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精神的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文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精神的内涵
[摘要]《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一部文学巨著,小说描述了圣地亚哥海上捕鱼的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海明威塑造了主人公勇敢自信、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个人形象,以写实手法升华了“圣地亚哥”精神,演绎出当代人文精神的华彩和精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人文;海明威;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精神;内涵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代表作,于1952年发表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中篇小说。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位老渔夫在大海中孤军奋战、顽强捕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圣地亚哥这位古巴老人坚忍不拔、自强自立、永不言弃的英雄形象,书中的“圣地亚哥” 精神为世人广为传颂,世代传承。

该作品一经问世,便在世界文学界掀起了“海明威文学热潮”,创下史无前例的销售记录。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情节简单,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捕鱼,但空手而归,却毅然只身出海的故事。

他身处劣境、饥寒交迫、身单力薄、伤痕累累,虽然终于捕到一条比独木舟还长的大马林鱼。

但又苦于无力将大鱼拖至船上,只好驾船牵着大鱼艰难游走。

返航途中,大马林鱼的血腥不断招来数条鲨鱼的袭击,尽管同鲨鱼进行了奋力搏斗,但是仍难逃战利品被鲨鱼掠夺的厄运。

最后带回
家的是一付大马林鱼骨架,令人惊羡。

这位虽败犹荣的“老英雄”给我们留下了永不言败、顽强不屈、奋勇拼搏的印象,文中展现的“永不言败、顽强拼搏、自强自信、英雄主义、积极乐观” 的“圣地亚哥”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演绎出当代西方文学塑造的一种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原先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股思潮[1],属于历史发展的范畴。

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深入和延伸。

“人文精神”是指:“蕴含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2]也就是说,人文精神鞭策人们追求自身存在价值、生活的意义、崇高的理想、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进步,人文精神越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赞扬。

海明威将老渔夫的形象从硬汉性格升华到哲理寓言的高度,展现了人类宝贵的精神力量[3],是对当代人文精神的诠释,对今天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一、发扬永不言败的人文精神
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连续84天出海未捕获到一条鱼,这对渔夫而言意味着苦难和耻辱,然而圣地亚哥并没有灰心和丧气,反而斗志昂扬,第85天继续出海捕鱼,这是一种超乎常人勇气的力量。

透过圣地亚哥与小男孩马诺林的对话,我们发现老人信心十足,从未想过放弃。

当大马林鱼吃到鱼饵时,老渔夫拼死与之搏斗,尽管历时三天的剧烈斗争导致老人遍体鳞伤,但仍然同更强大的对手斗争,数次击
败凶恶的鲨鱼。

小说在结尾处安排小男孩来到孤独的圣地亚哥身边,暗示了老人的坚韧和执著精神薪火传承,后继有人。

上述情节表达出一种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人文精神。

人的一生必然会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我们需要这种败不馁,不言弃的人文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我们逾越困难走向胜利。

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精神是征服一切的力量所在,是我们人类延续的灵魂所在。

[4]
二、传递顽强拼搏的人文力量
小说中提到人与自然的较量,为我们展现出一场天人之战、力与美的画面,赋予了惊心动魄的悲剧氛围:在制服大马林鱼的过程中,陆地消失,太阳西坠,气温骤降,海风咆哮,海浪肆虐,老人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

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回忆往事,并想到了马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他可以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正面描写的是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搏杀,而背面却暗示我们这是圣地亚哥与海的抗争。

当大马林鱼身展雄姿那一刻,老渔夫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年轻时征服大海的经历。

小说多次将老渔夫推向生死命运的临界点,以顽强的毅力起死回生,生动刻画出老渔夫从普通人到英雄的蜕变。

当代大学生身处浮躁社会,遭遇变故磨难和深陷两难境地在所难免,悲观消极的精神状态屡见不鲜。

“圣地亚哥”精神是一种面对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影响大学生人生态度和理想的力量,更是大学生需要的灵魂支撑。

三、坚持自强自信的人生态度
小说精彩的言语对白道出了主人公圣地亚哥自强自信的人生态度。

84天的徒劳无获迫使小男孩马诺林离开了他,原因是小男孩的父亲对圣地亚哥丧失信心。

男孩问老渔夫是否强壮到足以抓到一条大鱼时,老人回答十分肯定,并且告知孩子他有很多方法和策略。

第85天出发前圣地亚哥对马诺林说:“今天我特别有信心”。

他的话足以说明老人没有被失败击垮,而是抱着自信的态度积极与命运作斗争,这是他自信的第二次体现。

再看战斗过程中,圣地亚哥即使与大马林鱼斗争到死也要捕获他。

老人自我安慰时说:“在他与大马林鱼的斗争结束前,他永远不会倒下”,老人的话语第三次体现其充满自信。

文中还描述圣地亚哥非常瘦,看上去形如枯槁,脖子上有不少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褐斑,这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在脸的两侧各有一大片。

[5]手上的旧伤疤显得异常古老,唯有老人海水一样蓝的眼睛透露出自强自信的“圣地亚哥”精神。

正是因为坚守着这样的人生态度,老人坚信自己可以战胜所有困难,不被外在力量击垮,他没有选择后退,而是迎刃而上。

如今的九零后生活安逸,在享受中成长,没有经历过物质和精神打击,父母为其安排好一切。

与父辈和20世纪60、70年代的人相比,九零后明显缺乏一种自强不息的担当态度。

《老人与海》所洋溢的“圣地亚哥”精神是对生命的一种担当,一种挑战命运的动力。

九零后应在感悟“圣地亚哥”精神的过程中坚持自强自信,培养自己灵魂深处那份担当精神的内在素养。

四、闪现英雄主义的人文内涵
小说将圣地亚哥塑造成硬汉形象,承载着“捕一条大鱼”的梦想,在大海中执著前行,为了梦想和对自己的承诺,他为取得的点滴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遇无法挽救的失败,虽然以没有保住大马林鱼为结局收场,却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

后人评价圣地亚哥是一位胜利的败者,一位失败的英雄,他的硬汉形象闪现出英雄主义的人文内涵。

再解析老人的梦境,小说中三次提到老人梦见狮子,分别是老人出海前躺在自己的床上、与大马林鱼搏斗的第二晚夜宿船中、小说末尾,“马诺林在老人的窝棚里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老人三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进入梦乡梦到狮子,显而易见,“狮子”代表力量和勇敢,是英雄的化身。

老人的脑海里充溢着无穷的力量和威严,英雄气概十足,时刻准备与各种困难和强者斗争。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总结了海明威的心路历程,英雄主义是“圣地亚哥”精神的又一体现,这位英雄在面对失败、死亡和胜利的不同时刻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他生动地诠释了那个时代英雄的定义,完美地展示了一个胜利者的姿态。

当代社会呼吁英雄主义,各行各业需要工作者具有不甘落后,拒绝平庸,在工作中能够做出超常创新之举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

所谓“浪花淘尽英雄”,我们由衷对英雄主义者产生敬仰之情。

五、拥有乐观豁达的人文品质
圣地亚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常年生活在海边过着一成不
变的生活,自食其力,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这是乐观豁达人文品质的初现。

海明威在小说中不惜篇幅书写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自言自语和孤独思考衬托出真实生活带给老人伤感和无奈,唯有自我安慰能帮他完成生命的救赎。

他的手受伤时会这样想“手很快会好的。

我已经让手上的血流干净了,海水会把它治好的。

真正的海湾里面的黝黝的海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药品”。

由此再现老人内心乐观豁达的人文品质。

圣地亚哥说过:“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故人。

”海明威不吝笔墨描述大自然,如海洋和海鸟,意在用大自然的博大烘托圣地亚哥宽广的胸怀,他享受将自己放逐于大自然的乐趣,即使面对险境,也会保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和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地应对一切。

人类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无人能打败自己,而自己可以打败自己。

海明威为”圣地亚哥”精神一次次注入了乐观豁达的人文品质,正如老人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5]乐观豁达既是一种动机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

快速的生活节奏、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白热化的工作竞争使得现代人心力憔悴、身心疲惫、欢笑和快乐日渐远离,个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究竟以何种方式应对才行之有效是我们必然面对的问题。

圣地亚哥老人乐观豁达的品质是为我们树立的标尺,激励我们一路轻装前行。

《老人与海》耗费了海明威十年的心力,倾其心血打造了为世人敬慕的“圣地亚哥”精神。

在回顾重温小说的情节时深感这种人文精神的力量所在,即使在当代仍然散发着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丕洋.人文精神内涵阐释[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4).
[2]陈新夏.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董菊霞.论《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硬汉子”精神象征[J].文学界,2012(11).
[4]白椿.文学名著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探析——以文学名著《老人与海》为例[J].语文建设,2013(4).
[5]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