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学习专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出征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结构。

2、品悟第一部分,感受人们为飞天英雄送行的热烈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感受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送行人们的心情和“这一天”“这一刻”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2003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我们每
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

“神州”五号一
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
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正确,自学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
什么?
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交流上述两个问题的看法,相机点拨。

4、师小结:课文是分三个部分来表现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

1——10自然段,
写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飞天之旅,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
11——16自然段,写的是杨利伟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
采将永远载入史册;17——20自然段,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送行的人们,与
神五一起飞向太空。

三、研读感悟。

1、品读第一部分。

默读这一部分,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作
出批注。

2、学生交流,师适时点拨。

预设:
(1)“再过30分钟……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抓住“世
界瞩目”、“国人自豪”引发学生思考:这次出征为什么会令世界瞩目、国人
自豪?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

(师:中国在现代航天史上一直落在美俄后面,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
落后,民众素质低下,怎能跟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比试航天科
技。

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美俄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入太
空的国家。

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象征,
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因此作为
中国人,我们怎能不自豪?又怎能不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

读出自豪感。


(2)“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结合课题引导学生领会开门见山、点名中心的方法。

预留问题:为什么说杨利伟是英雄?这次出征伟大在哪?指导朗读:读出神圣感,语气坚定,语速慢声音响亮。

(3)“……来了……来了……来了……来
了……”这是个什么句子?人们的心情怎样?天气怎样?“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4)“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这一天”是哪一天?“这一刻”是哪一刻?它的历史意义何在?完成课后第四题。

(师资料补充: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明代人万户飞天到早期的“曙光号”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经历了跨越千年的“梦想期”、“孕育期”和“催产期”。

直到1992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决策,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由此铺开了中国载人进军太空的宏伟蓝图。

经历了11年的刻苦攻关,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中国人终于圆梦九天。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与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并称为20世纪末中国的三大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航天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它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升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激发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载人航天工程也使中国成为国际空间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为即将实施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有感情朗读,读出渴望与期待,语气激昂。

四:感情朗读。

师小结谈话:同学们,经过我国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航天英雄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带着中国人千年的渴望和期待即将出征,开始令世界瞩目、
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我们激动,我们骄傲,我们兴奋我们自豪,让我们通过朗读,尽情抒发这内心的满怀豪情吧!学生自由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二、三部分进一步感受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学习按一定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按一定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从杨利伟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与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旧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些什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预留的问题吗?这节课我们跟随
作者的镜头去感受一下英雄的风采,去见证一下这伟大的出征。

二、研读感悟。

一)、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圈画出让你感受到这真是一个“伟大”时刻的词句,写出你的理由或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1)“身着乳白色航天服……微笑着向大家走来……” 什么是“从容”“稳健”?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就此引导体会上文的“英雄”,师补充资料。

这两个词意味着杨利伟接受了艰苦的残酷的磨炼,已经能够坦然地、胸有成竹的迎接这严峻的考验。

读出他的从容自信和人们对他的崇敬。

(2)“……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信任着什么,期待着什么?师相机点拨:“信任”是相信是自信,不仅仅是信任杨利伟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更是相信我们有这样充分的准备,我们的航天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一定能行!“期待”是对
“神五”发射成功充满渴望和向往。

感叹号把未尽的千言万语蕴含在“出发”二字中。

读出坚信和自豪。

(3)三个“定格”的排比句。

出示四个“来了”,看分句顺序可不可以换?在出示三个“定格”,顺序可以改变吗?点拨:记者镜头——共和国史册——人类篇章,意义一个比一重要,一个比一个更令人激动,这个排比句范围和意义从小到大,层层递进。

朗读时要感情逐渐增强,表现出情感的递进迭起。

二)研读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象画面,逆反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1)“5时30分,杨利伟……走去”抓住神态词“深情”让学生体会这目光背后的内容,想象人物心理,自由讨论交流: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饱含深情的读这一段话。

(2)“9时整……飞向茫茫太空……”。

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作者未尽的情感。

出示练习题,升华学生情感。

练习题:“这一飞,飞出了……”,请结合课题“伟大的出征”自由填空。

三、升华情感。

1、交流拓展:“这一飞,飞出了……”
2、总结全文: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是啊,这一飞飞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飞出了世界第三个将人类上进太空的宇航大国!飞出了中国航天科技新的里程碑!飞出了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完成这个任务的杨利伟是不是英雄?那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工作的专家是不是英雄,所以这是怎样的出征?齐读“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神五”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腾飞,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咱们中国伟不伟大?咱们中国人伟不伟大?所以这是一次怎样的出征。

齐读“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3、出示网上留言。

同学们,让我们
永远记住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一起说:2019年10月15日!四、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英雄杨利伟为航天事业奋斗的人们伟大国力的伟大中国人伟大第三课时附作业设计: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出征()演练()稳健()蕴涵()期待()注视()二、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划线部分能不能改变顺序。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2、文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你能说说这样精确表述的作用吗?
四、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又有那些新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