自适应,这种方法适用于模式识别等领域。
第二章设计模式在设计自适应系统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设计模式:反馈控制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和强化学习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对系统的误差进行反馈控制,调整控制参数来使系统的误差最小化,从而实现自适应。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来实现自适应。
强化学习系统是一种基于奖励和惩罚的学习方法,在系统面临不同的环境时,通过最大化奖励来选择最优策略,从而实现自适应。
第三章应用领域自适应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软件工程等领域。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自适应系统可以帮助网络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流量情况自动调整带宽、缓存等参数,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在机器学习领域,自适应系统可以通过学习样本中的特征来自动调整模型的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在软件工程领域,自适应系统可以帮助软件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第四章未来趋势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适应系统也将越来越普及和成熟。
未来,自适应系统将会更多地应用于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城市等领域,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生产过程中的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研究

生产过程中的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研究生产过程是任何企业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运行得高效和盈利。
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就成为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生产计划调度方式通常是基于最短作业优先策略,这种策略虽然能够保证生产效率,却无法适应生产环境的动态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开始探讨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来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入门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是指根据生产环境的实时状态,自动优化调度方案的算法。
这种算法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快速调整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调度,并将效果最大化。
目前,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主要有贪心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贪心算法:通过寻找每个阶段的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一个全局最优解。
但这种算法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影响整体效果。
遗传算法:根据生物进化理论,模拟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生成新的个体,并筛选出最优解。
遗传算法适用于不确定性强、无法找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
蚁群算法:模拟蚂蚁在寻找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时的行为,通过信息素的传递和加速启发式搜索,找到最优解。
蚁群算法适用于动态环境下的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模拟粒子的运动,通过群体通信和个体学习,实现全局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适用于多目标问题和高维度问题。
二、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在生产计划调度中的应用,能够在繁忙的生产场景中,快速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繁重工作,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半导体生产领域,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薄膜测量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制程参数,优化控制流程,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构建较为稳定的生产环境下的自适应优化调度算法,也能为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production strategy

﹝2﹞两大世界级制造系统 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主要是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思想的指导下, 大量采用计算机、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使 用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实现对全企业资源有 效使用,从而达到这个水平的。 ②JIT制造系统 JIT则是在“彻底消除一切浪费”,“为用户 提供他们所真正想要的产品”的思想指导下, 依靠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每个人的 积极性,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系统结构, 同样也达到了这个水平。
第二章 生产运作战略与竞争力
第一节 生产与运作战略 一、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定义 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 策和计划,用以支持企业的长期竞争战 略。 着眼点 :目标市场 目 的 :立足市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运作战略内容一般包括如下; (1)产品战略。 (2)流程战略 (3)选址战略 (4)布局战略。 (5)采购战略。 (6)人力资源战略 (7)质量战略。 (8)库存战略。 (9)排程战略。
一、竞争重点的确立
项目 成本 质量 时间 1 2 3 4 5 6 7 8 内容 低成本 高设计质量 恒定的质量 快速交货 按时交货 新产品开发速度争策略的制定 1、决定竞争重点的优先顺序。 通常认为企业难以在四个方面﹝成本、质 量、时间、柔性﹞同时努力。因此需要判断哪 个因素对提高竞争力是重要的,就集中企业的 主要资源重点突破。 2、周期性地审视竞争重点的优先顺序,调整竞 争策略。 因为外界环境是在动态变化着的,企业的经 营方针、生产任务也在变化,因此竞争策略必 须相应地作出调整。 3、制定具体的、可测度的竞争目标。 例如,成本降低10%,保证收到订单后3周 内交货,将开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以内,等等。
世界级制造系统 世界级制造系统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 很强的竞争能力,深受用户信赖和推崇。 2、世界级制造系统的特征 ﹝1﹞世界级制造系统在世界市场的特点 ①是本行业中,至少在某—方面,属于最强有力 的竞争者,能比其它对手具有更迅速的增长和 更丰厚的利润; ②其产品无论在性能、功能或竞争优势、受信赖 的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一流水平,并能够对市场 的条件变化做出最灵敏、有效的反应; ③能够吸引、保持、并造就本行业中最杰出的人 员,因此能够吸收、应用、并创造新的生产与 管理技术,乃至观念、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自适应操纵概论(1学时)
§7—1什么是自适应操纵(差不多概念)
自适应操纵系统(Adaptive Control Systems)是现代操纵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百科”:能在系统和环境的新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改变自身特性来保持良好工作品质的操纵系统,又称适应操纵系统。
50年代初,为设计高性能飞机自动驾驶仪提出了一种自动调整前馈增益的MIT方案,是最初的自适应操纵。
一个典型的比较完善的自适应操纵系统包含:辨识——决策——调整三个部分组成。
自适应操纵是本质非线性系统,即:不可能通过线性化把它近似为线性系统。
自适应操纵有两类最差不多的类型,即“模型参考自适应操纵”和“自校正调节器”,以及在这两类差不多类型的基础之上,结合人工智能、人工生命等进展出的新型复杂自适应操纵。
§7—2 两类重要的自适应操纵及其新进展
一、模型参考自适应操纵(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简称MRAC
这类系统的难点在于系统稳定性分析,用到李雅普诺夫稳定
性和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
二、自校正调节器(Self-tuning Regulator)简称STR
STR是70年代进展起来的一种随机自适应操纵,产生背景是:工业过程操纵由于强随机干扰、模型未知、参数时变、大时滞等因素,导致常规的操纵方法效果差。
它是参数在线可能与随机最小方差操纵的结合,已有广泛的应用成果,其难点在于收敛性。
三、多层结构的智能——自适应操纵
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自适应操纵相结合,组成具有多层结构的智能——自适应操纵系统,下图示出了一个基于操纵系统工程设计和调整经验的专家-自适应操纵系统的方案框图(马润津曾凡锋:“智能操纵与智能自动化”,486-491,科学出版社1993)
四、神经网络自适应操纵
将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操纵相结合构成复杂自适应系统,适用与对多变量、非线性的复杂过程的自适应操纵。
神经网络的研究已有进30年的历史了。
神经网络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优点:(1)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2)并行分布式处理信息;(3)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容错性;(4)有归纳和联想经历功能;(5)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
将神经网络与两类差不多的简单自适应操纵结合起来,构成了“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操纵”(NNMRAC)和“神经网络-自校正调节器”(NN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