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文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价)
每天写⼀篇原创⽂章的第1年179天
写作⽬的:帮助更多的⼈提升智慧
⼈们常说:做事要三思⽽后⾏,不要轻易下结论。
可是,很多⼈虽然经过再三考虑,但意义不⼤,依旧得出的是错误的结论,并且⾃⼰还很⽆辜
的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啊”。
问题出现在哪?
问题出现在他不懂正确的思考⽅法,他只是在⾃⼰臆想中再三思考⽽已,其结果可想⽽知。
那么,应该如何思考呢?
《学经》说:
世间疾病,凡知源起,⾃得其治。
故医之⽆术,以症施治,医
之善治,必察其⾃起。
任何问题,找到它的本质根源,对症下药,才能根治。
所以,只看表⾯是⽆法解决问题的,要
想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源着⼿。
那么,只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根源,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不⼀定。
因为⽅法不对,依然⽆法解决问题。
择药施之不当者有三:⼀⽈不察病因;⼆⽈滥施药攻;三⽈未
因时施治。
选择药物治病有三个错误⾏为:
1.不查找⽣病的原因。
2.⽤药剂量不对。
3.没有选对⽤药的时机。
⼀、不察病因
⽐如,病⼈因为熬夜导致上⽕⽛疼,如果医⽣开的药只是能去⽕和⽌痛消炎,那么,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段时间后病情还会反复,因为熬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依然会导致上⽕⽛疼症状出现。
我们解决问题,如果不能找出事情的因果逻辑关系,仅仅是对症下药,就不能长久的解决问题。
⼆、滥施药攻
⽐如,病⼈只要咳嗽,医⽣就开⽌咳药,⼀⽇三次,每次⼀⽚服⽤。
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同样的症状有轻重缓急之分,不依据病情的程度⽤药,⽤药过轻不但效果不好,⽽且会延误病情,⽤药过重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解决问题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正确地判断出问题的发展程度,不能不管三七⼆⼗⼀直接“⽤猛药物”,盲⽬相信“⼤⼒出奇迹”;也不能畏⼿畏脚给出的⽅法不痛不痒,这样都是有问题的。
三、未因时施治
治病讲究时机,病情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的治疗⽅法是不⼀样的,甚⾄有些疾病不能⽴即治疗,需要等待时机。
我们做事情也是如此,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都要有清楚的判断和预期。
举个例⼦:
交警发现⼀个⼈从饭店出来,摇摇晃晃⾛向车,这时交警不能把他按酒驾抓起来,就算他坐上了车,也是不能抓的,最多交警上前提醒:喝酒不能开车。
⼀旦这个⼈启动车⼦⾏驶就能抓了,这就叫等待时机。
所以,不察病因、滥施药攻、未因时施治的⾏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甚⾄会恶化问题。
那么,应该怎么办?
凡欲诊病者,必先问患者饮⾷起居,此为⾝安之所;后⾔其喜
怒乐苦,此为⼼宁之房,再察其变故之因。
治病需要从⾝⼼两个⽅⾯诊治,理清⾝⼼两个⽅⾯问题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解决问题。
《易经》说:
⼀体分⼆相,⼆相为阴阳。
⾝⼼就是⼀个⼈的阴阳⼆相,不仅⼈如此,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只有理清阴阳这两⽅⾯的逻辑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疾,则其体亦不存焉。
故疾不致病,可⾃⽣⾃消者,不以
药相攻,是为之消,是为养体。
⼈之疾,源于⾝⼼,药之攻,
多可治⾝⽆以疗⼼焉,滥施⽆度,药性⽇微,其病愈重,是以
⽆治焉。
“⼈恒⽆疾,则易遗⾝健之⾏,疾不致病,则难知养体之德。
”⼈不⽣病,就不会重视⾝体。
偶尔有点⼩病,能靠着⾃⾝免疫⼒治愈的,就不需要⽤药物,这就是⾃然消除病灶,这是⾃⾝内在的养体。
⼈⽣病,原因在于⾝⼼两个⽅⾯,可是药物只能治疗⾝体⽅⾯的问题,不能对⼼理⽅⾯起到作⽤。
前⾯说了,⼀个⼈的⾝⼼是阴阳的两个⽅⾯,阴阳需要平衡。
⽽⼀味地⽤药就意味着⾝体单⽅⾯越来越好,可是⼼理⽅⾯却依旧存在问题,那么,这就会导致阴阳失衡,并且问题依然存在。
可怕的是,⼈们发现⽤药但病情未达到预期的好转,就会加⼤药量,那么,药量越⼤病⼈⾝体阴阳失衡就越严重。
由于⼈⾃⾝阴阳调节及阴阳间的相互作⽤,阴阳失衡达到最⼤差值,⼈为了保证⾃⾝本体的存在,不会因为阴阳失衡过⼤⽽消亡。
⾝体⽅⾯为了避免继续扩⼤差值,就会抵抗药物的作⽤,表现出来的就是耐药性。
这时候,⽆论再怎么加⼤药量,药物的作⽤变得越来越微弱,药物⽆法再对⼈⾝体⽅⾯产⽣良好作⽤,⾝体就会每况愈下,并且⼼理⽅⾯问题也依然存在,所以呈现出⼈的整体病情是不断
恶化,甚⾄医⽣⽆法施治。
世间万物也是如此,阴阳失衡就会出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根本⽅法是什么?
⽤药之道,⼀⽈和,⼆⽈养。
⽤药的规律⼀个是中和,使阴阳平衡,另⼀个是休养,加强⾝⼼健康,增加⾃⾝免疫⼒,增强⾃⾝能量。
做事也⼀样,要平衡⼀件事物的阴阳两个⽅⾯,不能只注重⼀个⽅⾯,单⼀⽅⾯不断加强到最⼤值,也会物极必反,导致整体呈下降趋势。
阴阳平衡后就需要持续保持平衡状态,积累到⼀定的时间,事情⾃然就成了。
希望这篇⽂章能够帮助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