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SIM报告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SSIM仿真实验
利用AutoCAD软件和鸿业道路6.0软件对312国道进行合理的局部路网的交通组织,以及平面交叉口进行渠划设计,设计合理的标志标线,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仿真。

获得该路段312国道的V/C值、平均行驶速度、流量等的变化。

1导入CAD地图文件
建立一个精确VISSIM模型的必要条件是:至少具有一张具有比例尺的反映现实路网的背景图片。

本设计采用312国道局部路网地图,打开步骤如下:1)依次选择:查看→背景→编辑…,点击加载…,选择导入VISSIM的目标
图片文件。

2)关闭背景选择窗口,在巡航工具栏中点击显示整个显示整个地图。


示整个地图。

3)再次打开背景选择窗口,选择待缩放的文件,点击比例尺。

此时,鼠标指针变成一把尺,尺的左上角为“热点”。

4)按住并沿着标距拖动鼠标左键。

5)释放鼠标输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点击确定,本次设计的所选距离为1400米。

6)在背景选择窗口中点击起点,可以将背景图片移动到目标位置。

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把背景图片拖到一个新的位置。

7)依次选择:查看→背景→参数…,点击保存。

2图形编辑
2.1路段属性和选项
路段画法步骤如下:
1)在路段的起始位置点击鼠
标右键,沿着交通流运行方向
将其拖至终点位置,释放鼠标。

2)编辑路段数据包括:路段
编号、名称、车道数、路段类
型,是否生成相反方向等。


下图所示:
连接器
2.2
连接。

没有连接器的话,车辆是不能从一条路段换到另一条路段。

具体步骤如下:
1)在第一个路段的指定位置(连接器起点)
右击并沿着交通流方向拖动鼠标到第二条路段
的指定位置(连接器终点),然后释放鼠标。

2.)编辑连接器数据,如右图所示,包括
起点路段和终点路段的车道连接状态。

车道1
代表最右侧的车道。

和中间点数可以使路段连
接平滑过度等。

2.3定义减速区
因本次所设计的内容有312国道与一条交
通量非常少的支路相交,故在设计过程中在支路与312国道相交处的支路上设
置减速区,设置过程如下:
1)选择减速区模式。

2)选择需要设置减速区的路段或
连接器。

3)右击减速区的起点,沿着路段
/连接器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

4)释放鼠标,打开创建减速区窗
口。

5).针对通过该路段/连接器的每
一车辆类型定义合适的车速和加速
度。

6)点击确定。

对于多车道路段,
需要为每一条车道分别定义减速区,每条车道可定义不同特性。

7)设置减速区属性及选项包括名称、长度、车道、时间等
设置结果如下图:
2.4行驶路径决策
车辆的行驶路径由一个固定的路段和连接器序列组成。

从路径决策起点(红线)到路径决策终点(绿线)
2.4.1定义
路径定义程序分为四个步骤:
1)选择路径起始的路段/连接器。

2)双击鼠标左键,选定路段的行驶路
径决策起点(选中后显示为亮红色)。

打开新建路径决策窗口。

定义路径决
策的属性
3)选择路径终点的路段/连接器。

4)依照路径类型:在路径终点(绿线)
的位置点击鼠标右键。

如果红线和绿
线之间的连接器有效,则从路径决策
起点到其路径终点显示为黄色粗线。

定义了每条路径决策终点后,在路网外点击鼠标右键,打开路径窗口。

2.4.2编辑
路径模式必须处于激活状态。

选择路径模式后:
所有已定义的路径决策显示为暗红色,所有已定义的路径决策终点相交部分显示为暗绿色选择一个路径决策:
1)在路径决策所在的路段上,点击鼠标左键。

2)左键点击路径决策:
选中的路径决策显示为淡红色。

只有相应的终点相交部分(暗绿色)或停车场(实心蓝色)可见。

从选定的路径决策中选择路径起点:
1)在终点交叉部分所在的路段上鼠标左击。

2)鼠标左击终点交叉部分-选中的终点交叉部分显示为淡绿色。

路径显示为黄色带。

3交通数据
3.1交通构成
交通构成是对进入VISSIM路网的每一股交通流构成的定义。

是输入交通流量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在定义输入交通流量之前对其进行定义,行人流量也可以定义为一种交通构成。

交通构成包括一种或多种车辆类型及其在输入交通流量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以及车速分布的列表。

本例的具体的交通构成为:312国道路段车道流量为1500辆/h(大型车率6%,小型车率94%),左转流量10%,右转流量10%。

312国道上设有非机动
车道,流量为700辆/h。

支路路段车道流量为100辆/h(大型车率6%,小型车率90%,自行车4%),右转流量20%。

支路上限制左转同时机非混行。

3.2车辆输入(交通流量)
鼠标左击
某个路段的车辆输入:双击此路段
路网的所有车辆输入:在VISSIM路网外点击鼠标右键
输入结果如下图
4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4.1优先原则
VISSIM使用优先规则指定无信号控制的冲突车流的通行权。

它应用在

同路段/连接器上的车辆必须互相观望的所有情况。

在同一路段/连接器上的车
辆自动互相观望,即使路段有多条车道。

优先规则包括:一条停车线(红线)
,一个或多个与该停车线关联的冲
突标志
(绿线)。

根据冲突标志处的当前
路况,由停车线控制车辆的通过与
否。

冲突标志处的两种主要路况检验内
容包括:最小车头间距和最小空档时间。

优先规则的设置步骤:
要初始化程序,选择优先规则模式。

接下来的操作在状态栏上有显示。


返回第一步,在VISSIM路网外鼠标左键单击。

1)选择需要设置停车线的路段/连接器。

2)在选定路段上的目标位置点击鼠标右键,设置停车线。

3)选择需要设置冲突标志的路段/连接器。

4)在选定路段上的目标位置点击鼠标右键,设置冲突标志。

冲突标志一般设置在冲突区的最后2米范围。

同时,打开优先规则窗口。

在优先规则窗口
中,定义优先规则属性,点击确定。

停车标志控制
4.2
停车标志的设置步骤如下:
1)选择停车标志模式。

2)选择车辆必须停车的路段。

3)在选定路段上的目标位置点击
鼠标右键,创建停车标志(停车线)。

4)编辑停车标志属性。

5)点击确定。

4.3排队计数器
VISSIM的排队计数器可以提供以下输出:平均排队长度,最大排队长度,排队车辆的停车次数。

排队是从上游路段/连接器的排队计数器的设置位置开始计数,直至排队
状态下的最后一辆车。

只要车道上仍有一辆车满足排队条件,哪怕在排队开始和结束过程中其它车辆不满足排队要求(速度>末车速度),排队计数器将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排队长度的单位是距离而不是车辆数,只要有“排队提醒器”,即使排队计数器上游的排头车辆不再处于排队环境,排队就仍处于可控制状态。

最大排队长度达到上游的下一个计数器位置,不考虑节点评价中自动创建的排队计数器。

定义排队计数器的步骤如下:
1)选择排队计数器模式
2)左击选择需要设计排队计数器的路段
3)在目标位置点右击,设置排队计数器。

排队将从设置位置起往上游方向计算
4)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编号和位置,点击确定配置为了得到期望的输出数据,
5评价
5.1行程时间
每一个区段由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构成。

平均行程时间(包括停车或等待时间)是指车辆通过检测区段的起点至离开终点的时间间隔。

定义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的
步骤如下:
1)选择行程时间测量模式。

2)点击鼠标左键选择需要
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区段起
点的路段。

3)在选定路段上,点击鼠
标右键设置检测区段的起
点。

设置成功后显示为红
线,在状态栏中可以查看
该点的坐标。

4)单击鼠标左键选择设置
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终点的路段
5)在选定路段上,点击鼠标右键,设置检测区段的终点。

设置成功后显示为绿线,同时打开创建出行时间测量窗口。

6)设置相关属性(如下)并点击确定。

属性&选项。

设置结果如下图所示:
输出结果:
行程时间记录表
文件:h:\vissim\01.inp
注释:
数据:2008年12月18日13:06:08
时间;编号;车辆;车辆?行程?
18.6;3;1;100;11.1;
21.4;3;6;100;11.3;
21.8;3;5;100;11.8;
23.1;3;8;100;11.8;
23.4;3;10;100;11.1;
26.0;3;12;100;11.4;
27.2;3;14;100;11.2;
28.3;3;16;100;11.4;
28.8;3;18;100;11.0;
29.7;3;20;100;11.2;
30.5;3;21;100;10.8;
32.1;3;25;100;10.7;
32.3;1;4;100;13.5;
32.8;1;7;100;13.3;
33.7;1;9;100;12.8;
36.9;3;29;100;10.1;
39.2;3;31;100;10.6;
40.3;1;19;100;13.0;
41.9;3;34;100;11.2;
43.1;1;24;100;13.0;
43.4;3;35;100;10.8;
43.7;3;36;100;10.8;
43.8;1;22;100;14.3;
45.7;3;38;100;10.8;
46.1;3;40;100;10.8;
48.8;3;44;100;10.4;
50.5;3;46;100;10.9;
51.3;1;32;100;12.9;
52.2;1;33;100;12.7;
53.2;3;48;100;11.7;
56.0;10;15;100;27.9;
56.1;3;53;100;10.9;
56.3;1;39;100;12.6;
57.7;9;56;100; 5.8;
59.1;1;43;100;12.9;
62.3;9;60;100;7.1;
63.9;1;50;100;13.2;
66.0;3;63;100;12.2;
69.0;1;52;100;13.9;
69.9;3;65;100;11.2;
70.1;10;57;100;7.5;
(其余数据见电子稿件)
5.2延误
延误时间检测的定义为与理想的行程时间相比(没有其它车辆,无信号控制),在一个或一些路段上计算的所有观测车辆的延误时间的平均值。

本例为观测312国道与某支路相交的交叉口各进口道的各个行驶方向的平均延误,包括直行,左转,右转等10个路段的延误(其中支路的两个方向限制了左转)依次选择:评价-文件…–延误–配置,选中延误框,配置以下数据:
输出结果:
已编译的数据文件*.VLZ
延误时间记录
文件:h:\vissim\01.inp
注释:
数据:2008年12月18日13:06:08
编号1:行程时间检测段1,2,3,4,5,6,7,8,9,10时间;延误;停车数;停车率;车辆;人;行人数;
编号:1;1;1;1;1;1;
600; 3.4; 1.9;0.13;488; 3.4;488; 1200; 5.8; 3.3;0.19;540; 5.8;540;
全部: 4.7; 2.6;0.16;1028; 4.7;1028;
部分原始数据文件*.VLR(其余数据见电子稿件)
延误时间记录
文件:h:\vissim\01.inp
注释:
数据:2008年12月18日13:06:08
时间;编号;车辆;车辆?延误;
18.6;3;1;100;0.0;
21.4;3;6;100;0.0;
21.8;3;5;100;0.0;
23.1;3;8;100;0.2;
23.4;3;10;100;0.0;
26.0;3;12;100;0.0;
27.2;3;14;100;0.0;
28.3;3;16;100;0.0;
28.8;3;18;100;0.0;
29.7;3;20;100;0.0;
30.5;3;21;100;0.0;
32.1;3;25;100;0.0;
32.3;1;4;100;0.0;
32.8;1;7;100;0.0;
33.7;1;9;100;0.0;
36.9;3;29;100;0.0;
39.2;3;31;100;0.0;
40.3;1;19;100;0.0;
41.9;3;34;100;0.0;
43.1;1;24;100;0.0;
43.4;3;35;100;0.0;
43.7;3;36;100;0.0;
43.8;1;22;100; 1.2;
45.7;3;38;100;0.0;
46.1;3;40;100;0.0;
48.8;3;44;100;0.0;
50.5;3;46;100;0.0;
51.3;1;32;100;0.0;
52.2;1;33;100;0.0;
53.2;3;48;100;0.0;
56.0;10;15;100;22.4;
56.1;3;53;100;0.0;
56.3;1;39;100;0.0;
57.7;9;56;100;0.4;
59.1;1;43;100;0.0;
62.3;9;60;100; 1.8;
63.9;1;50;100;0.0;
66.0;3;63;100;0.4;
69.0;1;52;100;0.0;
69.9;3;65;100;0.0;
70.1;10;57;100; 1.8;
70.5;1;55;100;0.0;
71.1;3;69;100;0.1;
76.0;1;61;100;0.3;
(其余仿真评价结果如V/C值、平均行驶速度、车流量等详见电子稿附件)6仿真结果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