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
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卵巢储
备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均实施米非司酮治疗。
结果:对比用药前,患者用药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明显,停药时E2值
明显更高,P<0.05;将用药前、停药时的P、LH、FSH、FSH/LH对比,将用药前、月经恢复后第3d的E2、P、LH、FSH、FSH/LH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确切,基本不会干扰患者卵巢储备
功能。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卵巢储备功能
临床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不孕是主要临床症状,应给予患者实施对症药物
治疗[1]。
本组研究课题是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卵巢储备
功能的影响,入组47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临床诊断及治疗的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
性分析,知情同意,年龄22岁至35岁,中位年龄29.5岁,月经周期30d至39d,中位月经
周期33.5d,经期5d至8d,中位经期5.2d。
1.2方法
均实施米非司酮治疗:在患者月经来潮5d内用药,口服,10mg/d,连续用药3个月。
1.3效果分析
可忍受,工作及生活不受到干扰,止痛药不需服用,判定轻度(1分);可忍受,应服
用止痛药,判定中度(2分);不可忍受,止痛效果不理想,判定重度(3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根据SPSS19.0软件分析所有临床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若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服药期间基本情况
服药过程中,闭经、未闭经患者例数分别是40例、7例。
服药第1个月、第2个月、第
3个月分别闭经30例、6例、4例,6例患者明显减少经量,1例患者自诉经量基本未发生变化。
停药后,患者恢复月经时间9d至44d,中位恢复月经时间27.5d,中位经期5.4d,患者
自诉用药后经量减少、增加、无改变患者例数分别是28例、5例、14例。
停药后1个月至7个月,妊娠例数5例,其中3例为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停
药后立即妊娠1例,停药2个月妊娠1例,停药3个月妊娠1例,停药6个月妊娠1例。
2.2性激素变化情况
对比用药前(服药前经期第3d)、停药时E2值明显更高,t=8.6515,P<0.05;对比用
药前、停药时的P、LH、FSH、FSH/LH,t=2.7464,0.3799,0.5572,1.2333,P>0.05;对比
用药前、月经恢复后第3d的E2、P、LH、FSH、FSH/LHP,t=0.0070,1.1148,1.0779,0.3850,2.0436,P>0.05。
2.3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患者用药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对比用药前,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临床一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效果理想,临床功效是治疗异位妊娠、紧急避孕、终止早孕及中期妊娠引产、孕晚期软化宫颈等[2]。
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后,可结合下丘脑、卵巢组织及垂体中孕
酮受体,可对卵泡雌激素及黄体生成激素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可对卵泡发育起到抑制效果,
促使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3],对患者子宫内膜增殖起到干扰作用,从而导致患者闭经,E2处于卵泡中期水平且其他性激素指标不存在周期性变化。
服用米非司酮,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受孕率提高,分析原因,与米
非司酮可减少患者盆腔炎性因子及改善患者盆腔微环境存在关联[4],可有效缓解患者盆腔粘连。
临床上常用E2、年龄、FSH、FSH刺激试验及LH、B超检测卵巢体积等评价患者卵巢储
备功能[5],本组结果:对比用药前,患者用药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明显,停药时
E2值明显更高。
结果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可行性较高。
综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确切,而且基本不会干
扰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杨眉, 蒋春樊, 哈春芳.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和基质金
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4):2925-2929.
[2]吴小红. 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34例[J]. 中国药业, 2016, 25(1):101-103.
[3]欧阳桂凤.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
25(10):94-94.
[4]肖丽.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 甘肃科技, 2017, 33(9):116-117.
[5]钱虞刚, 陈雪锋, 闵婕燕.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分析[J]. 中外医疗, 2016, 35(3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