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历年中考试题汇编整理(2008-20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历年中考试题汇编整理(2008-2019)
内容总览
一、选择题
二、首联赏析题
三、颔联赏析题
四、颈联赏析题
五、尾联赏析题
六、综合赏析题
七、拓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D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次北固山下
A 停留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BE。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思考题
二、首联:
1.对仗工整。
“客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点______________。
外乡之路,旅途;北固山
2.首联“青山外”点明_____,与“客路”“行舟”点明_____,青、绿,色彩美,表明沿途风景美丽,心情愉悦,但不免有几分______之情。
前途尚远在外奔波思乡
三、颔联: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
答
图一,图一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平齐;风势正顺,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正”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以小景衬大景,显示了大江直流,和风相送,平野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象,体现作者心旷神怡。
3.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1)潮平两岸阔(2分)(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
4.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示例一: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示例二、春潮涨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多么壮阔;好风相送,一帆高挂,缓行江上,多么心旷神怡。
5.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2分)
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每空1分,共2分)
6.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传神地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表现了长江春潮涌流,气象开阔的境界显示作者放眼山川的豪阔胸襟,心旷神怡的心情。
7.颔联完全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一帆高挂,缓行江上
四、颈联:
1.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既交代时令交替,又洋溢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蕴含着新陈代谢的哲理。
2.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生、入
3..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1分)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1分)
4.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洋溢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5、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7.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2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洋溢着积极向上生机力量。
8.请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岀颈联展示出的画面,并说说其蕴含的哲理。
●残夜未退,海日升起,旧年未逝,江上春色已现。
●诗句在描绘时令特色中蕴含自然理趣:新陈代谢,旧事物尚未逝去,新事
物已早早出现,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9.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五、尾联: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
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托雁传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
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1分),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1分)。
(2分)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2分)
⑴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六、综合;
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分)
思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意思相近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4.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5.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触景生情,既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时的_______________,又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又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
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那些词句点明了人在旅途?
次、客路、行舟、乡书、归雁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思念故乡
七、拓展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