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一)-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dēng)满陂.(bēi)抓挠.(náo)无垠.(yíng)
B.窈.窕(yǎo)困窘.(jiǒng)爱憎.(zēng)弓弩.(nǔ)
C.蘸.浆(zhàn)威吓.(xià)血泊.(bó)精湛.(zhàn)
D.薄.弱(báo)踌躇.(chú)琴弦.(xuán)镌.刻(j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锻练慈详胸膛肃然起敬
B.拨草崭新羞愧手急眼快
C.海鸥笼罩羞愧美妙绝伦
D.粱国钮扣船艄风平浪静
3.下列关于文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明代的王懿荣。

B.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行书。

C.小篆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D.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
春日踏青,青绿如毯,:夏日听雨,雨声如喘,:秋日看花,花叶相映,;冬日观雪,雪花烂漫,。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④③②①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B.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们班小茗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

C.山东是全国花生产量最高的省份。

D.长春是最美丽的季节。

6.下列句子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A.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B.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C.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D.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7.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B.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C.诸葛亮——桃园三结义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二、填空题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沃克医生站起身,shúliàn()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bēnɡdài(),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jīng yí()。

(2)我们祖国的领土是shén shènɡ()不可qīn fàn()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岛卫国32年,他们的精神令我们sùrán qǐjìng()。

9.下面四句分别是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外貌描写
(1)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

()
(2)小胖墩儿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3)“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4)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
10.请根据课内内容填空。

(1)文字中有“画”:有“______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的诗情画意;文字中有“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

”的真挚友情;有“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

”的思乡情;文字中有“理”:有“人有耻,_________。

”的做人之道,也有“_________必自毙。

”的做人之义;文字中有“志”,有“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

”的视死如归之志;文字中有趣,有“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

”的天真童趣,也有“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的怡然自得之趣。

(2)《杨氏之子》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点明了人物特点。

文中最能反映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误(×)。

11.《草船借箭》一课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

()
12.《两茎灯草》中的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
13.“岁月忽如流,行年向不惑”中“不惑”指的是人三十岁。

()
14.隶书的形成和使用要早于甲骨文。

()
四、句子训练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读了《军神》一文,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座)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辩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静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③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⑤“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⑥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⑦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⑧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⑨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21.在②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2.描写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所用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A.侧面描写B.外貌描写C.环境描写D.心理描写E.细节描写23.对“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细节描写的分析错误的是()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鄂,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将军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24.“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这是因为()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十们的心情很沉重,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十就是军需处长,只能沉默。

25.对题目丰碑的理解,下面说法最准确的是()。

A.高大的碑
B.赞颂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是同志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C.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与表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症”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假如你就是图中的男孩乐乐,面对沉浸在手机世界的父母,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写信日期:6月20日)
要求:①注意书信正确的格式;
②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③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4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澄.澈(dēng)——chéng,无垠.(yíng)——yín;
C.威吓.(xià)——hè,血泊.(bó)——pō;
D.薄.弱(báo)——bó,琴弦.(xuán)——xián。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锻练——锻炼,慈详——慈祥;
B.拨草——拔草,手急眼快——手疾眼快;
D.粱国——梁国,钮扣——纽扣。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文学常识。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来书写和应用。

A.不正确,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的王懿荣。

B.不正确,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不正确,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故选:D。

4.C
【详解】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由上句的“春日踏青,青绿如毯”可知下句选“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比较恰当。

由上句的“夏日听雨,雨声如喘”可知下句选“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比较恰当。

由上句的“秋日看花,花叶相映”可知下句选“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比较恰当。

由上句的“冬日观雪,雪花烂漫”可知下句选“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比较恰当。

故答案为C。

5.C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项,词语搭配不当。

塑造形象,将“事迹”改为“形象”。

B项,缺少主语,将“使”删除,小茗同学做主语。

D项,用词不当,长春是城市而不是季节。

将“季节”改为“城市”。

6.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识。

C.从句中“飞”“倒退”“看”等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形容词“忙极了”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动态描写。

故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四大名著的了解。

A“三拳打死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重要情节,其主人翁是鲁智深。

B“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其主要人物是孙悟空、铁扇公主。

C“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其主人翁是张飞、关羽、刘备。

D“三进荣国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其主要人物是刘姥姥。

8.熟练绷带惊疑神圣侵犯肃然起敬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拼写能力。

首先,仔细拼读音节,一定要读准字音。

然后,想清楚对应的词语是什么,准确书写出来,书写要端正,结构、笔画要规范。

注意“练”的右边不是“东”,“疑”“肃”的正确写法。

9.D B C A
【详解】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1)结合“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可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来描写的,故选D。

(2)结合“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可知,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故选B。

(3)结合“毛主席想”可知,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描写,故选C。

(4)结合“揪住”“打”可知,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来描写,故选A。

10.人闲桂花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城遥望玉门关则能有所不为
多行不义不破楼兰终不还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注意“唯”“孤”“遥”“傍”的正确写法。

(2)注意“梁”“惠”“禽”的正确写法。

11.√12.√13.×14.×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草船借箭》五文是根据元末明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了叙述,交代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叙述
17.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句总写大拇指的外形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从“身体”“头”“构造”三个具体的方面进一步说明。

18.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

画线句子使用了“……要……,叫他……”的重复句式,是排比的修辞,“叫他相帮扶住琴身”“叫他死力抵住”“叫他拼命按住”等,把拇指当做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从中,可见大拇指的吃苦耐劳。

19.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

可以从作者的用词来体会其风趣,比如“呆呆站在一旁”一般用来形容人发愣失神的状态,用它来形容默默奉献的大拇指就特别有趣;还可以从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来体会其风趣,比如在写大拇指的吃苦耐劳时,“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等语句很生活化,饶有趣味。

20.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拇指”的显著特点就是肯吃苦。

联系自己家的实际情况,说说谁是家里最能吃苦的人。

示例:我们家奶奶是“大拇指”,因为她总是闲不住,家务活都快被她“承包”了。

21.坐辨安详22.B E23.B24.C25.B
【解析】21.本题考查选择词语。

坐:指的是一种动作,属于动词,表示坐下这一动作。

座:通常指的是一种固定的事物,比如座椅、座位等。

所以“坐”和“座”的区别是“坐”为活动着的。

结合句子的语境,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是活动着的,表示坐下这个动作,故选“坐”。

辩:辩论;辩驳。

辨:判别;区分。

“辩”主要是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辨”主要是用来辨别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

结合句子的语境,倚靠着树干坐着的老战士因为身上落满了雪,无法去区分他的面目。

故选“辨”。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详:指从容不迫;稳重。

有安静祥和之意。

结合句子语境,神态一般用安详来形容,表示老战士的神态安静祥和。

故选“安详”。

2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从文章第②段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是神态描写,“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是外貌描写,“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是细节描写,
抓住老老军需处长死后右手夹着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等细节,写出了老军需处长面对死神时的镇定、安详,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故选B和E。

23.本题考查了对文段的理解能力。

结合第③段的“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第④段的“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和第⑤段的“‘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可知,当将军看到有老战士因为寒冷被冻死的时候很生气,他要找到军需处长要质问他为什么不给老战士发棉被。

但是当他得知死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第⑦段的“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暴怒到惊鄂,为下文的“敬”作铺垫,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从而“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

故选B。

2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第⑥段的“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可知,“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是因为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故选C。

2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课文中指军需部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红军精神是不朽的,它像一座闪闪发光的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

同时它也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故选B。

26.例文: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低头族”就是:每天时不时地拿着手机盯着屏幕看,不是玩游戏就是玩微信,不是玩微信就是看视频。

您们就是一味埋头玩手机,而忽略了身边的人。

爸爸,您是“微低头”的人。

虽说您是渔民,工作很忙,但是只要一有时间,您就掏出手机,玩起了游戏。

“开心消消乐”都玩到四百多关了,这还不够,到了晚上还要手机陪您一起睡,半夜失眠时,手机帮您消磨时光。

当我拿着作业问您时,您却看不见。

妈妈,您时最严重的“暴低头”。

当您不开心的时候,就闷在房间里,不停地发微信,看朋友圈,连饭也不吃一口,家务活也一样都不干。

有时听到一些惊喜的事情,就发到朋友
圈中,几乎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后才肯放下手机。

我觉得做低头族一点儿也不好,不仅对视力有影响,还会走火入魔影响日常生活。

忽略了身边的人,自从您们成为“低头族”以后,我们全家人少了沟通,没有了往常的欢声笑语,大家都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希望您们赶紧走出来做个“抬头族”。

祝您们身体健康!
您们的儿子:乐乐
6月20日【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写信的能力。

结合要求写一封信,完成书信内容,能具体、生动、有条理地叙述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症”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男孩乐乐,面对沉浸在手机世界的父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写信日期:6月20日)书信的格式要正确。

写时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

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称呼(左上角)要顶格写,后面要加冒号。

中间:正文,把爸妈想说的话详细地写下来,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到详略得当。

加上一定修辞手法,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结尾:信末还要写上祝福语,署名和日期(右下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