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九年级模拟检测卷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景迈山的冬樱花开了。
“红配绿”的秀美画卷(juàn)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在景迈山上刚建成的景迈大寨(zhài)“中转站”游客服务点,早早就有游客驻足拍照。
这里视野,茶林古寨景色一览无余,大美景迈山让游客宛如好似置身世外桃源。
传统保存完好的翁基古寨带给游客“诗和远方”的居住体验,原始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相遇。
古村落里不仅有保留传统烤茶制茶手艺的茶馆,也有洋气十足的咖啡馆。
村口的小集市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支起小摊,有的摊位并无人看守,游客可自行扫码,诚信交易。
景迈山上稀奇的土特产让游客,浓浓的生活气息、乡愁味道更让游客留连忘返。
景迈山有多家民宿客栈(zhàn),春节期间的房间供(gòng)不应求,几乎家家都被早早预订一空。
“百家饭”民俗、“民族团结一家亲欢歌踏舞迎新春”联欢等活动,不仅能让游客体验这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能让游客深切感受景迈山的文化。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卷(juàn)
B. 寨(zhài)
C. 栈(zhàn)
D. 供(gòng)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慕名
B. 一览无余
C. 留连忘返
D. 预订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阔风貌爱不释手底蕴
B. 宽阔风貌喜不自胜底气
C. 宽阔风格喜不自胜底蕴
D. 开阔风格爱不释手底气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搭配不当
B. 语序不当
C. 语义重复
D. 成分残缺
【答案】1 D 2. C 3. A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D.供(gòng)不应求——gōng;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C.留连忘返——流连忘返;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开阔:地方宽广;思想胸怀开朗乐观。
宽阔:宽广开阔;(心胸等)开阔;范围大。
“开阔”通常指的是视野或眼界广阔,“宽阔”通常指的是空间上的广阔,
根据文段中“这里视野”可知,此处应该用:开阔;
第二空:风貌:风格和面貌;风采容貌;风光景象。
风格: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气度,作风。
“风格”通常指的是某种特定的风格或风格特征,比如说艺术风格、装饰风格、文学风格等。
“风貌”通常指的是某个地方、建筑、人物等的整体风景或外貌,比如说城市的风貌、村庄的风貌等。
根据文段中“传统______保存完好的翁基古寨”可知,此处指古寨建筑的外貌,应该用:风貌;
第三空: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喜不自胜:欢喜得不能控制住自己。
形容非常高兴。
“爱不释手”强调对事物的喜爱程度和舍不得离开;而“喜不自胜”则强调情感上的激动和难以自持的喜悦之情。
根据文段中“景迈山上稀奇的土特产让游客______”可知,此处形容对土特产的喜爱,应该用:爱不释手;
第四空:底蕴:详细的内容;内情;蕴含的才智、功力等;文明的积淀;深刻的含义。
底气:指气力或劲头;泛指信心、干劲。
“底蕴”更加强调事物内在的深度和内涵,而“底气”更侧重于对某事情或局面的信心、实力和把握。
根据文段中“让游客深切感受景迈山的文化______”可知,此处应指景迈山的文化内涵,应用:底蕴。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画线句“大美景迈山让游客宛如好似置身世外桃源”中“宛如”和“好似”都表示好像的意思,语义重复;
故选C。
5. 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
,,,,更有罕见的鼕树缠枝的藤竹及具有浓郁傣族风情的凤尾竹。
①这些收集自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我国部分省份,以及东南亚热带国家的竹类
②由此可见人们对竹子的重视和依赖
③还有当地用来做竹筒饭的糯米香竹
④有许多是珍贵的竹种,如茎粗达20多厘米的巨龙竹、竹间似佛肚的佛肚竹
⑤占地100多亩的百竹园里,种类众多的竹子让人大开眼界
A. ⑤①④③②
B. ⑤④③①②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⑤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
②句“由此可见人们对竹子的重视和依赖”作为一个总结性的句子,紧紧承接了起始句“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的主题。
⑤句“占地100多亩的百竹园里,种类众多的竹子让人大开眼界”作为下
面这句话的起始句,引出了具体的场景。
然后,①句“这些收集自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我国部分省份,以及东南亚热带国家的竹类”进一步解释了百竹园里竹子的来源。
接着,④句“有许多是珍贵的竹种,如茎粗达20多厘米的巨龙竹、竹间似佛肚的佛肚竹”则进一步细致描述了这些竹子的珍贵性。
随后,③句“还有当地用来做竹筒饭的糯米香竹”补充了竹子的另一个用途,使描述更加全面。
并且③句中的“还有”与④句中的“有”表明两句为并列关系,并且③在④后。
据此排序为:②⑤①④③
故选D。
6. 名篇名句默写
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与古人一同游山玩水,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跟随白居易的脚步,我们可看莺歌燕舞,感受西湖早春的勃勃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跟随欧阳修的脚步,我们可赏花美树茂,领略琅琊山的美丽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跟随张养浩的脚步,我们可望山多水急,见识潼关关隘的雄伟险峻。
【答案】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②. 谁家新燕啄春泥③. 野芳发而幽香④. 佳木秀而繁阴⑤. 峰峦如聚⑥. 波涛如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莺、暖、燕、啄、幽、繁阴、峰峦、聚。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在东馆启用首日,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携手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
展览于2月2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持续至2024年5月20日。
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363件/套古蜀文物,约三分之一的展品为最新考古发现,同时汇集最新文物修复成果及首次出省展出的文物,展示了最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全体系的阵容。
材料二
主持人: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古蜀文明为何重要它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唐飞: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上游文明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河建城、宫殿区与祭祀区分列南北的“法象天汉”城市规划模式,因地制宜营建城市防御措施、
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管理,并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并重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古蜀文明在城市营建方面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7.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字。
8. 小南根据材料二,为本次展览拟写了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在已写好上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城市营建流千古
下联:
【答案】7.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首日开展。
8. 示例一:古蜀文明传万年示例二:古蜀遗产传万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新闻的事件是“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地点和时间是“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首日”,可据此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超过35字的要求。
如:“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首日开展。
或: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首日,推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上联“城市营建”,结合材料二内容,可对“古蜀文明”“古蜀文化”;结合上联“流千古”,可对“传万代”“传万年”等,组成下联即可。
(二)名著阅读(4分)
9. 请结合名著内容,把下面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原著内容“我”的名字性格特点
“我不要脸?别教我往外说你的事儿,你什么屎没拉过?我这才是头一回,还都是你的错儿:男大当娶,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这不是当着大众,”她向四下里一指,“咱们弄清楚了顶好,心明眼亮!就着这个喜棚,你再办一通儿事得了!” ①______ 粗犷、倔强
我确实有点儿难以自制,或者如法国人所说,失常了。
我意识到,因为一时的反抗,会不得不遭受古怪离奇的惩罚。
于是,像其他造反的奴隶一样,我横下一条心,决计不顾一切了。
简·爱②_______
【答案】①. 虎妞②. 具有极强的反抗意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
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第①空:根据“我这才是头一回,还都是你的错儿:男大当娶,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和“咱们弄清楚了顶好,心明眼亮!就着这个喜棚,你再办一通儿事得了”的内容可知,“我”是虎妞,“你”是刘四爷,选段内容是虎妞在父亲刘四爷的生日会上,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并且为了和祥子在一起与刘四爷决裂,可看出虎妞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粗犷倔强的特点。
据此概括为:虎妞。
第②空:根据文段中“我确实有点儿难以自制,或者如法国人所说,失常了。
我意识到,因为一时的反抗,会不得不遭受古怪离奇的惩罚。
于是,像其他造反的奴隶一样,我横下一条心,决计不顾一切了”可知,这是《简·爱》中的片段,简爱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她的表哥像往常一样对简爱实施谩骂、侮辱,简爱一开始进行反驳,可是一贯恃强凌弱的表哥直接扑上去对瘦小的简爱大打出手,简爱受了伤,她剧痛难忍。
于是她奋起反抗,可见简爱身上具有反抗精神,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
据此概括为:具有极强的反抗意识。
10. 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参照示例,并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对他(她)的评价。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武松(《水浒传》)示例:孙悟空,他英勇无畏,尽心尽责。
他在取经路上斩妖除魔,他为保护唐僧而殚精竭虑,他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开路先锋。
【答案】示例一:保尔,他英勇顽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他在战场
上奋勇杀敌,他历经磨难却从不向命运屈服,他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
示例二:江姐,她意志坚定,勇敢顽强。
她在失去丈夫和孩子的痛苦中坚持革命,她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死亡威胁毫不妥协,她是伟大的革命主义战士。
示例三:武松,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他为报兄仇而斗杀西门庆、怒杀潘金莲,他为报答施恩而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他是爱憎分明的侠义之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评价。
作答时,按照示例格式:人物+性格特点+人物事迹。
结合名著内容,围绕该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合理评价。
保尔,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男主角。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舍佩托夫卡镇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
12岁时,因得罪神父而被学校开除,并被母亲送往车站食堂当杂役。
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
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
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
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
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
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
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江姐,又名江竹君、江姐、江志炜、江雪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
江姐是对她的爱称。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
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上应天伤星,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示例一:保尔,他坚韧不拔,勇敢无畏。
他在革命的烈火中锤炼成长,他为理想而奋斗不息,他是革命事业的坚定战士。
示例二:江姐,她坚贞不屈,英勇斗争。
她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毫不退缩,她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
示例三:武松,他勇猛果敢,义薄云天。
他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
猛虎,他为兄报仇而血溅鸳鸯楼,他是梁山好汉中的英雄豪杰。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1.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示例:老,松,百,年,斧,斤,今,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汉字书写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地书写。
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理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
从书法作品中挑出任意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中即可。
这幅书法作品中包含的简体汉字为: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烽、鸣、娲、皇、五、
十、弦、洗、耳、不、须。
12. “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一波三折”是对下列哪幅书法作品的评价()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
A.字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是行书;
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是楷书;
C.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草书;
D.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是隶书;
故选D。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
B. 首句用一个虚词“夫”,极言诗人在初见泰山时的惊叹与仰慕之情,生动而传神。
C. 颔联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泰山神奇秀美和遮天蔽日的形象。
D. 尾联通过写诗人将来定要登上山顶一览胜景的意愿,抒发了诗人的不凡抱负。
14. 陶渊明《饮酒(其五)》和本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场景,请
分析两位诗人借这一场景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志趣或情感。
【答案】13. C 14. 《饮酒(其五)》中,诗人写倦鸟结伴归林,表达了自己厌恶官场、想要归隐田园的志趣;《望岳》中,诗人通过写飞鸟归林来暗示自己薄暮时分还未离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C.有误,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并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陶渊明《饮酒(其五)》写到了“飞鸟归林”的场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诗人以飞鸟自喻,借倦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表达归隐后的惬意与自得。
据此理解和概括回答即可。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①。
强不暴②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百姓并进③,有司不侵,民和政平。
不以威强退人之君,不以众强兼人之地。
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④悲,故民不疾⑤其劳。
此长保戚强勿失之道也。
失此者危矣。
”吴王忿然作色。
不说。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诛:惩罚。
②暴:侵害。
③进:任用。
④屏:排除,消除。
⑤疾:厌恶。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时时而间进()
(3)贵不凌贱()
(4)为众屏患()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17. 【甲】文最后写“四国来朝”是否多余?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8. 同样是进谏,【甲】【乙】两文中主人公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①. 偏爱②. 间或、偶然③. 欺凌,欺侮④. 祸患,灾难
16. (1)由这样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2)吴王(听后)脸色愤怒,很不高兴。
17. 不多余。
写“四国来朝”,表明齐王纳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侧面衬托出邹忌善于进谏。
18. 甲文中,邹忌现身说法,以自己亲身经历设喻类比,劝谏齐王除弊纳谏,委婉含蓄;乙文中,晏子直陈时弊,语言直白,态度严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2)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
间:间或、偶然。
(3)句意:高贵而不欺凌低贱。
凌:欺凌,欺侮。
(4)句意:是为大众消除祸患。
患:祸患,灾难。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
(1)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甚,严重。
(2)忿然,生气的样子。
说,同“悦”,高兴。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甲文可知,文章最后写“四国来朝”不仅说明了齐国因为齐威王善于采纳忠言,从而使国家强大,同时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起到了
作用,使齐威王成为一个明君。
从结构上看,它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从内容上看,它通过侧面描写其他国对齐国的态度,从而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即通过邹忌的讽谏,齐威王实施了改革,使得国家强大,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朝拜。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可知,邹忌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与徐公比美、家事)作为切入点,将自己受到的蒙蔽与齐王受到的蒙蔽进行类比,从而委婉地指出齐王的过错,并劝说齐王广开言路,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种方式更为含蓄、间接。
通过阅读乙文可知,晏子直接回答吴王的问题,列举了保持国家强大不失去威望的条件,如先民后身、先施后诛、强不暴弱、贵不凌贱等。
晏子还强调了治国之道,包括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等方面。
这种方式是直接陈述道理,给出建议。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
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晏子访问吴国,吴王说:“请问长久保持(国家的)威武强盛而不会失去的办法有什么?”
晏子回答说:“先为民众而后为自身,先赏赐而后再惩罚。
强盛而不侵害弱小,高贵而不欺凌低贱,富裕而不傲视贫穷。
百姓(有能力则得到)任用,官员不侵犯民众,民众和谐政治平稳。
不以威力强迫别国君主退位,不以人多势众去兼并别人的土地。
使用法律是为了当时禁止暴乱,所以世人不会违背他的意志;使用武力,是为大众消除祸患,所以民众不厌恶劳累。
这就是长久保持威武强盛而不失去的办法。
失去这些的人就危险了。
”吴王(听后)脸色愤怒,很不高兴。
(三)(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有知亦不可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