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唑酮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唑酮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婵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9期
摘要:曲唑酮作为一种5-HT受体拮抗剂与5-HT再摄取抑制剂,在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本文综述了曲唑酮的临床应用进展与不良反应,加深对曲唑酮的认知,理性与科学地看待其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曲唑酮;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曲唑酮是一种5-HT受体拮抗剂与5-HT再摄取抑制剂。

它可选择性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吸收,并有微弱的阻止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的作用,但对多巴胺、组胺和乙酰胆碱没有作用,亦不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

由于它对外周抗胆碱能作用很弱,较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曲唑酮还在改善抑郁伴发的焦虑、失眠、性欲下降等方面有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疲乏、头昏、失眠、紧张和震颤等;以及视物模糊、口干、便秘。

少见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和腹泻不适。

餐后服用效果好。

日剂量小于400mg[1]。

随着这种药物在临床方面的普遍使用,它的临床应用价值也逐渐被发掘,伴随它的不良反应的认知也持续加深。

本文就曲唑酮的临床治疗研究和不良反应诸方面的文献做一次整理,供同道们参考。

1 临床应用研究
1.1 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目前治疗主要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但由于此类药物的耐受性、成瘾性和戒断反应,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2]。

张育勤,范开华等报告,40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分为盐酸曲唑酮组与阿普唑仑组,治疗4周后,盐酸曲唑酮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无差异,但盐酸曲唑酮不良反应较少,而阿普唑仑更易引起嗜睡[3]。

吴恺,胡夏生报告,90例焦虑症病例随机分为曲唑酮组、阿普唑仑组、劳拉西泮组,经4周的治疗观察,曲唑酮组与劳拉西泮组、阿普唑仑组相比抗焦虑作用出现时间相仿,其抗焦虑作
用优于其他2组。

随用药时间延长,曲唑酮的疗效更为明显。

未见更严重临床副作用[4]。

1.2 睡眠障碍
失眠症(insomnia)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BZD)作为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常被首选应用,但此类药必须小剂量、间断、短疗程应用,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一旦停药则出现焦虑及其他戒断症状[5]。

蔡俊颖报告,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阿米替林50mg组、曲唑酮50mg组、曲唑酮100mg组,每晚1次,治疗4周,曲唑酮50mg组和100mg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减少,抑郁焦虑量表和睡眠匹兹堡量表分值下降,均优于阿米替林组患者[6]。

耿晓芳,顾之光,季闽春报告,将38例病患分为2组,曲唑酮组与对照组,曲唑酮组22人在原有催眠药物减量条件下加服曲唑酮25?50mg/d,对照组16人维持原有催眠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后,曲唑酮组催眠药逐渐减量,有8例停用催眠药。

曲唑酮与催眠药催眠作用相仿,曲唑酮可帮助长期服用催眠药的失眠病人逐渐减少催眠药用量,使其摆脱依赖催眠药的痛苦[7]。

1.3 抑郁症性功能障碍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目前抑郁症治疗中普遍应用的一线药物,使用后疗效肯定,同时,人们开始注意到服用此类药物出现的性功能障碍[8]。

曲唑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国内外已报道过其可缓解SSRI治疗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可以改善性功能,治疗阳痿。

盛娟,钦松,张新风报告,选取120例男性抑郁症患者,采用单一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6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对其中评分小于7分的康复期患者再进行亚利桑那性经验量表(ASEX)调查,筛选出性功能障碍(SD)者45例,再将此4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 23)和对照组(n= 22),分别采用SSRI类抗抑郁药联合曲唑酮和安慰剂继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采用ASEX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4周末及8周末,研究组ASEX总分显著下降,IIEF-5总分显著增加,曲唑酮辅助治疗可能缓解SSRI类药物所致男性抑郁症患者性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疗效确切[9]。

贾良春报告,选取15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唑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性功能的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出现下降,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

勃起功能国际指数评分问卷-5(IIEF-5)评分均增高,泌乳素分泌减少,观察组相比对照组IIEF-5评分增高更为显著;泌乳素减少更明显(均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10]。

1.4 戒断治疗
刘悦,沈雯雯等报告[11],采用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脱毒治疗,结果显示,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可有效控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的焦虑、抑郁症状,并能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渴求,达到积极预防复吸的目的。

宋海东等[12]对47例酒依赖患者进行曲唑酮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显示曲唑酮和呋喃唑酮对于缓解饮酒者的焦虑和抑郁均有效,每组治疗后HAMA、HAMD、饮酒心理依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十分显著,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张红菊等[13]将40例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分为苯二氮卓类联合曲唑酮组
(曲唑酮组)和苯二氮卓类联合安慰剂组(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曲唑酮组患者自治疗后7d戒断症状评分开始降低,自治疗后15d,HAMA评分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曲唑酮治疗后两项评分均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曲唑酮组患者治疗后7d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与治疗前相比,经曲唑酮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

2 不良反应
2.1 过敏反应
张朝洁等[14]报道了一个患有抑郁症以及冠心病的女性患者使用50毫克曲唑酮治疗溃疡两天之后,大腿出现皮肤过敏,马上停止使用曲唑酮,并使用抗过敏药物,症状在三天后消失;再次使用曲唑酮之后症状再次出现,停止使用曲唑酮,以及对症下药处理之后症状完全消失。

2.2 过量
Henry等对22例曲唑酮过量者表现进行分析,常见情况如下:四例呕吐,二例口干舌燥,五例嗜睡,11例运动协调不良,二例昏迷,经由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15]。

已有曲唑酮过量致QT间期延长[16-18]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及呼吸衰竭[19]、低钠血症及癫痈发作[20]、持续性低血压[21]、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22]的报道。

2.3 其他反应
曾有多篇文献报告[23-25],曲唑酮出现口干、恶心、白天思睡、头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林卫报告[23],盐酸乙哌立松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中出现口干2例、头晕1例、恶心1例、白天思睡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2%;梁勇报告[24],在使用曲唑酮治疗酒精依赖症中,曲唑酮组出现不良反应11例,占19.6%,其中口干5例,便秘4例,困倦1例;戴红等报告[25],曲唑酮在对抗抑郁药治疗中合并性功能障碍中,曲唑酮组出现不良反应61例(41.9%),其中口干12例、恶心7例、出汗10例、便秘13例、头痛12例、肝功能异常7例。

3 小结
曲唑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不仅具有抗抑郁、抗焦虑、改善睡眠作用,也具有改善性功能障碍,治疗阳痿的作用。

以上列举了曲唑酮的部分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随着曲唑酮的开发利用,曲唑酮的药用价值与不良反应的认知将不断加深,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更强大的依据。

当下我们应当严格把握使用药物治疗的禁用事项以及适用范围,用药过程中要仔细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有情况便能及时发现,进行处理,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永佩.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15.
[2]董文燊,林芝,瞿发林,等.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Meta分析. 中
国药师, 2011, 14(5): 688-691.
[3]张育勤,范开华,金伟华,李丹,米婷婷.盐酸曲唑酮与阿普唑仑治疗成人广泛性焦虑
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100~105.
[4] 吴恺,胡夏生.曲唑酮治疗焦虑症[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2000,19(5):391-393.
[5] 丛铮.药物与睡眠[ A] .徐叔云.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第 1版[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418-437.
[6]蔡俊颖.曲唑酮治疗失眠的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2):914-916.
[7] 耿晓芳,顾之光,季闽春.曲唑酮治疗失眠症[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0):699-701.
[8] Louis F,Fabre AH,Clayton LC,et al.The effect of gepirone-ER in the treatment of sexual dysfunction in depressed men[J].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2012,9(3):821-829.
[9] 盛娟,钦松,张新风.曲唑酮治疗缓解期男性抑郁症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62-64.
[10]贾良春. 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合并性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7):73-75.
[11]刘悦,沈雯雯,黄燕燕,张建兵,周文华. 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
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5):578-582.
[12]宋海东,曹日芳,陈树林,等.曲唑酮与呋喃唑酮治疗酒精滥用的对照研究[J] .中国
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6, 12(4):197 -199.
[13] 张红菊,姜晓锋,马明明,张杰文. 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的临
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411-415.
[14]张朝洁,张朝晖.口服美舒郁致皮疹1例.中国新药杂志, 2016,9(11):800.
[15] Henry JA,A li C J,Caldwell R,et al.Acute trazodone poisoning: clinical signs and plasm a concentrations[J].Psychopathology,1984, 17 Suppl ;2:77-81.
[16] Service JA,Waring W S. Q T Prolongation and delayed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caused by acute ingestion of trazodone[J].C1in Toxicol(Phila),2018,46(1):71-73.
[17] Dattilo P B,Nordin C. Prolonged Q T associated with an overdose of
trazodone[J].J Clin Psychiatry,2007,68(8):1309-1310.
[18]Levenson JL.Prolonged Q T interval after trazodone overdose[J].Am J Psychiatry,1999,156(6):969-970.
[19] Salemo SM,Strong JS,Roth B J,et a1.Eosinophilic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a trazodone overdose[J].Am J RespirCritCareMed,1995,152(6Pt1):2170-2172.
[20] BalestrieriG,CerudelliB,Ciaccio S,et al. Hyponatraem ia and seizure due to overdose of trazodone[J],BM J,1992,304(6828):686.
[21]Wittebole X,Hantson P,Wallemacq P.Prolonged hypotension due to deliberate trazodone overdose in the presence of fluoxetine[J].Ann Clin Psychiatry,2007,19(3):201-202.
[22] Chung K J,Wang Y C,Liu B M,et a1.Management of ventricular dysrhythmia secondary to trazodone overdose[J].J Emerg Med,2008,35(2):171-174.
[23]林卫. 盐酸乙哌立松分别联合盐酸曲唑酮和盐酸阿米替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
不良反应比较[J].海峡药学,2016,28(11):144-146.
[24]梁勇. 曲唑酮与氯硝西泮治疗酒精依赖症状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6):165-166.
[25]戴红,陶百平,宋宝华,费锦锋,杨胜良,钱敏才.曲唑酮和丁螺环酮对抗抑郁药治疗中合并性功能障碍疗效的对照研究[J]. 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暨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李婵娟(1984-08),女,汉,云南保山,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
高等职业教育和药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