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心理班会的研究——以苏旅财高职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职业学校开展心理班会研究尚属初探,以苏旅财高职校为例,研究职业学校心理班会教学设计,构建职业学
校心理班会教学模式,是探讨和实践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心理班会;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4-0001-01一、心理班会的研究背景
2017年苏州市教育局发布1号文件
《关于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
课程、课时、阵地有保障,学校、区域协同推进,监督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

目前,职校生的现状是:学习基础差、个人素质不够高、自我管理能力低。

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特殊心理时期,他们拥有独特的个性,不喜欢受束缚,不喜欢被说教,
容易盲从。

目前,
最受职业学校学生欢迎的课之一就是心理班会。

因此,对职业学校心理班会的研究是探讨以及实践学生管理的新途径。

二、心理班会的概念和内容
心理班会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解释。

苏州名优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顾维红老师通过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心理班会是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以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及相关技术为指导,有目的地设计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自我探索、体验与感悟,预防或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潜能,促进班级成员的个性发展的活动课程。


心理班会可供选取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社会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挫折教育等。

心理班会的形式也十分多样,如主题讲座、案例分析、团体辅导、小组讨论、心理剧、户外拓展、视频录像观摩、朋辈交流分享等。

三、心理班会的实施过程
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班会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健康成长。

同时,帮助班主任、辅导员掌握心理班会的教育特点和功能,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以苏旅财高职校为例,研究职业学校心理班会教学课程设计,构建职业学校心理班会教学模式,探讨以下步骤。

(一)设计问卷,了解认知
课题组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了《心理班会调查问卷教师版》和《心理班会调查问卷学生版》,在全校范围内采用不记名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心理班会的认知。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班主任、辅导员对心理班会知之甚少,基本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采用传统的个人谈话方式进行干预,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未具备构建一堂完整心理班会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则认为教师在班会课中会涉及一些心理话题,但没有深入探讨;学生在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方面心存疑惑,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对心理班会普遍有期待。

学生的期待就是教师学习和提升的动力。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认为帮助班主任、辅导员提升心理班会教学教育能力很有必要。

(二)名师指导,掌握理论
本校邀请以心理班会为研究方向的苏州市名优班主任工作室给全校班主任、辅导员培训。

上好心理班会的具体方法有两点:首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状况,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需求。

其次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相关技术。

以这两点为基础,班主任、辅导员既要有比较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又要善于针对突发性事件组织心理班会。

通过专家培训,帮助本校班主任、辅导员了解心理班会的意义,掌握心理班会的教学方法,激发工作积极性,让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智慧、更有预见性。

(三)教案设计,教学实践
心理班会的教案设计应该根据学生近期呈现出的心理状况,采用心理教学和主题班会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融合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体验活动,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对职校阶段学生一般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早恋、迷恋网络、考试焦虑、学业不良、考试作弊等,心理班会教案主题一般根据学生心理需求设计。

本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确定心理班会主题,按照
心理班会的四个流程:团体热身、
团体转换、团体工作、团体结束实施教学。

从实际出发,更能唤起学生共鸣,有利于解决班级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四)课程评价,学生反馈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把课堂获得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系统。

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反馈,把信息反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本课题组设计了《心理班会学生反馈表》让学生填写,并随机选取学生进行访谈。

再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班会我体验”的学生征文活动,深入收集学生体验信息。

班主任、辅导员依据学生反馈发现心理班会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修正,从课堂教学反馈的主体出发,不失为检验一堂心理班会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四步骤,促进心理班会实施过程的规范,推动教育目的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维红.心理班会实践研究初探[J ].江苏教育,2016(10).[2]钱家荣.班主任的心理教育素养及其培养:以心理班会实施为例[J ].江苏教育,2017(8).
[3]李岚,黄辛隐.心理班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江苏教育,2016(10).
①本文系2017年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立项课题“职业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以苏旅财高职校心理班会为例”(课题批准号:Szzjlx201708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彦(1981—),高级讲师,就职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和班主任管理。

职业学校开展心理班会的研究①
———以苏旅财高职校为例
李彦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课题
院校治理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