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成果公报
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究-最新教育资料

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究一引入校本培训模式的必要性(一)对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解校本培训模式就是指教师以任职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以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利用任职学校教育资源,以实际情景中经常性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相对于校外而言,指以任职学校为本,体现出对学校内在价值的尊重,表现为对校内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
校本模式是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继续教育模式,它能够促进教师在岗学习,鼓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经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以理论研究和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二)以校本培训作为主要形式的必要性校本培训的必要性首先体现能够以实际需要为目的,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理论和教学实际有效结合,其针对性、实效性强,培训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的效果。
其次,校本培训可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伴随着教育教学而进行,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可以实现长期性和经常性。
再次,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学习的方式,灵活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这种模式可以节约各种成本。
此种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同时又是在职学习,不影响正常的工作,这样既节约了培训的费用,又有效缓解了脱产学习带来的高教育成本的问题。
二校本培训的开展高职高专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更新陈旧观念,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一是要培养对职业教育的感情,要从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半壁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二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校本培训的开展正是学校以每个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的能力为本,在培训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注重自我的发展,并且将自我专业发展同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校本培训的开展形式1 专家指导式校本培训聘请的专家可以是本专业知名的大学教授,也可以是行业内的技术能手,也可以是同行的优秀教师。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成果公报

( ) 究方 法 三 研 1 文 献 研 究 法 .
对高职院校继续教 育现 有模式 进行 了详细的剖析 。
3 典 型 的 行 业 办 高 职 院 校 继 续 教 育 的 经 验 总 结 .
按 照 以上 四个 研 究 层面 ,总 结 重庆 航 天 职业 技 术 学
院2 多年来开展继续教育的工作经验 ,将学院探索继续 0
育研 究 。
通 过 语 义分 析 、 历史 考察 、逻辑 判 断和 文献 分
继镶 礴l 索 实 探与践
务 机 构 或 者 某 类 教 育 者 向 接 受 了某 种 教 育 后 的 某 些 特
WNy. Wjjo 3jbm .b x c
的 、行 为和 功 能得 以表 现的物 质基础 。
向 :高 等 职 业 教 育研 究 。
本 研 究 中一 个 很 重 要 的 方 法 论 是 系 统 论 。 系统 论 是 具 有 普 适 性 的 新 方 法 论 ,仅 需 要 小 幅 改 造 即 可 用 于 研究 “ 高职 院 校继 续 教 育 模 式 ” 这 个 特 殊 问题 。 二 研 究 探 索 与 对 策
题或关键 词迅速掌握 有关研究情 况 ,利 于形成结构性 知识 ;顺 查法主要考虑 保证材料搜 集的全面性和 历史
发展逻辑 。
2 经 验 总 结 法 .
在 以上 研 究 工作 的 基础 上 ,进 一 步通 过 理 论 的 反思和重 构 ,升华为高 职院校继 续教育模式 的创新 策
略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社 会 系 统 和 自然 系 统 是 不 同 的 : 社 会 系 统 中 人 的 因 素 是 最 活 跃 和 最 具 有 创 造 力 的 因
创新性地运用 系统论 ,直接从理论 上演绎 出高职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高职扩招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一百万人的计划,掀开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序幕。
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高职扩招工作实施方案》,就高职扩招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说明。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
2020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稳定高职扩招规模,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在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单列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动员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在岗群体报考。
高职扩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国家期待高职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成为探索者,将对高职教育未来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高职扩招后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的文化基础、技能、目标、兴趣、年龄都差异较大;同时,高职院校资源供给压力陡然增大, 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所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2)课题界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在2035年前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说明“双高计划”纳入中央深化改革战略决策部署。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按照“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设要求,遴选出服务国家发展导向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对比
● 05
某高职学院培养模式改革
某高职学院进行了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实施 过程及成果的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在启示与展望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和策略。
国外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比较
美国某高校案例
教育模式
比较分析及启示
异同点对比
日本某高校案例
课程设置
某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实践项目
产学合作
促进产学交流
个性化培养方案
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技术驱动
引入新技术支持教育 培养学生适应科技发展
产业需求导向
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多元化发展
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 拓展学生知识面
结语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的 重要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章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验证
● 04
实施方案设计
在实施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验证过程中,需要 首先确定实践课程设置,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应 用场景的契合。同时,组织产学合作项目是关键一 环,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 环境。此外,开展教师培训计划也至关重要,提升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 学服务。
某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 及成果展示了合作模式的效果。在经验总结 与展望方面,探讨了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及 未来发展的潜力。
高职院校师生合作研究项目
研究主题与目的
问题探讨 目的明确
研究方法与成果
定量分析 定性研究
研究意义与推广价值
实践指导 教学改革
总结与展望
成功经验
案例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研究总报告(郭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题名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DJA010337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拨付经费:1.4万元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3月课题负责人:郭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成员:张晨、郭苏华、王琴、黄芳、胡秀锦张家寰、任君庆、张明慧、黄克孝、雷正光研究总报告一、简介部分1.标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研究2.序言——基于现代课程论的几个概念界定:第一,什么是“课程”?这是我们研究课程模式开发的首要问题。
国际上关于课程的定义有很多种,但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课程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称,亦即学习者在学校和学习机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
在我国,“课程”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并具有教学科目及其讲授顺序和时间的含义;到宋代更发展成为既包括知识传授和技艺训练又包括封建伦理道德的培养在内的大概念,与今天我们对课程的广义理解相类似。
本课题即采用这种广义的大“课程”概念,来探讨课程模式开发的基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从1953年起引进了“教学计划”的概念并一直延用了多年。
但是由于汉语中的“教学计划”一词,从字面上看容易被误解为局限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制订的各科具体教学工作的计划,而难以概括对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
为此,自1992年起,原国家教委在有关正式文件中开始用“课程计划”一词取代了“教学计划”,这样无论其内涵和外延还是其功能和结构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同时也更加突出了“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什么是“课程模式”?基于上述的广义“课程”概念,课程作为达到一定的预期教育的结果(即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案,也就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从人类知识经验和实践活动中选择出一部分适合特定教育对象的内容,并加以精心组织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所使用的“课程模式”一词,即可认定为与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义。
课题成果公报范例

<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BZC013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负责人:余克泉院长、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要成员:陈鸿俊彭泽立刘芳李洁张宏汪泳波刘凤姣杨益斌王芳刘光平一、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一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为职院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依据;二是构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提供思路;三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为职院专业评价提供依据;四是用研究成果指导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建设国家级精品专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创造条件。
(二)研究内容一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进行职院专业整体结构研究。
二是构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进行职院专业建设与评价模式研究。
三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进行涵盖专业建设各方面内容的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研究。
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题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验证成果,找出差距,再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高职专业建设特色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二、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一是找出各种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研究的理论;二是对各种类型的有关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与评价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最适合职院专业建设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三是根据已有的专业建设经验,在充分讨论与调研、全面汲取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一个评价体系;四是对评价体系进行论证,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推广试点,在“实践——发现问题——完善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检验专业建设的主要观点,完善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撰写学术专著与发表相关论文。
(二)研究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法:设计职院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
教育部职成教司文件与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模板】

8.30
7-04-010572-1
12
高教京版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文件汇编/教育部编
成果汇编
9.80
7-04-012515-3
13
高教京版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护理专业领域文件汇编/教育部编
成果汇编
9.40
成果汇编
39.00
7-04-018769-8
3
高教京版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教育部
成果汇编
35.00
7-04-018770-1
4
高教京版
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成果汇编
19.80
7-04-018755-8
5
高教京版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年鉴(2005)/教育部职成司
教育部职成教司文件与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序号
版别
书名/作者
适用方向
定(估)价
标准书号
1
高教京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0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系列专题会议文件选编/教育部职成司
成果汇编
38.40
7-04-018226-2
2
高教京版
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教育部职成司
9
高教京版
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杨进
成果汇编
31.00
7-04-016026-9
10
高教京版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文件汇编/教育部编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无界化”合作、“学分银行制”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一、成果研究背景2013年,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教高〔2012〕108号)文件精神要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和有利地理条件,湄职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校)校校合作办学,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建立湄职院-湄职校、系(部)-专业科之间“无界化”合作,促进校-校之间“四共建、三共享、三共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在传统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引入“学分银行制”,选取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5个五年制大专专业进行试点,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模式,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学分管理制度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好地为福建省、莆田市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两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成果研究内容1、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有力保障学院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广“无界化”合作理念,将这种理念延伸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
利用两校间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资源条件,强化校-校、系部-专业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减少教学资源消耗,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在中高职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实现“四共建”,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三共享”,学生的就业质量、技能竞赛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
同时,还不断优化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与布局,扩大了学院的生源规模,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两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协同发展,起到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1)校校招生合作2009年以来,随着高中生源减少,加之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面临着更大挑战,必须改变招生策略,学院从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转变到普高和中职生源兼顾的方向上来。
课题成果公报范例

课题成果公报范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成果与影响一)研究成果本研究在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形成了具有高职专业建设特色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本研究成果还得到了XXX的实际应用和验证,对该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影响本研究成果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职院专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本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还将对其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存与发展的基础,招生规模是教育机构规模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办学效益是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了专业评价的“品”字形模式。
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招生规模和办学效益为补充,全面评价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完善教学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加强与对口市场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职院“五角星”专业建设模式和“品”字形专业评价模式,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制度、加强与对口市场的联系等对策,也将有助于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研究

等都是服务于理论学习的,其主动性较差。高职学生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 能力的培养过程非常强调学生的 自主参与 ,主动发 国外职 业教 育 9 币资培训 的模式 可分为三 种 : 一种 是 附加模 式 。即在 专业技 能经验 的基础 上 , 充教育 补 展 ,师生 之 间的 互动非 常突 出。 教学专 业知识 技能 的培训 , 有经验 的专业技 术人员 使 高职 教育教学 的这些 特殊性 , 映 出高职 教 9与 反 币 普通高校教师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 比如丹麦 、 西班牙等国即采取
的在于加 强高职 院校 与地 方经济 的联系 , 以充分 发挥 其社会服 务职 能 。 于教 9来讲具 有这种 观念 有利于 对 币 其 主动 参与 地 方经 济 建设 ,为地 方 经济 发展 提供 知 ( ) 学过 程 的 实 践 性 三 教 识 、智 力和技 术上 的支 持 ; 同时 ,教 师在 不断 实践 中 努力实现 自身的专 业发展 , 体现 出终 身实践 , 终身提 这是 高职 不 同于普通 高校 教学 的又一特 点 。 高职 院校是 以培养技 术人 员为 主的专 门学校 , 而技 术 人 员 高 ,终 身服 务 的理念 。 和工程师 的区别就在于 他们较少 依靠系统的学 科理论 三是职 业活 动的 完整性 与过程性 。 所谓职 业活动 而更 多地 依赖 工作技能和 经验 。 的完 整性 与过 程性 , 是指 教师 的教学 活动是 面 向技术
一
一
、
是 能 力 的综 合性 与 适应 性 。所 谓 能 力上 的综
合性与 适应性 , 是指 高职 教育教 师不 仅要具有 教育教 学的基 本能 力 ,而 且还 要具 备指导 、传授 专业技 能 , 发 展学生 合 作 、 创新 等 专业品 质的能 力;教 师不仅 了 解 所任教 学科 的发展 , 而且 对本 专业 及相 关职业 发展 情 况也有 较 为深入 全面 的认识 ; 9不仅在 理论 上紧 教 币 跟 时代步 伐 , 有开 阔的视 野和敏 锐的观 察 ,以及与 具 时 俱进 ,不断学 习新知 识 ,新技 能的意 识和能 力 ,而 且 善于 在专 业技能 上 不断更 新 。 二是 观 念 的全 民性 与终 身 性 。所 谓观 念 上 的全 民性 与终 身性 , 是指 职业 教育首 先是面 向所有 人的一 种 开放式 教 育 , 强调 高职 院校在 实现社 会公平 , 为每 个有接 受 高等 教 育愿望 的人提供 受教 育的机会 , 目
高职院校开发成人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庆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发展为例

2 1年第1期 总第11 00 0 6 期
D I O 编码 : 0 36 / . s . 0 — 0 92 1 . .2 1.9 9 j sn 1 7 0 7 .00 1 0 1 i 0 0
高职 院校 开发成人教 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以 大庆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发展为例
(95 ) 15 - ,男,黑龙江大庆人 ,大庆职 业学院机电工程 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 模块化教育。(黑龙江 大庆 155) 62 5
大庆职业学院 ( 以下简称 “ 我院” )是 由特大型 国有企业大 会遇 到各种新问题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油田外部市场的开拓 , 庆石油管理局承办的一所公办高职 院校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 需要多领域 、多层次 的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 更新知识 企业在资金、人力和政 策等诸 多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和提高技能。 使我院有 了较大的发展 。我 院在大力发展高职学历教育的同时, 大庆油田在 开发初期 的一次创业中靠的是思想 、精神和干 还十分注重成 人教育的功能开发,向油田企 业在职职工和社 区 劲,而今天在创 建百年油田的二次创业 中靠的是掌握科学知识、 再就业人员提供全 方位多层次 的继续 教育服务 ,为油田和地 方 具有文化素质和先进理 念的人 才队伍 。油 田企业需要一支政治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石油储运、石油化工 以及一些与油 田生产相关的很多辅助性 专 硕 士 2 人、本科 2 人 。队伍 精干,具有 管理和教学双 重功 能。 0 业 。随着油 田开采进 入中后期 ,生产的技术 难度加大 ,以及 当 加 强教学平台建设 ,拥有综 合教学楼 3栋,设置了多媒 体教 室、 今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 步,油 田生产不断采用井下压 裂、空气钻 学 术报告厅.阅览室、计算机 机房、演练模拟室、网上 同步直 井、地下注剂等新技术 和新工艺。作为中国石油 天然气集 团公 播 教室 ,教学 设施齐 全。配 置现代化 的教学 设备 ,如 多媒体教 司所属最 大的工程技术企业,在 开拓海外市场过程 中将面对不 学、网络教学、电化教学 的全 套设备 以及先 进的钻井、采油模 同地域 的复杂地 质条件和客户的不 同要求,要用到各种新技术, 拟训练装置 , 可进行远程教育、 函授教育和操作人员的岗位训练。
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摘要】高职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才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智慧教学的开展给高职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机遇。
文章通过对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构建智能生态教学模式,实现平台、资源、教学的共享与良性互通,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探讨智能生态教学模式如何推进高职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各类人才培训和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智能生态教学模式?国家中长期人才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中提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开展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一步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开展。
高职院校承当着继续教育工作的任务,为相关单位输送高质量人才【1】。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效劳社会、效劳企业功能的重要表达,也是效劳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对社会专业型人才的继续教育【2】。
信息化的快速开展为高职继续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而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等新技术为一体的智慧教学那么为高职继续教育的变革性创新转型提供了机遇,不但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被教育界、产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积极探索【3】。
本文以高职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的现状,提出智能生态教学模式〔PRT〕,即平台〔Platform〕、资源〔Resource〕、教学〔Teaching〕为一体的有机模式。
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平台、资源、教学三方面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高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1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的现状分析高职继续教育主要具有两个特性:"高等性";与"职业性";。
前者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重视教学;后者重视创新组织结构,拓展社会职能。
吴万敏认为继续教育是一种追加教育,是对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更新、补充、拓展及提升【4】。
继续教育学院研究报告

继续教育学院研究报告继续教育学院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成年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继续教育学院的运营情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历史发展进行文献研究和文献综述,了解其发展历程和重要的发展节点。
接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以了解学院的运营情况和学生的需求。
最后,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对学院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方向。
三、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和教学质量表示满意。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院缺乏一些新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感到不满意。
此外,学院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综合考虑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对文献的研究,建议学院应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拓宽师资力量。
四、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继续教育学院在运营情况上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在优势方面,学院的教学质量较高,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以及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等。
因此,学院应该注重提升教学质量,推出新的课程,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学院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 学院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持续推出新颖有趣的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学生。
3. 学院应该增加和拓宽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
4. 学院应该与其他高等院校和企业等进行合作,增加师资力量,推动学院的发展。
5. 学院应该加强学生的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持续改进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成果总结本成果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课题的成果,已经通过教育部委托的鉴定机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鉴定。
200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00]40号)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北京联合大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学院和部门、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
在四年的研究中又补充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ATA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参和课题研究。
在四年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和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和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VOCSCUM课程获得教育部专家和高职院校同行的好评。
课题的具体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八个专题研究报告、二十八个VOCSCUM专业课程解决方案、五个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三部专著、一部课题研究文集、发表论文数十篇,配合理论研究设计推出职业资格证书一套(和信息产业部合作)、创新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十九个、开发出版教材22种。
课题成果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背景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核心任务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本质原因是现行课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之间存在差距。
浅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11-11T02:13:30.17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许秋月[导读]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革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质量。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江门 52904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革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培训;革新最近几年,我国对继续教育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然而,少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缺少应有的关注,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学历教育,不少高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不够,他们片面地认为岗前培训、任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就是继续教育,这样就会影响继续教育自身定位的准确性,大部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符,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在逐渐缩小。
基于此,我们需要不断革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从根本上提升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性。
1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比如硬件设备和师资条件比较好,但是其培训规模和培训成效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国家的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所示:①相关的体制机制阻碍了高层次人才的培训。
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作人员比较重视普通教育,忽略了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制约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体制的进一步革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办学制度的灵活程度较低,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革新。
一些高职院校事业单位薪酬是比较倾向于平均分配,高职院校内部也更加重视职称、科研等的评定,教师对于继续教育培训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由于不同部门利益纠纷可能给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②高职院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大都比较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对企业和市场的了解不够,无法结合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从而造成培训内容和受训人员的成效存在较大差距。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系统特色和模式地研究结的题目地报告材料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特色与模式研究结题报告——高职专业学生管理教育特色的积极探索海淀走读大学课题组前言《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特色与模式研究》是1998年11月由市教委批准立项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课题由陈宝瑜、庞东辉同志负责。
课题组成员12人,绝大多数同志是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有的同志是校(院)团委、学生处(室)负责人。
同志的优势是有热情、有实践经验,善于探索和学习,但缺乏科研工作的经验。
在工作过程中,课题组严密结合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改革开展的实际,边设计,边调研,边实践,边总结,推动了学校的工作,又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
目前,该课题已经取得了预期成果,可以结题。
现以《高职各专业学生管理特色的积极探索》为题,作出报告。
本课题引入“管理教育〞的概念。
这一概念贯穿在课题研究和本报告的始终。
“管理教育〞包括两层主要内涵:一是对学生的管理,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对学生实施管理,必须从教育人手,教育领先。
海淀走读大学是一所民办性质的高等职业学校,她既有体制上的特点,又有教育上的特色.1996年3月1日,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海淀走读大学,肯定了海大的办学成绩和道路。
之后,国家把本校列为高等职业试点学校。
从此以后,海大肩负重任,开始了新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1998年以后,海大领导针对开展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先后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10条、12条,其中也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学生工作怎样在总结经验的根底上,更上一层楼,为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这是摆在海大学生工作面前的新课题。
当时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特色与模式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课题之一。
确立该课题时,本组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海大,放眼全国,思考未来。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水平和条件所限,侧重点还是总结工作,在总结工作中,努力探索规律性认识。
一、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分析(一)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根本定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开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庆航 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o g igAeo p c oy eh i o r a fCh n qn r s a eP ltc nc
G e e a O 7 n rl N .
S p e .2 1 0 0
“ 高职 院校 继 续 教 育模 式 研 究 与探 索 " 果 公报 成
何履胜 , 罗 能 , 闫智 勇 , 丹 丹 , 毋 向 辉
( 庆航 天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庆 江 北 区 4 0 2 ) 重 重 0 0 1
Re e r h a d Ex o a i n o r h r Ed c to o e i g e s a c n pl r to n Fu t e u a i n M d n Hi h r
院探 索继 续 教 育 模 式 和创 新 运 行 机 制 的 实 践 经 验 提升 为理 论 。
1 1 1 高职 院校 继 续教 育 模 式 及 其 运 行 机 . .
制 的 理 论 研 究
从 语 言—— 语 义 、 史—— 逻 辑 以及 文 献 分析 历 等维度 对“ 续 教 育 ” “ 续 教 育 模 式 ” “ 行 机 继 、继 和 运 制” 重要 概 念 进 行 了 界 定 。其 次 , 系 统 论 的角 等 从 度将 高职 院校 继续 教 育 模 式 划分 为 四个 研究 层 面 , 即物理 层 、 现层 、 则 层 和 环境 。最后 , “ 制 ” 表 规 对 体
罗 能 ( 9 7 ) 男 , I 部 人 , 庆 航 天 职业 技术 学 院 院 长 助 理 , 教 务 处 长 、 职 研 究 所 所 长 , 授 。 主 要 1 6 一 , 四J 南 I 重 兼 高 教 研 究 方 向 : 职 教 育 、 游管 理 。 高 旅 闫 智 勇 ( 93 ) 男 , 17 一 , 山西 阳泉 人 , 津 大 学 在 读博 士 , 庆 航 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高 职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主 要 研 究 天 重 方向 : 育管理与政策法学 、 教 高等 职业 技 术 教 育 学 。
Vo a i na le e ’ hi v m e s Bu l tn c to lCo l g s Ac e e nt le i
He Lu h n , L o Ne g , Y i o g , W u Da d se g u n en Zh y n n an, Xi n i a g Hu
1 1 4 高 职 院校 继 续 教 育模 式 及 其 运 行 机 . .
制 的 创 新
在 以上 研究 工 作 的 基础 上 , 一 步通 过 理 论 的 进
反思 和重构 , 升华 为 高 职 院校 继 续 教 育模 式 的创 新
策略 。需要 注 意的 是 , 社会 系统 和 自然 系统 是 不 同 的 : 会系统 中人 的 因 素是 最 活 跃 和 最具 有 创 造力 社 的因 素 , 人可 以积 极 主 动地 对 系 统 进行 改 革 或 者 革 命, 形成 新模 式 的运 行 机制 , 因此 , 出模 式 创新 策 提
基金 项 目 : 庆 市 高 等教 育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重 点 项 目课 题 《 职 院 校 继 续 教 育 模 式 研 究 与 探 索 》 0 2 0 9 主 持 人 : 履 重 高 (8 7 0 , 何
胜 ) 。
重 庆 航 天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略 的顺 序 和 现状 研 究 的 顺 序 正 好 相 反 , 规 则 层 , 先 再表 现层 , 最后才 是物理 层 和运行环 境 。
题鉴 定 , 将成 果公报 如下 。 现
1 1 3 典 型的行 业 办 高职 院校 继 续教 育 的经 . .
验 总 结
按 照 以上 四个 研 究 层 面 , 结 重 庆 航 天 职 业 技 总
1 内 容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内容 .
术学 院二 十多 年来 开 展 继续 教 育 的 工 作 经验 , 学 将
1 1 2 高职 院校 继 续教 育现 有模 式 的 分析 . .
分别从 物 理 层 、 现 层 、 则 层 和 环 境 四个 层 表 规 面对 高 职 院 校 继 续 教 育 现 有 模 式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剖析。
续教 育模 式 研 究 与 探 索 ” 课 题 编 号 : 8 7 0 ) 日 ( 02 09 , 前通 过 了重 庆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高 等 教 育 处 组 织 的 结
和“ 单位 ” 与 “ 续 教 育 模 式 ” 关 的概 念 进 行 了 等 继 相
界定 , 辨析 了它们 之间 的 区别 。 并
收 稿 日期 : 0 00介 : 履 胜 ( 93 ) 男 , 庆 潼 南 人 , 庆航 天 职业 技术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等职 业 教 育 。 何 16 一 , 重 重 副 高
根 据系统 论 , 式 就 是 系统 结 构 要 素在 时 间或 模 空 间上的排列 组合 方 式 , 见 的模 式 有 空 间上 的重 常
1 2 研 究 思 路 .
创新 性地运用 系统 论 , 接从 理 论 上演 绎 出高 直
( o g ig Ae o p c lt c nc in b i src ,Ch n qn 0 0 1 Ch n q n r s a ePoy e h i,Ja g e t it Di o g ig 4 0 2 )
由重 庆航 天职 业 技术 学 院院 长 何履 胜 主 持 、 罗 能、 闫智 勇 、 丹丹 、 毋 向辉 等 研 究 人员 共 同 承 担 的重 庆 市高 等教育 教学 改 革研 究 重 点项 目“ 职 院校 继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