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劳动成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思想碰撞,共同成长。
环节四:分组交流,盘就请你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说一说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五:拓展延伸:
说了那么多具体的做法,你知道哪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者民间谚语?请把它们积累下来。(学生说)
老师参与评论,并在多媒体如果你是一位劳动者,看到这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并说说你的理由。
环节三:欣赏故事,感受美德。
其实,珍惜劳动成果,并不只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名人、国家领导人等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你能告诉动成果
1.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2.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3.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4.我国资源匮乏,而且目前应该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5.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反思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受,体会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咱们就共同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一起探讨一下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何要珍惜劳动成果?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去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多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互联网、拍摄图片。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珍惜劳动成果》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节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来源,并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为后面的乐于劳动,善于劳动打下基础,是本组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2.学情分析:小高阶段的学生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并通过大量图片及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王成芝省份:山东省 学校: 山东省潍坊经济开发区锦程小学
职称:中级教师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经济开发区月河路与民主街交叉路口往北500米路东 潍坊锦程中学
王成芝,中共党员,2006年就任潍坊锦程小学校长。她靠着自己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与执着,带领学校的全体师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走进了全潍坊知名学校的行列。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心理教育先进示范学校、潍坊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优秀教职工之家、潍坊市图书示范校、潍坊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个人也获得了潍坊市优秀班主任、经济区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知名校长、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科研创新校长成果奖等荣誉。
据此,我以“大思想品德课教育观”为执教思想指导,注重课内课外,思想品德课与实践活动交融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给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无论知行,还是明理,都有较大的收获。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增加课内学生劳动体验这一环节,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四、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五、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渲染气氛。
一、古诗导入,激发感谢:
引领欣赏古诗——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都是劳动者劳动创造出来的,明白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要树立起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明白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并养成勤俭节约的思想和习惯。
二、走进生活,心随眼动:
环节一: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以下几幅图片,然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多媒体图片,你有何感受?
环节二:寻找生活中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
我们都知道要去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有不少浪费粮食和其他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你能把他们指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周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做一个关于周边人水电节约意识的调查。
二、教学课题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方便面的来历》第三课时《珍惜劳动成果》。
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位革命家、名人(企业家)、领导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请结合实际(国家、个人都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老师在多媒体中综合展示答案。
环节四:分组交流,盘就请你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说一说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五:拓展延伸:
说了那么多具体的做法,你知道哪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者民间谚语?请把它们积累下来。(学生说)
老师参与评论,并在多媒体如果你是一位劳动者,看到这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并说说你的理由。
环节三:欣赏故事,感受美德。
其实,珍惜劳动成果,并不只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名人、国家领导人等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你能告诉动成果
1.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2.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3.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4.我国资源匮乏,而且目前应该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5.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反思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受,体会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咱们就共同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一起探讨一下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何要珍惜劳动成果?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去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多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互联网、拍摄图片。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珍惜劳动成果》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节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来源,并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为后面的乐于劳动,善于劳动打下基础,是本组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2.学情分析:小高阶段的学生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并通过大量图片及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王成芝省份:山东省 学校: 山东省潍坊经济开发区锦程小学
职称:中级教师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经济开发区月河路与民主街交叉路口往北500米路东 潍坊锦程中学
王成芝,中共党员,2006年就任潍坊锦程小学校长。她靠着自己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与执着,带领学校的全体师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走进了全潍坊知名学校的行列。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心理教育先进示范学校、潍坊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优秀教职工之家、潍坊市图书示范校、潍坊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个人也获得了潍坊市优秀班主任、经济区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知名校长、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科研创新校长成果奖等荣誉。
据此,我以“大思想品德课教育观”为执教思想指导,注重课内课外,思想品德课与实践活动交融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给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无论知行,还是明理,都有较大的收获。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增加课内学生劳动体验这一环节,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四、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五、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欣赏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渲染气氛。
一、古诗导入,激发感谢:
引领欣赏古诗——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都是劳动者劳动创造出来的,明白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要树立起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明白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并养成勤俭节约的思想和习惯。
二、走进生活,心随眼动:
环节一: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以下几幅图片,然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多媒体图片,你有何感受?
环节二:寻找生活中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
我们都知道要去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有不少浪费粮食和其他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你能把他们指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周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做一个关于周边人水电节约意识的调查。
二、教学课题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方便面的来历》第三课时《珍惜劳动成果》。
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位革命家、名人(企业家)、领导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请结合实际(国家、个人都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老师在多媒体中综合展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