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第2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5.守株待兔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学习
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对于学文言文的方法也掌握了一些。
《守株待兔》的故事学生也有一定了解,,所以本课难度并不大。
本课的重点应放在积累文言字词,以及怎样阅读寓言故事,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时,可设计一定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宋国的一个农夫
故事的起因是: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
故事的经过是:农夫捡到了兔子。
从此,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故事的结果是:这个人没有再得到兔子,反而被宋国人嘲笑。
学习任务一:读懂故事,领悟寓意
1.自学提示:
再读课文,思考:
(1)对照插图想一想,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
(2)他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3.交流展示。
交流预测:
(1)兔子“折颈而死”,农夫捡到兔子后可能会想:
预测1:白捡了一只兔子,真是太容易了!
预测2: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预测3:干活这么累,还不如天天捡兔子呢!
(2)他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预测: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会经常发生。
(3)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预测:农夫偶尔侥幸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可以永远这样不劳而获捡到更多兔子,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4)想象一下,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
预测1:庄稼会被草淹没。
预测2:庄稼会枯死。
预测3:家里没有粮食吃会挨饿。
(5)此时,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
预测1:农夫,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事,这样的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你还是别等了。
预测2:你不该有侥幸心理,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
预测3:农夫,你赶紧把丢下的锄头拿起来,把地重新种上还来得及。
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4.总结归纳: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把偶然的事情看成经常发生的事,存在侥幸心理。
成功要靠辛勤的劳动,否则将会一无所获。
学习任务二: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系生活,说说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
2.交流展示。
示例1:偶尔一次买了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寄希望于考中奖过日子。
示例2:有一次没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3.以上两个示例都是把偶然出现的事情当成会经常发生的事情,结果,荒废了事业学业,毁了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4. 主题思想: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看成是不断发生分的事,要勤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
学习任务三:拓展延伸,阅读链接
1.自学提示:读课后“阅读链接”内容:试着说出《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并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学讨论交流。
3.课堂展示。
交流要点:
(1)读故事,说说这个乘车人犯了是什么错误?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远。
阅读有方法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它能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
即:小故事,大道理。
怎样阅读寓言故事,获得启示呢?
简单来说:抓人物行为,读懂故事,明白寓意。
1.根据行为,体会人物想法。
如《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写什么?我们就会体会到农夫希望天天能捡到兔子的侥幸心理。
2.根据故事结局领悟寓意。
《守株待兔》故事中,那个农夫后来再也没有得到兔子,反而成了宋国人的笑话。
从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们就能明白了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把偶然的事情看成经常发生的事,存在侥幸心理。
成功要靠辛勤的劳动,否则将会一无所获。
3.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的。
联系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或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这样,对故事的寓意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课后作业
1.发挥想象力,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后传。
2.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经过——释耒守兔,冀复得兔不可心存侥幸
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结果——不复得,为宋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