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A、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是一直存在的,会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选择性表达,A错误;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
C、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正确;
D、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
6. 下图为二倍体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B、ATP 水解可为马达蛋白定向运动提供能量,B正确;
C、运动中马达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但并未失活,C错误;
D、该过程循环进行,为物质远距离运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2. 水稻叶片衰老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的改变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 是( )
A. 叶绿体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
B. 由图中可以看出类囊体是双层膜结构
C、在300s时时黑暗状态,拟南芥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CO2释放量达到2.2μmol•m-2•s-1,C正确;
D、图示为CO2的吸收量,吸收量是负数,也说明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后,拟南芥CO2释放量逐渐降低,说明呼吸速度在降低,D错误。
故选C。
4.TRAP酶为破骨细胞分化的标志。为研究大蒜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者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表。
B、据图分析,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在0.2~0.6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拟南芥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CO2释放量达到2.2μmol•m-2•s-1,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2~0.6)+2.2=2.4~2.8μmolCO2•m-2•s-1,B错误;
B、根据对照组的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在发生分化,说明分化过程中 TRAP 酶活性逐渐提高,B正确;
C、比较第1天和第3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几乎无差别,第7天出现了差异,说明大蒜素对 TRAP 酶活性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C正确;
D、对照组是正常分化,TRAP酶的活性在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7天该酶活性降低,说明大蒜素抑制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D错误。
组别
TRAP酶活性
第1天
第3天
第7天
对照组
0.382
0.443
1.185
实验组
0.381
0.443
0.44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分化过程中TRAP酶活性逐渐提高
C. 大蒜素对TRAP酶活性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
D. 大蒜素促进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答案】D
C. 叶片衰老过程中类囊体排列逐渐疏松
D. 推测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光合能力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内含基粒,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可增大膜面积,类囊体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详解】A、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构成了基粒,A正确;
B、类囊体是单层膜结构,B错误;
A. 籽粒正常与干瘪这对相对性状中正常为隐性
B. 转入的A基因与原a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 转基因玉米自交所得子代中正常籽粒约占3/4
D. 转基因玉米与该品系杂交子代中干瘪籽粒约占1/8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比例约为1/4的干瘪籽粒,说明干瘪是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该品系玉米基因型为Aa。现将单个基因A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则该玉米品系的基因型为AAa。
C、根据图示分析,叶片衰老的过程中,类囊体逐渐疏松,C正确;
D、叶片衰老,类囊体疏松,光反应可能减慢,光合作用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B。
3. 研究者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以点的形式呈现在下图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拟南芥在光照时只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TR中四种碱基的数量关系满足A+T=C+G
B.TR促进RNA聚合酶与BL基因启动子结合
C.TR改变了耐盐胁迫植株的基因序列
D. 植物的耐盐性与TR表达量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TR是长链RNA,若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会导致启动子不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不能翻译,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D、D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时期,D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和图B的染色体组数相同,D错误。
故选A。
7. 玉米籽粒正常与干瘪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控制。某品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比例约为1/4的干瘪籽粒。研究者将单个A基因转入该品系玉米,已知转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详解】A、因为某品系玉米自交,后代中干瘪籽粒约为1/4,说明干瘪为隐性性状,A错误;
B、转入的 A 基因在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与原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转基因玉米基因型为AAa,可产生A、AA、Aa、a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干瘪籽粒(aa):(1/4)×(1/4)=1/16,所以正常籽粒占15/16,C错误;
B. 马达蛋白定向运动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运动中马达蛋白随空间结构改变失活
D. 该过程循环进行利于物质远距离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详解】A、马达蛋白属于蛋白质,细胞中合成马达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 ,A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实验不能以黑藻成熟叶片为实验材料的是( )
A. 提取光合色素
B.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C. 观察有丝分裂
D. 观察细胞质流动
【பைடு நூலகம்案】C
【解析】
【分析】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可用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故黑藻也可用作“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成熟的植物细胞因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观察。
下列对该变异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片段重复C. 基因重组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TR 是长链RNA,没有T,含有U,A错误;
B、TR是RNA,能与 BL 基因启动子序列关键位点结合,导致RNA聚合酶无法与启动子结合,B错误;
C、TR与启动子结合,影响转录,但BL基因的序列不变,C错误;
D、根据图示信息,耐盐植株中BL的表达量少,TR的表达量高,D正确。
故选D。
9. 研究人员检测了一对夫妇及其孩子某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序,发现双亲基因排列均正常,孩子基因排列异常,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基因)。
【详解】A、马先蒿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环境直接选择个体的表现型,最终影响了种群基因频率,形成了多样性,A正确;
B、由于不同种群的表现型不同,说明基因可能不同,也即基因库不同,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说明存在不同的隔离方式,D正确。
D、黑藻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可以作为细胞质流动观察的参照物,因此用黑藻叶片适合进行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D正确。
【详解】由图可知,异常染色体上多了一个A基因,增加了基因的数量,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300多种马先蒿属植物。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无法传粉,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地区马先蒿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该地区不同马先蒿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马先蒿进化的方向
D. 该地区马先蒿之间存在不同的隔离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的表现型,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的进化,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黑藻叶片叶肉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可以作为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材料,A正确;
B、黑藻的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且含有的叶绿体的颜色有利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观察, B正确;
C、黑藻叶片中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能用于有丝分裂的观察, C错误;
【解析】
【分析】实验目的是为研究大蒜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大蒜素是自变量,TRAP 酶的活性是因变量,对照组是正常分化状态,分析表格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TRAP酶的活性升高,说明分化程度高,TPAR酶的活性高。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出细胞需要的蛋白质,使细胞趋向专门化,A正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E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
B. 图B和图C细胞中均含有24个四分体
C. 图C→D着丝粒分裂导致DNA数目加倍
D. 图D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图B的2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A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时期,C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杂乱的分布在细胞内。
B.200s内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在0.2-0.6μmol•m-2•s-1范围
C. 在300s时拟南芥的呼吸速率可达到2.2μmol•m-2•s-1
D. 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后,拟南芥CO2释放量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是净光合量,总光合作用量是净光合量+呼吸量。
【详解】A、植物在光照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错误;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马达蛋白可通过沿细胞骨架的定向运动(如图)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合成马达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
【详解】A、A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A→E 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A正确;
B、B细胞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时期,有12个四分体,C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无四分体,B错误;
C、C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未分裂,DNA 数目不变,C错误;
D、转基因玉米基因型为AAa,可产生A、AA、Aa、a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该品系基因型为Aa,两者杂交子代干瘪籽粒为(1/4)×(1/2)=1/8,D正确。
故选D。
8.TR(一种不编码蛋白质的长链RNA)能与BL基因启动子序列关键位点结合。盐胁迫发生一定时间后,在耐盐植株、敏感植株中TR和BL基因表达情况如下图所示。
故选D。
5. 凋亡小体是凋亡细胞通过发芽、起泡等方式形成的球形突起,内含细胞质、细胞器及核碎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凋亡小体只在生物体衰老过程中产生
B.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方式
C. 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D.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