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重点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重点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重点复习策略
01
知识梳理要到位
梳理基础知识要注意不同类型知识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获得更好效果,例如:第2、6、7、8、10、11单元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以建立“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知识线索,侧重物质宏观性质、物质变化、反应现象及用途和制备的复习,可用知识清单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复习;第3、4、5单元主要涉及化学用语知识,复习时应注意在实物或模型或反应的背景中理解符号的含义和符号的表达,特别注意规范表达;如第3、5、9单元主要涉及概念原理知识,应以典型实例为模型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4、5、9单元涉及了化学计算的相关类容,复习时应注意对典型例题的理解和规范表达。

02
体系建立要完善
复习的过程主要是建立知识的多角度联系和逻辑关系,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提取,这就需要从建立知识体系的角度着手。

除了按单元梳理知识的常规形式外,应特别注意上下册教材知识的重构,例如: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内容分散在了第2、6、7、11、12单元,复习可以
“C→CO→CO2→H2CO3→CaCO3/Na2CO3”为主线结合各物质的生成与反应串起知识体系;又如:气体的制备涉及氧气、二氧
化碳、氢气等内容,它们分散在第2、4、6、7单元,复习时可从原理、装置、步骤、净化角度串起主线进行对比分析。

另外,近年中考的一个新特点是关注了多个层面知识的形式串联,例如: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将燃烧条件实验、石蕊溶液与二氧化碳作用实验等串联考查。

复习时,应在分析近年试题的基础上,选择相关主题进行全教材的知识体系构建。

03
重点题型找规律
重庆中考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大,但不难发现诸如综合计算、实验探究、框图推断、工艺流程问题等是考查热点,如酸碱盐的性质、用途、气体的制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等,因此应结合专题复习形式突破重点。

04
回归教材找原型
中考命题的形式多样,体现创新,但都是有据可循的,即源于教材内容,限于考试说明。

复习时应重视教材实验、图、表、课后习题、学生实验活动等内容。

以教材实验为例,应梳理各章实验,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表达”为框架进行分析。

05
错题复习补漏洞
总复习过程中训练的习题和套卷要有意识的整理保存,分析是非问题,复习相关知识点,训练同类习题。

错评是最便捷的查漏补缺方式。

06
套题训练促应试
在总复习过程中,应重视点的复习,与套题的交叉训练,尤其在总复习后期,套题训练对提分是最直接有效的,因此选择与中考接近的全真模拟试题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高质量的模拟题连续训练6~8套,认真分析总结应试情况,并作出行之有效的跟进策略,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分突破
关于中考应试,宁晓强老师提醒要注意几个关键词——书写规范、先易后难、计算题有过程、推断题要检验、实验题扣目的(答题方法要三段操作、现象、结论)、大题看整体。

考前该怎么复习?
● 第一,教材的2、6、7、8、10、11、12单元要过一遍,那里好多地方可能被你忽略了哟。

● 第二,把老师最后教给你的方程式复习再写写。

(不是看看哟,看的时候你觉得都会写)
● 第三,还有些要记忆的知识点再过一遍。

(要是有人抽背就完美了)
● 第四,看看所有教材上配图的实验,回忆一下每个实验有何现象,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注意事项,这也许会帮助你超常发挥哟。

● 第五,看看你的错题集吧,会让你回忆起很多。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
B.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D.在低温加压下,液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以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氧气的密度是用仪器测量出来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颜色、状态、气味都是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知道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液态氧变成固态氧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按照教学计划和新大纲,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个学期,我教初三一个班,高一三个班。

现在方案的内容已经完成,最后的评审也顺利进行。

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习和复习,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中关注了以下问题,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学生学好化学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我既注重概念的科学性,也注重概念形成的阶段。

随着概念的逐渐发展,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的原则,由浅入深。

对于一些概念,我们不能一下子彻底揭示其含义,也不应该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总结,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所学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

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

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三的时候,我也特别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平时很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靠晚自习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抄给学生,上课前几分钟考一次。

初三年,我更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化学术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工具。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实物和化学反应结合起来学习相应的化学术语,并把它们与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联系起来。

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加深对化学术语含义的理解。

还要注意化学术语的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我同时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有治学不严谨之嫌。

如对课堂上听讲不认真或表现反常的学生,有时课后没有及时谈心交流;对没有交作业或作业做得不认真甚至有可能是抄袭的学生,不是每次都过问,这是我应该反思和总结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