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2016届高三第四次周练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Al 27,S 32,Cl 35.5,Fe 56,Zn 65
1。

设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2。

24 L37 Cl
2中所含中子数为4N
A
C。

将0.1 mol氯化铁溶于 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个Fe3+
D. 25 ℃时,pH=13的1。

0 L Ba(OH)
2
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
0.2N
A
2。

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
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Na+、N、S2—B。

Na+、K+、CH
3
COO一、HC
C. K+、N、S、Cl— D。

K+、Al3+、Mn、N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B。

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
C. 蔗糖、麦芽糖、硬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都能得到2种物质
D 。

麻黄碱()的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4.下列事实能判断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是( ) A 。

甲单质能与乙的盐溶液反应
B. 甲、乙两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C. 甲、乙两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大于乙
D. 将甲、乙做电极,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原电池,甲是负极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硅单质可用于光纤通讯
B 。

由SiO 2制取硅酸,可先使SiO 2与NaOH 溶液反应,再通入CO 2
C. 青石棉[Na 2Fe 5Si 8O 22(OH )2]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 2O·3FeO·Fe 2O 3·8SiO 2·H 2O
D 。

Na 2SiO 3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6。

下列有关金属及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钠着火用水扑灭 ②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
③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
④称取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 溶液,则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不相等
⑤将过量的过氧化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最终得红色溶液
⑥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⑦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不相等
⑧灼烧某物质时,用眼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可判断该物质不含钾元素
A. 1句 B 。

2句 C. 3句 D. 4句
7.可逆反应①X(g )+2Y(g )2Z(g )、③2M(g)N(g )+P (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到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

达到平衡Ⅰ时,X 的转化率为
D 。

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 的体积分数相等
8.在V mL0。

1 mol/L Na 2S 溶液中逐滴加入V mL 0。

1 mol/L KHSO 4溶液,所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c(S)=c(HS—)=c(K+)〉c(OH—)=c(H+)
B。

c(Na+)>c(K+)>c(S2—)〉c(H+)>c(OH-)
S)+c(HS—)+c(S)
C. c(Na+)=c(S2-)+c(H
2
D。

c(K+)+c(Na+)+c(H+)=c(S)+c(S2-)+c(HS—)+c(OH—)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9、有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B与C相邻、D与E相邻。

已知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B元素的氢化物与E元素的氢化物反应只生成一种盐;C、D位于同一族,它们能组成DC2、DC3两种常见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是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

(填元素名称)
(2)由A、B、C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A2C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阳离子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3)D与E可形成共价化合物D2E2,分子中D与E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D2E2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A、B、C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该盐受热可产生B
的单质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对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5)A、B可以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10。

某高一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指正极或负极)(填“相同"或“不相同”)。

(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极,电极反应式为;
②石墨为极,电极反应式;
③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 ,理由是;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偏向铝的原因。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
素: 。

11。

(14分)CuCl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催化剂,并用于颜料、防腐等工业。

工业上由废铜料(含Fe 、Al 及其化合物、SiO 2杂质),生产CuCl 的工艺流程如下: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Fe(OH)3
2.7
3.7 Cu(OH )2
5.6 6。

7 Al (OH )3 3.8 4.7
(1)煅烧的主要目的是 .
(2)操作Ⅰ为调节溶液的pH ,范围为 ,加入和物质X 可以是 。

A 。

CuO
B 。

Cu (OH )2C.NaOH 溶液D 。

CaCO 3
(3)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 。

(4)往滤液Ⅱ中加入食盐并通入SO 2可生成CuC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在反应Ⅰ中,温度控制在70~80 ℃并使用浓NaCl 溶液,主要目的是 。

(6)常温下,已知CuOH 的K sp 为1.0×10
—14,则Cu ++H 2O CuOH+H +
的平衡常数为 。

12、对叔丁基苯酚()工业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油溶性酚醛树脂、稳定剂和香料等.实验室以苯酚、叔丁基氯等为原料制备对叔丁基苯酚.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组装仪器,用量筒量取2.2mL叔丁基氯(过量),称取1。

6g苯酚,搅拌使苯酚完全溶解,并装入滴液漏斗.
步骤2:向X中加入少量无水AlCl3固体作催化剂,打开滴液漏斗旋塞,迅速有气体放出.
步骤3:反应缓和后,向X中加入8mL水和1mL浓盐酸,即有白色固体析出.
步骤4:抽滤得到白色固体,洗涤,得到粗产物,用石油醚重结晶,得对叔丁基苯酚1。

8g.
(1)仪器X的名称为.
(2)步骤2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苯酚有腐蚀性,若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洗涤.
(4)下列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是(填选项字母).
A .量筒
B .容量瓶
C .滴定管
D .分液漏斗
E .长颈漏斗
(5)本实验中,对叔丁基苯酚的产率为 .(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答案】B
【解析】A 乙醇为在标况下液体。

B 37
Cl 中的中子数为40,中子数0。

1×40×N A =4N A 。

C Fe 3+水解 ∴应小于0。

1N A 。

D OH -的数目为0.1N A 。

2.【答案】C
【解析】离子共存问题.加入铝粉放出H 2,溶液可能酸性、可能碱性。

A 选项中N 与
OH —不共存,S 2-与H +不共存;B 项中CH 3COO —与H +不共存,HC 与H +、OH -均不共存;D 选项Mn 为有色离子,直接排除。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官能团的特征反应的有关知识。

A 选项,油脂的饱和度越大,相对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选项错误;B 选项,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可与强酸强碱反应,二
肽和蛋白质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均可使肽键断裂,选项正确;C选项,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只生成葡萄糖,硬脂酸甘油酯水解得硬脂酸和甘油,选项错误;D选项,该羟基被氧化生成酮,酮不发生银镜反应,选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铜能和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正确;镁、铝做电极,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原电池时铝是负
极,D错误。

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A中二氧化硅用于光纤通讯。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

钠在常温时即可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①错;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的氧化,②错;铝粉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等质量的铝粉失去电子数相同,则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等,④错;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红色漂白,⑤错;⑥中反应的实质是钠与H+的反应,⑥错;铝箔包住的金属钠中,铝会与钠与水生成的氢氧化钠继续反应生成氢气,⑦对;判断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⑧错.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判断。

分析反应知,反应①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②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当平衡(I)通过降温达到平衡(II)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选项错误;恒温条件下,体系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开始时的物质的量为1 mol+2 mol+2 mol=5 mol,平衡(I )时,X 、Y 、Z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 1,M 、N 、P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 2,由于反应②的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n 2=2 mol ,则n 1∶n 2=n 1∶2 mol=2。

8∶(5-2。

8),n 1=28/11 mol,平衡(1)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2+28/11)∶5=50∶55=10∶11,B 选项错误;根据差量法计算达到平衡(I)时参加反应的X 的物质的量:
X (g)+2Y(g) 2Z(g) 物质的量减少
1 mol 1 mol
n (X) (3—28/11) mol
n (X )=(3—28/11) mol,
X 的转化率为:[(3—28/11) mol ]/(1 mol)=5/11,C 选项正确; 平衡(I)到平衡(II )由于温度改变,反应②平衡发生移动,故M 的含量改变,D 选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反应后的溶液中HS —水解,c (S )〉c (HS —),A 错;二者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c (H +)<c (OH -),B 错;D 中S 及S 2-前均加2。

9、(1)氧 硫 氯 3分,各1分 (2) NH4+ H3O+ 2分,各1分
(3)S2Cl2电子式略 2分
(4)NH4NO3 2分 5 NH4NO3=====4N2↑+2HNO3+ 9H2O 2分
(5) NH4H 电子式略 2分
10.【答案】(1) 不相同
(2) ①负 2Al —6e -2Al 3+ ②正
6H ++6e -3H 2↑ ③2Al+6HCl 2AlCl 3+3H 2↑ (3) 负极 铝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镁与NaOH 溶液不反应 Al —3e —+4OH —Al +2H 2O
(4) 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锌在浓硝酸中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Zn 比Al 活泼,Zn 作原电池的负极,Al 作原电池的正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5) 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
【解析】(1)实验1中Mg 比Al 活泼,Mg 作原电池的负极,Al 作原电池的正极;实验2中Al 比Cu 活泼,Al 作原电池的负极,Cu 作原电池的正极。

(2)在该原电池中Al 作负极,石墨作正极.Al 失电子被氧化为Al 3+,盐酸中的H +
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 2。

(3)在NaOH 溶液中,Al 比Mg 活泼,Al 作原电池的负极。

(4)Al 在浓HNO 3中发生钝化,Zn 在浓HNO 3中被氧化,所以在浓HNO 3中Zn 比Al 活泼,Zn 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Al 。

11.【答案】(1) 使铜转化为可溶于酸的氧化物(2分)
【解析】废铜料中铜单质性质不活泼,不易发生反应,煅烧时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易溶于酸的氧化铜,以便后续反应。

(2) 4。

7≤pH 〈5。

6(2分) ABC (3分)
【解析】由操作过程中加入酸液后过滤可以除去SiO 2,而滤液中含有Fe 3+、Al 3+、Cu 2+,需要将Fe 3+、Al 3+变为沉淀而Cu 2+不变,则需要利用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当pH ≤4。

7时,Fe 3+、Al 3+完全变为Fe(OH )3、Al (OH)3沉淀,而Cu 2+沉淀开始时pH 为5.6,所以调节pH 在二者之间。

原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2SO 4,可以与CuO 和Cu(OH )2反应,使溶液的pH 升高,也可以用碱NaOH 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升高pH,达到沉淀Fe (OH )3、Al(OH )3的目的。

(3) Fe (OH )3和Al (OH )3(2分)
【解析】过程分析中经过调节pH,可以将溶液中的Fe 3+、Al 3+完全变为Fe(OH )3、Al(OH )3沉淀。

(4) 2H 2O+2Cu 2++SO 2+4Cl -2CuC +S +4H +
(2分) 【解析】滤液Ⅱ中含有大量具有氧化性的Cu 2+,与SO 2通入后与水生成的H 2SO 3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在食盐的作用下会生成CuC .
(5) 提高CuC 的生成速率(2分)
【解析】CuCl 具有还原性,温度过高时易被氧化,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在70~80 ℃,同时用浓NaCl 溶液,可以提高Cl -的浓度,提高CuC 的生成速率。

(6) 1(2分)
【解析】由CuOH的K
=1.0×10-14,则可得c(Cu+)×c(OH-)=1.0×
sp
10—14,则可得c(Cu+)=c(OH-)=1.0×10-7 mol/L,则溶液呈中性c(H+)
O CuOH+H+,平衡状态下=c(OH-)=1。

0×10—7 mol/L,且在Cu++H
2
K=c(OH-)/c(Cu+)=1.
12、【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名称;
(2)该反应是苯酚、叔丁基氯生成产品的反应,从结构上分析为取代反应,据此写方程式;
(3)反应产生极易溶解于水的HCl,且反应温度较高,故用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苯酚易溶于酒精;
(4)根据仪器使用规则,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都必须检漏;
(5)根据反应可计算出对叔丁基苯酚的理论产量,再根据产率=×100%计算.
【解答】解:(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X为三颈(口)烧瓶,故答案为:三颈(口)烧瓶;
(2)该反应是苯酚、叔丁基氯生成产品的反应,从结构上分析为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反应产生极易溶解于水的HCl,且反应温度较高,故用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苯酚以溶于酒精,所以苯酚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酒精;
(4)根据仪器使用规则,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都必须检漏,故选BCD,
故答案为:BCD.
(5)根据反应:
94 150
1。

6g x
x==2。

55g,
则对叔丁基苯酚的产率为×100%=70.6%;
故答案为:7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