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历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步试题(二) 岳麓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步试题(二)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心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
3.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发展高科技
C.发展新兴产业 D.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4.下列关于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B战后20年,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C.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倡导自由放任的政策发展经济
5.“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6.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8.关于股份公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股份公司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
B.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已不存在D.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全体股东手中9.“新中间阶层”()
①难以准确定位的社会阶层②“经营者革命”中不断增加的经营管理人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③为战后发达国家中人口比例最大的社会阶层④包括富裕阶层和部分贫困阶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关于“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资本家基本上不再拥有对企业的全部所有权B.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C.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迅速
D.当今资本主义经营者都既专业又是大股东
11.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基金的组成部分有:①个人缴纳②社会募捐③企业缴纳④国家补贴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选项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的是()
A.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13.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B .以信息技术为指导
C .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
D .新经济包含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14.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15.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现为( )
①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 ②慷慨补贴出口产品
③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 ④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20世纪最后10年里,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连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低,财政盈余,究其原因最主要是( )
A 、出现知识经济
B 、国家政策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间的第三条道路
C 、政府紧缩通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 、以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17.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
对其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
C 、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D 、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1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
这一现象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 、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
C 、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 、大力提高经济的国有化程度
19.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 .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 .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0.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有( )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扩大政府开支 ④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
⑤政府直接采购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21.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 .缓解了社会矛盾
C .提高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D .扩大了社会消费
22.二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是(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新经济
23.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
A .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 .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2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25.下列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社会福利政策得以普遍实行
C.知识经济产生并得到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
A.完全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形成“人民资本主义”,企业股票向普通职工转移,资本家丧失了对企业的控制权C.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生活,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 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2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 )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普遍推行“人民资本主义”
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④实行“经营者革命”,扩大“新中间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②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③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④戴高乐主张实行指令性计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9.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基础是( )
A.生产力的提高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 D.政府为缓和矛盾的需要
30.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C.加剧了资本家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财政赤字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使国内市场扩大 B.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32.20世纪70年代,动摇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因素有()
①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②美元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
③中国综合国力提高④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⑤苏联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D.③④⑤
33.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涨”状态。
对“滞涨”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 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 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34. 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B.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
C.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较高D.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35.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36.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37.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
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
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变化及其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2分)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步试题(二)
37【答案】
(1)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
(6分)
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2分)(2)变化:工人生活日益贫困。
(2分)
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
(3)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入)。
(2分)
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思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2分)
措施:直接救济;(2分)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2分)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2分,如只答出,《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警法律的,给1分)
(4)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