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我的母亲》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部分(4-11):写母亲出嫁到夫家后的主要经历及从中体现出的东 方女性具有的贤惠、勤劳、坚忍、顽强、奉献、守礼等典型品德,而母 亲平凡而伟岸的形象也主要地是在这部分内塑造完成的。
❖ 第三部分(12-16):写母亲对我的培养、期望和自己事业初成后因为 常年奔波在外,而不能尽孝养之责的歉疚与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部分主 要写我与母亲的关系,尤其是写母亲的晚年。内容比起前一部分来显得 不那么具体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为了事业到处奔波。 但一片怀念之情却格外强烈。
h
7
4段
❖ 推测母亲的出嫁及生儿育女情况,暗示这是个典型 的中国旧式家庭;早婚、多子女、夭折率很高,也 说明旧时代中国妇女命运的不幸。
5段
推断母亲嫁过来后到自己出生以前,家里“大概还马 马虎虎的过得去”,就是说还不是社会最底层的穷人 家庭。
h
8
6段
❖ 写自己降生时母亲所遭的罪,这也是旧时代妇女不 幸遭际的缩影。
7段
写母亲的辛苦操劳:为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和一个守 寡的大姑子的衣食,整日经年地给人家洗、缝、补衣 服,“有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即 便是这样,她却总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得干净清爽。
本段集中描写了作为劳动妇女的母亲的美德,而内容
则分为两个层次:前者以操劳为主,后者以爱清洁和
整洁为主。
16段
感念母亲的恩情,表达心中的歉疚。
h
13
自学提示: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
❖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 第1~2段:母亲……
❖ 第3~6段:母亲……
❖ 第7~10段:母亲……
❖ 第11~12段:母亲……
❖ 第13~14段:母亲……
❖ 第15~16段:儿子……
❖ 第17段:儿子……
h
14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世界上的一切光 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亲。
——高尔基
人的嘴唇所能发 出的最甜美的字眼, 就是母亲;最美好的 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hHale Waihona Puke 1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 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 的婴儿。
1993年,在南京发生了“7·31”空难,在清理 现场时,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 紧抱着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 此婴儿伤势最轻。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
的教育”
h
15
基本思路
❖ 本文系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 ❖ 基本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发展的。 ❖ 先从母亲的家世写起。 ❖ 重点写她出嫁为人妇、特别是为人母以后一
❖ 2、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 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 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 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 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 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 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 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h
17
语言特色
❖ 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 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 1、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 基本特点。如“史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 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 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
1999年10月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 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刹那,潘天 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 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
h
2
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 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老舍
h
3
教学目标:
❖ 体味母爱 ❖ 感谢母爱 ❖ 抒写母爱
h
11
12段
❖ 写儿女惭大,母亲渐老,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艰难、欣慰、 伤感与孤独:我的学业,体会母亲的艰难,一心为儿子着想及 儿子有出息后的欣慰;三姐的出嫁,对母亲的打击最大,一方 面女儿的出嫁是喜事,另一方面推动了生活中最大的依靠,如 同割去了自己的右手——最主要的一只手,母亲的伤感是巨大 的;过旧历新的孤独,情感极伤感凄凉。
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摇篮曲;
是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苦苦耐心;
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
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慈母情是人世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
私、最永恒的亲情。
h
25
2、本节课我们歌颂母亲,颂扬母爱,并表达 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之情,回去以后,同学 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 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还要拿起自己的笔,写 母亲,书母爱,表真情。
h
18
文章主旨
❖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 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 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 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 岸的母亲形象。
h
19
思考探究练习
一、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母亲并 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 教育。”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 样的“生命教育”呢?
h
4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 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替 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
h
5
品读以下几处:
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 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 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 激,
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 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些主要经历。 ❖ 最后写到母亲对我的培养和我对母亲的思念
以及母亲的晚景与去世。
h
16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 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 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基础。总的说来,这部分内容简 洁平实。
13段
我给予母亲的两次打击。一是没有遵从母亲的意愿成婚,但作为旧时 代过来的人的母亲却理解了我;二是运去英国,违背了“父母在,不远 游”的古训,使她的七十大寿都没过好。
h
12
14段
❖ 抗战时期,自己远在西南的成都,对母亲的思念, 担心母亲的安危,怕自己成了“推动了根”的人。
15段
继续写对母亲的思念及母亲的死。
h
20
概括母亲的优秀品质
① 勤劳诚实,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 ② 热情好客 ③ 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 ④ 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
她与儿女之间语言交流不多 怎样体现? (但之间的感情h 内敛而又深厚) 21
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 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 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h
9
8段
❖ 写哥哥、三姐和“我”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平凡平淡中透着 生活的凄凉。无论是哥哥读书、学徒还是试着做小生意,都表 现了母亲的无奈和用心良苦,说明家境的贫寒和顽强求生的本 能,是后文所说的“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的具体体现。这 从一个侧面说明母亲操持这个家庭的不易。
9段
写母亲好客的礼数及对我的深刻影响。母亲羞于亲戚们自己买 酒食,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强烈自尊心;而对于亲友家的喜丧事 亲往贺吊,则是她重视亲情和礼数。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 的体现。
小结
❖ 文章内容看,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的。
❖ 一是老舍通过对母亲一生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母亲的 性格特征及对“我”的影响。
“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 亲并不认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软中硬”
❖ 二是通过重温和反思已经逝去的天伦往事,尽情抒发 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
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h
23
欣赏感悟
请你想一想: 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 后怎么做?
h
24
总结:
慈母情是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
谢谢妈妈!
h
28
《我的母亲》背景
❖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 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 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 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 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 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 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 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 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 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h
6
1-2段
❖ 叙述母亲的家世,突出点明母亲本是出身于穷苦的 劳动之家,幼时便须经常下地干活,为下文描写母 亲的勤劳能干和坚忍顽强的品格作了最初的铺垫。
3段
强调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既是总结上两段的内容,同时也明确了“这一点事实 却极重要”,更是为下文写母亲的经历和品格作铺垫。
h
10
10段
❖ 写母亲一生中的忍让、吃亏和助人:对大姑子的刁弯蛮,从严 逆来顺受,不加反抗,既是宽怀的表现,更有宿命的万分,看 出传统道德与礼数的影响;给亲友邻居帮忙,总跑在前头,急 公好义、乐于助人的品格;从不吵嘴打架,宁吃亏、不斗气。
11段
写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大事变中的母亲,表 现出坚强的性格;我受到母亲的影响,和平地待事和人,能忍 让吃亏,但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的法则。
布置周记作业:书写母爱
调动你的生活积累,联系自己的感情经历,
为母亲写一段最有真情、最美好、最具魅力
的文字。(300字以上)
h
2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我的母亲》感人至深,读起来催 人泪下,令人深思。
h
27
在这个世界上,我 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 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 第三部分(12-16):写母亲对我的培养、期望和自己事业初成后因为 常年奔波在外,而不能尽孝养之责的歉疚与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部分主 要写我与母亲的关系,尤其是写母亲的晚年。内容比起前一部分来显得 不那么具体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为了事业到处奔波。 但一片怀念之情却格外强烈。
h
7
4段
❖ 推测母亲的出嫁及生儿育女情况,暗示这是个典型 的中国旧式家庭;早婚、多子女、夭折率很高,也 说明旧时代中国妇女命运的不幸。
5段
推断母亲嫁过来后到自己出生以前,家里“大概还马 马虎虎的过得去”,就是说还不是社会最底层的穷人 家庭。
h
8
6段
❖ 写自己降生时母亲所遭的罪,这也是旧时代妇女不 幸遭际的缩影。
7段
写母亲的辛苦操劳:为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和一个守 寡的大姑子的衣食,整日经年地给人家洗、缝、补衣 服,“有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即 便是这样,她却总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得干净清爽。
本段集中描写了作为劳动妇女的母亲的美德,而内容
则分为两个层次:前者以操劳为主,后者以爱清洁和
整洁为主。
16段
感念母亲的恩情,表达心中的歉疚。
h
13
自学提示: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
❖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 第1~2段:母亲……
❖ 第3~6段:母亲……
❖ 第7~10段:母亲……
❖ 第11~12段:母亲……
❖ 第13~14段:母亲……
❖ 第15~16段:儿子……
❖ 第17段:儿子……
h
14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世界上的一切光 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亲。
——高尔基
人的嘴唇所能发 出的最甜美的字眼, 就是母亲;最美好的 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hHale Waihona Puke 1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 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 的婴儿。
1993年,在南京发生了“7·31”空难,在清理 现场时,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 紧抱着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 此婴儿伤势最轻。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
的教育”
h
15
基本思路
❖ 本文系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 ❖ 基本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发展的。 ❖ 先从母亲的家世写起。 ❖ 重点写她出嫁为人妇、特别是为人母以后一
❖ 2、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 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 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 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 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 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 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 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h
17
语言特色
❖ 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 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 1、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 基本特点。如“史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 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 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
1999年10月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 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刹那,潘天 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 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
h
2
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 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老舍
h
3
教学目标:
❖ 体味母爱 ❖ 感谢母爱 ❖ 抒写母爱
h
11
12段
❖ 写儿女惭大,母亲渐老,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艰难、欣慰、 伤感与孤独:我的学业,体会母亲的艰难,一心为儿子着想及 儿子有出息后的欣慰;三姐的出嫁,对母亲的打击最大,一方 面女儿的出嫁是喜事,另一方面推动了生活中最大的依靠,如 同割去了自己的右手——最主要的一只手,母亲的伤感是巨大 的;过旧历新的孤独,情感极伤感凄凉。
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摇篮曲;
是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苦苦耐心;
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
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慈母情是人世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
私、最永恒的亲情。
h
25
2、本节课我们歌颂母亲,颂扬母爱,并表达 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之情,回去以后,同学 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 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还要拿起自己的笔,写 母亲,书母爱,表真情。
h
18
文章主旨
❖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 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 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 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 岸的母亲形象。
h
19
思考探究练习
一、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母亲并 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 教育。”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 样的“生命教育”呢?
h
4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 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替 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
h
5
品读以下几处:
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 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 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 激,
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 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些主要经历。 ❖ 最后写到母亲对我的培养和我对母亲的思念
以及母亲的晚景与去世。
h
16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 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 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基础。总的说来,这部分内容简 洁平实。
13段
我给予母亲的两次打击。一是没有遵从母亲的意愿成婚,但作为旧时 代过来的人的母亲却理解了我;二是运去英国,违背了“父母在,不远 游”的古训,使她的七十大寿都没过好。
h
12
14段
❖ 抗战时期,自己远在西南的成都,对母亲的思念, 担心母亲的安危,怕自己成了“推动了根”的人。
15段
继续写对母亲的思念及母亲的死。
h
20
概括母亲的优秀品质
① 勤劳诚实,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 ② 热情好客 ③ 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 ④ 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
她与儿女之间语言交流不多 怎样体现? (但之间的感情h 内敛而又深厚) 21
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 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 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h
9
8段
❖ 写哥哥、三姐和“我”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平凡平淡中透着 生活的凄凉。无论是哥哥读书、学徒还是试着做小生意,都表 现了母亲的无奈和用心良苦,说明家境的贫寒和顽强求生的本 能,是后文所说的“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的具体体现。这 从一个侧面说明母亲操持这个家庭的不易。
9段
写母亲好客的礼数及对我的深刻影响。母亲羞于亲戚们自己买 酒食,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强烈自尊心;而对于亲友家的喜丧事 亲往贺吊,则是她重视亲情和礼数。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 的体现。
小结
❖ 文章内容看,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的。
❖ 一是老舍通过对母亲一生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母亲的 性格特征及对“我”的影响。
“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 亲并不认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软中硬”
❖ 二是通过重温和反思已经逝去的天伦往事,尽情抒发 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
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h
23
欣赏感悟
请你想一想: 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 后怎么做?
h
24
总结:
慈母情是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
谢谢妈妈!
h
28
《我的母亲》背景
❖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 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 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 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 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 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 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 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 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 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h
6
1-2段
❖ 叙述母亲的家世,突出点明母亲本是出身于穷苦的 劳动之家,幼时便须经常下地干活,为下文描写母 亲的勤劳能干和坚忍顽强的品格作了最初的铺垫。
3段
强调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既是总结上两段的内容,同时也明确了“这一点事实 却极重要”,更是为下文写母亲的经历和品格作铺垫。
h
10
10段
❖ 写母亲一生中的忍让、吃亏和助人:对大姑子的刁弯蛮,从严 逆来顺受,不加反抗,既是宽怀的表现,更有宿命的万分,看 出传统道德与礼数的影响;给亲友邻居帮忙,总跑在前头,急 公好义、乐于助人的品格;从不吵嘴打架,宁吃亏、不斗气。
11段
写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大事变中的母亲,表 现出坚强的性格;我受到母亲的影响,和平地待事和人,能忍 让吃亏,但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的法则。
布置周记作业:书写母爱
调动你的生活积累,联系自己的感情经历,
为母亲写一段最有真情、最美好、最具魅力
的文字。(300字以上)
h
2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我的母亲》感人至深,读起来催 人泪下,令人深思。
h
27
在这个世界上,我 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 好的人——这就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