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
1.排云门外⼴场
云辉⽟宇牌楼位于⼴场景区的最南端,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七楼,黄琉璃⽡⾯,庑殿式与悬⼭式顶,单翘三昂花头⽃拱绘⾦龙和玺彩画,⼴场两⾯对称排列着12块象征⽣肖的太湖⽯。
2. 第⼀进院落
排云门⾯阔5间,前后廊,单檐歇⼭顶,黄琉璃⽡⾯,檐下施五踩单昂单翘⽃拱,檐内井字团龙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实踏门装修,建筑⾯积252.56平⽅⽶。
排云门前廊东,西接长廊,后廊接抄⼿廊东西各13间,与云锦殿和⽟华殿相连接,廊⼦为两⾯坡过垄脊黄琉璃⽡⾯,绘⾦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东西段各71.76平⽅⽶。
⼀进院东西配殿云锦,⽟华各⾯阔五间,周围廊,单檐歇⼭顶,黄琉璃⽡⾯,⼀⽃⼆升交⿇叶⽃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各194.4平⽅⽶。
云锦殿,⽟华殿北侧连接⼆宫门的围廊各有5间为爬⼭廊,两⾯坡过垄脊黄琉璃⽡⾯,绘⾦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各13.75平⽅⽶。
院落的中⼼有⼀个清漪园时期遗存的长⽅形⽔池,⽔池长29.65⽶,宽8.9⽶,⽔池上横跨单孔⽯拱桥,桥长12.48⽶,宽3.85⽶,占地⾯积共263.89平⽅⽶。
3.第⼆进院落
⼆进院内建筑坐落在距离⼀进院落⾼差约2⽶的砖砌台基上,台基南侧有汉⽩⽟栏板望柱。
⼆宫门⾯阔5间,前檐出廊,汉⽩⽟台基,勾栏式连三踏跺,单檐歇⼭顶,黄琉璃⽡⾯,⼀⽃⼆升交⿇叶⽃拱井字团龙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65.45平⽅⽶。
⼆宫门东西两侧各有14间围廊与紫宵,芳辉两配殿相连接,叠落式两⾯坡黄琉璃过垄脊⽡⾯,梁枋绘制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各为69.38平⽅⽶。
东西配殿芳辉,紫宵各⾯阔7间,周围廊,单檐歇⼭建筑,黄琉璃⽡⾯,⼀⽃⼆升交⿇叶⽃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各198.59平⽅⽶。
正殿排云殿建在汉⽩⽟栏杆围护着的⼆⾯有台阶的须弥座⽉台上,
台上有铜龙,铜凤,铜⾹炉各⼀对,台下两侧对称排列四⼝铜缸。
排云殿坐北朝南,⾯阔五间,周围廊,重檐歇⼭顶,黄琉璃⽡⾯,⼀层五踩单翘单昂⽃拱,⼆层七踩单翘重昂⽃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515平⽅⽶。
东西顺⼭殿各⾯阔三间,周围廊,七檩重檐歇⼭顶,黄琉璃⽡⾯,⼀层五踩单翘单昂⽃拱,⼆层七踩单翘重昂⽃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各137.38平⽅⽶。
东西顺⼭殿各有⼀间连廊式建筑与排云殿正殿相连,前后出廊,两⾯坡过垄脊黄琉璃⽡⾯,五踩单翘单昂⽃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各15.5平⽅⽶。
排云殿后院有东西灯房两座,均⾯阔3间,前檐出廊,卷棚硬⼭顶(披⽔排⼭),黄琉璃⽡⾯,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各51.83平⽅⽶。
排云殿东西顺⼭殿两侧各有南北⾛向围廊14间,其中南接紫宵,芳辉殿各6间,北接德辉殿,东西灯房各7间,转⾓廊各1间,两⾯坡过垄脊屋⾯,黄琉璃⽡⾯,梁枋绘⾦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各为56.84平⽅⽶。
德辉殿坐落在⾼约20⽶的花岗岩台座上,南侧设⼋字蹬道,左右各90阶青⽯踏步,宇墙黄绿琉璃砖⼼,绿琉璃砖硬墙帽,青砖海墁式平台。
德辉殿坐北朝南,⾯阔5间,前后廊,单檐歇⼭建筑,黄琉璃⽡⾯,五踩单翘单昂⽃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200.07平⽅⽶。
德辉殿东西顺⼭殿,坐北朝南,各⾯阔3间,前后廊,歇⼭式,黄琉璃⽡⾯,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各为86.55平⽅⽶。
排云殿与德辉殿东西两侧各有建造在花岗岩基座上的爬⼭廊28间,其中排云殿东西配殿两侧(南北⾛向)的廊⼦各18间,德辉殿两侧(东西⾛向)的廊⼦各18间,转⾓廊各1间,建筑形式均为两⾯坡黄琉璃⽡⾯,梁枋绘⾦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各为151.57平⽅⽶。
(⼆)佛⾹阁建筑群
佛⾹阁建在距地⾯约40⽶⾼的花岗岩⾼台上,两侧设⼋字蹬道,左右各100级青⽯踏步,宇墙黄绿琉璃砖⼼,绿琉璃砖硬墙帽,青砖海墁式平台。
南北⼭门各⼀座,均⾯阔3间,歇⼭顶,黄琉璃⽡绿剪边⽡⾯,⼀⽃⼆升交⿇叶⽃拱,梁枋绘制⾦线⼤点⾦龙锦枋⼼旋⼦彩画,建筑⾯积各为53.96平⽅⽶。
位于建筑群中⼼的佛⾹阁是⼀座宗教建筑,是颐和园的标志。
佛⾹阁平⾯为⼋⾓形,外檐4层,内檐3层,以8根坚硬的⼤铁梨⽊为擎天柱,四层檐两平座,⼋脊攒尖顶,六样黄琉璃⽡绿剪边⽡⾯,鎏⾦宝顶,檐下⼀层,⼆层,三层五踩单翘单昂⽃拱,四层七踩单翘重昂⽃拱挂檐下⼀层,⼆层平座四踩品字⽃拱,⼀层井字团龙天花,梁枋绘⾦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层546.62平⽅⽶,⼆层482,84平⽅⽶,三层348.85平⽅⽶,共1378.31平⽅⽶。
佛⾹阁沿⽯台建周围回廊,形成廊院形式,围廊共70间,两⾯坡黄琉璃⽡绿剪边过垄脊⽡⾯,梁枋内檐构件上绘制⾦线苏式枋⼼彩画,外檐绘⾦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共400平⽅⽶。
⾼台东,西,北三⾯均应⼭势堆叠⼭⽯。
东侧⼭坡,西侧⼭坡分别建有敷华,撷秀⼆亭,四⾯各显三间,四脊攒尖重檐屋⾯,黄琉璃⽡绿剪边⽡⾯,黄琉璃宝顶,上下檐五踩单翘单昂⽃拱,室内牡丹天花,梁枋绘制⾦线⼤点⾦旋⼦彩画,建筑⾯积各55.3平⽅⽶。
佛⾹阁后⾯⼀条盘旋于假⼭中的⽯路,直通万寿⼭顶部的众⾹界和智慧海,两座建筑均为砖⽯仿⽊结构的建筑。
众⾹界坐北朝南,⾯阔3间,有3个拱形门洞,为仿⽊结构的四柱七楼琉璃牌楼,歇⼭式顶,黄琉璃⽡⾯,其明楼,两次楼为五踩重昂⽃拱,两夹楼,边楼为三踩单昂⽃拱,建筑⾯积41.17平⽅⽶,琉璃牌楼两边连接围墙。
智慧海⼜称⽆梁殿,坐北朝南,⾯阔7间,2层,五⾊琉璃⽡⾯,歇⼭式屋顶,雕龙正脊上有3个脊刹,东西各⼀个护法天王,上下檐有五踩重昂琉璃⽃拱六字真⾔天花,建筑⾯积401.8平⽅⽶。
外墙全部⽤黄绿两⾊琉璃砖装饰,墙⾯上嵌有⼀排排精致的琉璃⼩佛像。
(三)五⽅阁建筑群
佛⾹阁西侧的五⽅阁是⼀组正⽅形的院落,五⽅意喻佛界东西南北中5各⽅位,阁内供奉五⽅佛,是⼀组宗教建筑。
建筑群最南侧的虎⽪⽯台座上有⼀座嵌在围墙上的影壁,青⽩⽯须弥座,绿琉璃冰盘檐,歇⼭顶,绿琉璃⽡⾯,建筑⾯积为7.52平⽅⽶。
影壁北⾯为⼀座四柱三楼汉⽩⽟牌楼,歇⼭式顶,明楼,两次楼为五踩重昂⽃拱,两夹楼,边楼为三踩单昂⽃拱,建筑⾯积为41.67平⽅⽶,⽯牌楼上镌刻的额,联均为乾隆皇帝御笔。
南⼭门坐北朝南,⾯阔3间,歇⼭式顶,绿琉璃⽡⾯,⼀⽃⼆升交⿇叶⽃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制⾦线⼤点⾦龙锦枋⼼旋⼦彩画,建筑⾯积51.75平⽅⽶。
台座南侧左右各13步青⽯台阶,兀脊墙帽,青砖海墁式平台。
院落中央坐落着著名的铜殿——宝云阁,俗称铜亭。
阁的平⾯呈四⽅形,重檐歇⼭顶,正脊中做佛塔形宝顶,五踩重昂⽃拱藻井天花,建筑⾯积37.82平⽅⽶。
建筑的梁,枋,椽,⽃拱,顶⽡,宝顶,门窗及匾额均为铜铸。
阁下汉⽩⽟勾栏式须弥座,四⾯各有16阶勾栏
式台阶。
东,西有⼭门12座,均⾯阔3间,歇⼭顶,绿琉璃⽡⾯,⼀⽃⼆升交⿇叶⽃拱海墁天花,梁枋绘制⾦线⼤点⾦龙锦枋⼼旋⼦彩画,建筑⾯积各51.75平⽅⽶。
正殿五⽅阁坐落在11.27⽶⾼的花岗岩台座上。
五⽅阁坐北朝南,⾯阔3间,歇⼭顶,绿琉璃⽡⾯,⼀⽃⼆升交⿇叶⽃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制⾦线⼤点⾦龙锦枋⼼旋⼦彩画,建筑⾯积52.34平⽅⽶。
建筑群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有⼀座重檐四⽅亭,四条琉璃垂脊攒尖,绿琉璃⽡⾯,黄琉璃宝顶,⼀层⼀⽃⼆升交⿇叶⽃拱⼆层三踩单昂⽃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制⾦线⼤点⾦龙锦枋⼼旋⼦彩画,建筑⾯积各22.09平⽅⽶。
各建筑之间有24间围廊相连接,其中东,西围廊共6间,叠落廊共6间,南侧围廊共6间,北侧叠落廊共6间,建筑形式均为两⾯坡过垄脊绿琉璃⽡⾯,梁枋绘制⾦线苏式枋⼼彩画,建筑⾯积共78.77平⽅⽶。
(四)转轮藏建筑群
佛⾹阁东侧的转轮藏是⼀座佛教建筑,建筑群南⾯修建⼀座牌楼作为出⼊⼝,北⾯有可穿⾏的假⼭洞通达佛⾹阁。
建筑群南侧⼊⼝处牌楼为⼆柱单楼形式,绿琉璃⽡⾯,七踩双翘单昂⽃拱,梁枋绘制⾦龙和玺彩画,占地⾯积9.69平⽅⽶。
院落中央是⼀座巨⼤的青⽯须弥座,上⾯坐落着颐和园中最⼤的⼀块⽯碑——万寿⼭昆明湖碑,⽯碑通体⽤汉⽩⽟雕制⽽成,⾼9.8⽶,碑座为6层束腰式,占地⾯积69.22平⽅⽶。
⽯碑中间腰⾝浮雕佛像,四周浮雕龙纹,碑帽浮雕卷草龙纹,正中有宝顶。
碑⽂四⾯印刻,皆为乾隆皇帝御笔。
正殿转轮藏在昆明湖碑的北⾯,⾯阔3间,周围廊,两层三重檐,长⽅形连三宝顶各四脊攒尖建筑(共12条脊),绿琉璃⽡
⾯,宝顶上有彩⾊琉璃福禄寿三星,下层为平座⽃拱,五踩双翘⽃拱,上层下檐为平座五踩重昂⽃拱,上檐为七踩单翘重昂⽃拱,廊步级室内六字真⾔天花,梁枋绘制⾦龙和玺彩画,建筑⾯积143.22平⽅⽶。
正殿两翼各4间飞廊连接东西两座配亭。
飞廊为两⾯坡过垄脊绿琉璃⽡⾯,梁枋绘制⾦线⼤点⾦龙锦枋⼼旋⼦彩画,建筑⾯积共40.39平⽅⽶。
东西两座配亭建筑形式均为⼋⾓攒尖重檐建筑,绿琉璃⽡⾯,黄琉璃宝顶,⼀层平座六踩品字科⽃拱,⼆层五踩重昂⽃拱廊步六字真⾔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制⾦龙和玺彩画,建筑⾯积共为164.68平⽅⽶。
配亭内各有⽊制彩漆,四层⽊塔贯穿其中,⽊塔⼋⾯可以储藏经书和佛像,中间有轴,地下设机关可以转动⽊塔。
(五)长廊建筑群
长廊北依万寿⼭,南临昆明湖,东起邀⽉门,西⾄⽯丈亭,全长728⽶,共273间,⼤部分为东西⾛向,⾃东向西有留佳,寄澜,秋⽔,清遥4座⼋⾓重檐的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位于长廊的东端⼊⼝处,坐西朝东,歇⼭式屋顶,布⽡过垄脊屋⾯,⼀翘⼀⽃三幅云交⿇叶⽃拱,牡丹天花,梁枋绘制⾦线苏式枋⼼彩画,建筑⾯积为30.58平⽅⽶。
留佳亭,寄澜亭,秋⽔亭和清遥亭均为⼋⾓重檐攒尖顶,圆柱,⼋⾓圆⿎镜柱础,步步锦坐凳楣⼦,倒挂楣⼦,梁枋绘制苏式枋⼼彩画,南北有垂带式青⽩⽯三步踏跺,建筑⾯积各为40.28平⽅⽶。
邀⽉门⾄留佳亭之间共有23间游廊,留佳亭⾄寄澜亭之间共有23间游廊,寄澜亭与秋⽔亭之间共有118间游廊,秋⽔亭⾄清遥亭之间共有47间游廊,清遥亭与⽯丈亭之间共计23间游廊。
其中寄澜亭与排云门之间⾃东向西第42间,第46间及排云门与秋⽔亭之间⾃东向西第15⾄17间有南北⾛向的游廊各3间。
秋⽔亭与清遥亭之间⾃东向西第24间有
⼀南北⾛向的⼗字交接廊,南侧连接对鸥舫的游廊共3间,北侧连接⼭⾊湖光共⼀楼的游廊共9间,游廊均为布⽡过垄脊屋⾯,步步锦坐凳楣⼦,倒褂楣⼦,梁枋绘制⾦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积为2415.82平⽅⽶。
20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