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
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人细胞中的核苷酸及碱基种类分别是
A.2种、8种
B.4种、5种
C.8种、4种
D.8种、5种
2. 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沸水烫手,手立即缩回
B. 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
C. 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
D. 强光刺激,眼瞬间闭合
3.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③释放再作用于③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③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③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4. 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
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5.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
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种类
C. 氨基酸数目
D. 氨基酸排列顺序
6.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C.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D.一定有32P,但不含35S
7. 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4 B.1/2 C.3/4 D.1
8. 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9.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
B.都有基质
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10. 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所示的反应,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可表示产生了2种氨基酸
B.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C.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D.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水解过程中破坏了1个肽键
11. 家兔的黑毛对褐毛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的交配方式及与它交配的兔子分别为A.自交、纯种黑毛兔B.测交、杂种黑毛兔
C.测交、褐毛兔D.自交、长毛兔
12. 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
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不能推断出()
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13. 以下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是( )
A.人体缺硒——克山病
B.植物缺镁——白化苗
C.动物缺钙——抽搐
D.植物缺钾一易倒伏
14. 下列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Fe、Mn、B、Mo
B.P、S、K、Ca
C.Ca、Mg、Zn、Cu
D.C、H、O、N
15. 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
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有()
A. 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B.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17. “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两个生理状态相同的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B心脏跳动也减慢。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或电信号
B.该实验说明A的副交感神经细胞可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该递质能使心跳减慢
C.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使K+内流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18.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③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③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③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19. 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的b→a段与图丙的b→a段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B. 温度对丙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C. 在a→b段,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甲植物
20. 某兴趣小组将小球藻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2mm×2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藻细胞分布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进行取样计数前,需将培养液摇匀
B. 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2.5×107个/mL
C. 应先在计数室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
D.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正确的清洗方法为浸泡、冲洗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为探究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时间对肺细胞活力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与用具:人体正常肺细胞、新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株、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瓶、相关检测仪器等。
(要求与说明:检测时间间隔12小时,细胞培养条件适宜,实验仪器、试剂等操作不作要求)
(2)补充完善实验思路:
③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量人体正常肺细胞进行培养至细胞处于快速增长期时,制取细胞悬液备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绘制实验记录表________。
(4)分析与讨论
③新型冠状病毒能感染肺细胞,是由于肺细胞表面有识别病毒的________,该结构的本质是________。
③基于ATP的细胞活力检测法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检测细胞活力的方法,其原理是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________,活细胞在有氧和ATP的条件下,荧光酶催化荧光素发出荧光,强度与ATP含量呈正相关。
故所测得____可间接反映出存活细胞量。
22. (1)玉米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的基因型分别为:③AA TTdd③AAttDD③AAttdd③aattdd。
若③和③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要通过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应选用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的子代花粉观察。
(2)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图示分析回答:
③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__________。
③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23. 科学研究发现,某蛋白A位于内质网膜上,能与蛋白S结合,使Ca2+进入内质网腔内,Ca2+可以通过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特殊结构进入线粒体内,通过调控有氧呼吸的过程,影响细胞内脂肪的合成。
下列图甲是某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图解,图乙是该细胞内脂肪合成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判断该细胞最可能为动物细胞,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甲分析,细胞膜上蛋白质F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该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被荧光染料处理后可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被照射区域可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
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可知,Ca2+进入线粒体内,通过调控有氧呼吸第_______阶段反应,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
研究发现,细胞内蛋白S基因突变后,细胞中脂肪的合成会减少,试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蛋白S基因突变体为材料,利用蛋白N(可将Ca2+转运出线粒体)证明“脂肪合成受到线粒体内的Ca2+浓度调控”的研究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凋亡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Nase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Caspase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负责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
③细胞膜上大多数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③DNase破坏DNA分子的长链,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
③吞噬细胞以___________形式吞噬凋亡细胞,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它含有多种
___________,能够分解凋亡的细胞。
(2)科学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了细胞凋亡,发现细胞凋亡受到_______的调控。
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___________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25. 不同的神经突触进行整合可以将来自不同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进行整合,如图是某一反射弧,其中存在突触整合,图中“+”表示兴奋性突触,“一表示抑制性突触。
拮抗肌是人体肌肉中的一个部分,又称对抗肌。
例如在完成屈肌收缩动作的过程中,位于屈肌相反一侧的伸肌同时松弛和伸长,此两块肌肉即为拮抗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a、b、c中属于传入神经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图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
若刺激1处,在B和C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其控制的效应器产生的效应是___________,产生此效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若刺激2处引起伸肌收缩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C
5. A
6. B
7. A
8. D
9. C
10. C
11. C
12. D
13. A
14. A
15. D
16. ABD
17. ACD
18. ABD
19. AB
20. ABD
21.
(1).将细胞悬液均分为两等分,加入培养瓶甲和乙,检测细胞活力,并记录。
(2).甲组用新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细胞,乙组不作处理。
(3).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分别在培养至12、24、36小时检测细胞活力,并记录。
(4).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5).探究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时间对肺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22.
(1).蓝色:棕色=1:1
(2).③③
(3).基因的分离
(4).再套上纸袋
(5).ddRr
(6).1/2
23.
(1).图甲细胞膜的组成中有胆固醇
(2).运输
(3).催化
(4).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运动的结果(或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动恢复)
(5).二
(6).蛋白S基因突变,细胞吸收钙离子减少,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脂肪合成减少
(7).抑制蛋白S基因突变体的蛋白N表达(或“敲除蛋白N基因”),检测线粒体内Ca2+浓度变化,观察脂肪组织的脂滴是否有所恢复
24.
(1).糖蛋白
(2).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胞吞
(4).溶酶体
(5).水解酶
(6).基因
(7).50%
25.
(1).a
(2).a处有神经节
(3).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屈肌和伸肌
(4).B突触后膜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处内负外正
(5).屈肌舒张,伸肌收缩
(6).防止运动过度,使动作准确
(7).不属于
(8).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