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可编辑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体会作者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说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难点
学习比较阅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被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震撼了。

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著述颇丰,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

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有《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新疆域》《我,机器人》《钢窟》等。

2.文体知识
复习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说明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3.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骨骼.(gé)鸟臀.目(tún)漂.移(piāo)地壳.(qiào)
深渊.(yuān)驮.着(tuó)岛屿.链.(yǔ liàn)两栖.(qī)
褶皱
..(zhě zhòu)携.带(xié)
(2)解释下面词语。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可参考【知识总汇】
4.初步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参考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说明内容——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总结说明内容——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结束全文。

三、局部探究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文章的说明顺序、方法和语言。

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可参考【微课堂】《说明文阅读方法》
可播放【影视课文】相关语段。

【精品课件】
(一)理清说明顺序。

1.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
参考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根据以上的分析,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
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参考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分析说明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1)举例子。

如,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作者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又如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2)列数字。

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在南极。

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准确可信的印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可参考【微教案】《列数字》
(三)品味说明语言。

你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周密、准确、简明的例子吗?
参考
(1)语言周密。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
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 (2)语言准确。

①“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
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②“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③“大约..
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3)语言简明。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回顾。

(1)回顾复习本课的基础知识。

可参考【知识总汇】、【试题中心】“基础测试”
(2)总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交流,师生点拨。

2.拓展思考。

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属于生物学,而板块构造属于地理学,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有新的发现,由科学家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师生交流。

五、作业设计
完成【阅读训练】中“课内阅读”一。

可参考【阅读训练】
六、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
证明其正确
解释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