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王渔洋”的作品《秋柳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王渔洋”的作品《秋柳四章》】
欣赏“王渔洋”的作品《秋柳四章》其一: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瑯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第一联。
赋柳:说秋天“涓涓凉露”要结成霜的时候,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刘禹锡《杨柳枝词》:“千条金缕万丝。
”比兴:李兆元《旧笺》:“此为福王(弘光帝)作也。
首句虚写南都将亡之象,次句比福王之不能自振也。
”郑鸿《析解》:“次章专指弘光君臣也。
首二句言君既昏庸,臣下虽多,半是阿谀苟容之辈,纯是一派衰颓气象。
”
第二联。
赋柳:以“青荷”、“黄竹”作衬托。
何良俊《世说补》:“江从简少时有文情,作《采荷讽》以刺何敬容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
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
”陈后主《三妇艳》:“中妇临妆台”。
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可作女儿箱。
一船使两桨,送儿还故乡。
”这两句所用典故,与柳无直接关系,突兀插入,好象生硬凑合,也是为人诟病的主要例子,其实作用很为奥妙。
比兴:李兆元《旧笺》:“三四句指马(士英)、阮(大铖)辈,言辅助之无人也。
莲为君子花,而但余青荷,有群小在位、君子消亡之意。
中妇镜,刺其昏暗不能补益君德也。
竹亦应有劲节,而无如竟成黄竹,只可供女儿箱之用,刺其以声色奉君也。
在朝之臣若此,南都安得不亡乎?”郑鸿《析解》,第三句略同学说;第四句则云:“盖指弘光帝征歌选舞之事。
当时下诏选民间美女,供奉内廷,令校尉大事搜索。
民间一闻此讯,朝议婚而暮
已嫁,有投水自尽者。
”此外,还可以有它义可解,如说中妇欲照,只有无光的青荷之镜;女儿随身,只剩粗陋的黄竹之箱。
江浦舟中,仓皇逃命,正写出战乱中民间妇女一片遭乱的凄凉情况。
第三联。
赋柳:说昔人著名的种柳之地,不但风景不常,更是人事全非。
《精华录》注引《资治通鉴》,谓隋炀帝“自板渚(在今河南孟县)引河人汴,又自大梁引汴入泗,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江。
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
”琅琊,即诗《序》所用桓温对柳感慨的典故。
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比兴:李兆元《旧笺》:“第五句以隋堤水比之,盖以福王征歌选舞,有类隋炀帝耳。
第六句初看似节取桓温北伐之事,叹南明马、阮辈,并桓温之弗如。
然温在琅琊,不过为内史,何以遽用‘大道王’语,虽曰借用(按,王氏此句自注:‘借用乐府语,桓宣武曾为琅琊’),不宜不伦若此。
按《晋书》,琅琊王睿,生于洛阳,南渡后为晋中兴之主;福王亦生于洛阳,立于南都,而一年遽亡。
较之琅琊,其始相类,其终大不相侔。
则知先生所谓借用者,虽因宣武而借用乐府语,而用晋琅琊以例福王也。
且晋五王渡江,而琅琊中兴,号称东晋。
明季亦有五王,无一能中兴者,句中‘不见’,寄兴深矣。
”郑鸿《析解》:“五句言弘光自河南失守,出奔淮庆,转徙淮上,马士英、徐鸿基等迎立南都,未及一年,遂至丧灭,是板渚之水依然,而沧桑已变矣。
”又云:“六句以晋元帝形容之”,略同李说。
结联。
赋柳:说洛阳杨柳,更不堪闻问。
永丰坊,在洛阳。
白居易《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目无人属啊谁?”比兴:明福王世袭地在洛阳,弘光帝由崧之父常洵,在洛阳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杀。
李兆元《旧笺》:“末二句用
找补法,言南都之事已不堪回首,谁复向洛阳始封之地而致其凭吊乎?”
郑鸿《析解》:“弘光不思讨赋,为父报仇,而日事荒淫,未几失国,千古恨事。
洛阳昔虽繁华,然丧乱之后,亦只有故宫禾黍而已。
若过其地,岂堪含情重问旧时风景哉!”若谓写“歌伎”,则起联谓战乱中一切娇躯弱质的女性,同受流离之苦。
次联谓歌伎出身微贱,也一样遭受此苦。
三联谓歌伎所托身的藩王,也已灭亡。
结联谓藩王旧日封地的洛阳已荒凉残破,不堪回首。
好,我们回头再看看这首《秋柳四章》也许就会更加了解了这首【秋柳】的意境了。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瑯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世界汉诗协会佚名/铃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