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数学草稿本的意义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打数学草稿本的意义与使用
摘要:“打草稿”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特有的一种行为习惯。
文章从打好草稿的意义和如何指导学生打好草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打打草稿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草稿本意义使用
“打草稿”是学生在学习中特有的一种行为习惯,一张薄薄的草稿纸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
草稿的价值在于记录了学生探索、猜想、推理的过程。
数学草稿本,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用具,正确使用草稿纸,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草稿加强认识专题演练学习策略加强交流
一、打好草稿的意义
1、草稿本是数学思维的操练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草稿本是思维的操练场,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品质。
例如下面的教学片段:师:把一根木材锯成8段,每锯一次用时5分。
一共用时多少分?请你好好读题,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草稿上开始解答题目)?生1:8×5=40(分);生2:7×5=35(分)生3:我是画图解答的。
5 +5+5+5+5+5+5即7×5答案是35分;生4:我也是先画图的。
从图上我想到8—1=7(次)7×5=35(分)从上面的统计中不难看出,草稿本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不 2.草稿本是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遇到阻碍、学习遇到疑问时,可通过草稿本的应用来达到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动,心灵的放飞。
例如下面的教学片段:在一个圆形池塘的岸边种树,每2棵柳树中间种1棵梨树,已知种了24棵柳树,要种多少棵梨树?一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了圆形池塘,用△表示柳树,用□表示梨树,得出要种24棵梨树。
3.草稿本是作业试卷的好帮手。
草稿和作业、试卷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每次考试结束,教师要先把学生的草稿纸先收上来检查,从学生的草稿纸上,就能大致了解这次考试的情况,能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考试的认真程度。
通过看草稿纸就能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数字抄错了,有的画图没根据题意。
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草稿对学习的帮助很大。
我从工作到现在,从事的都是高段的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草稿的使用不尽人意,没有养成一种合理使用草稿的好习惯。
学生使用“草稿纸”的现象有以下几种类型:现象一:随意打草稿,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抓到什么就是什么,手上、课本上、作业本的封面、甚至在课桌面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都随意地用来打草稿。
现象二:草稿少,腹稿,心稿,脑稿太多。
有部分学生思维仍然停留在低年级阶段的方法上,想一下子就得到答案,认为使用“草稿纸”很麻烦,所以会出现有些学生考虑问题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毛病。
现象三:分析的草稿少,计算的部分占满整个篇幅。
一场考试或是一份作业下来,发现学生的草稿纸上布满了计算的内容,却很少有分析题目实质的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几何图形、辅助线……的痕迹等等。
从以上现象不难看出,小学生使用数学草稿(本)纸的情况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那么现在的小学生使用数学草稿本(纸)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为此我对我们学校高年级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表640份,收到有效调查627份,有效率为97.5%,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打草稿的意识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有14%的学生没有打
没有:14%
经常有:21%
有时有:65%
草稿,说明了大部分的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打草稿的意识。
(二)草稿本的拥有率与使用率不成正比
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草稿本,较
多学生打草稿是在随手拿来的废
纸或父母单位的报表上。
有些学生
能准备专用的草稿本,可是在实际使用时,却有许多人没有选择在草稿本上打草稿。
他们更喜欢随机使用零碎的纸片,甚至在书上、桌面
上、橡皮上,或意料不到的地方打
草稿,这也说明学生对待打草稿比较随意、马虎。
(三)使用草稿的用途比较单一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有79% 的学生打草稿主要集中在计算方面。
在学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时侯,部分学生能在草稿纸上画图帮助解决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很少会有人再用。
对于问题5“你用草稿纸还能
干什么?”学生表现出异常兴奋,交流后得知,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用草
稿本(纸)折飞机、画画、写纸条……其实,学生更喜欢用草稿本(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针对以上现象,我通过调查、和学生谈心,我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一)教材方面的原因。
因为现行教材改革,除了规定的笔算题外,其他题目数字选取得都比较小,学生一般都能通过口算解答。
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较少有机会需要打草稿。
另外,现在的教材添加了计算器的学习,在学生感受了计算器快速、准确的计算功能以后,尽管老师提出了“一般情况下不准使用计算器”的要求,但很多学生还是千方百计地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这样也给学生养成打草稿习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好多学生对“打草稿”一知半解,不清楚草稿纸重要性与用途的多样性。
还有,现在的学生好多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惰性较大,做事总是怎么方便就怎么做,随便找个地方来打草稿。
另外,有些学生过度自信,认为没必要打草稿。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使教师都忽略了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
老师没有经常检查学生的草稿本,普遍认为草稿纸没有什么好研究的。
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生打草稿习惯的培养,没有及时教给学生打草稿的方法。
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我就在平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草稿的好习惯。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学生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打草稿。
当计算比较复杂,不能用口算直接得出得数时,要打草稿进行笔算。
如:
(1)100-15×3=100-45=55
这里“15×3 ”与“100-45” 均可口算,可以不打草稿。
(2)7320-36×17+608=7320-612+608
=6708+608=7316 这里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比较繁,一般要求打草稿。
为了解决计算中的困难,保证算式(特有:28% 没有:
72% 零碎的纸 上:54% 其它:19% 草稿上:16%
书本上: 19% 79
42
203045201879
别是递等式)的运算正确、简明,才要打草稿;另外,解决应用题时,也常常要在草稿上列出应用题的条件、数据、作示意图等,以便于解答。
一般情况下,学生认为“打草稿”就是计算时将草稿纸写得整齐、清楚。
这样既节约纸张又便于检查。
其实在很多时候“打草稿”还有其他的方法。
如在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画线段图,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有专用草稿纸的学生比较少,就算是这部分学生,他们的草稿纸的主要来源也是诸如家长的公文纸,单位报表,帐册等等,我想作为我们的家长应予以改正。
另外,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时,在将练习本发给学生的同时,另发一本做为草稿本,并在封面注名,与作业本一起交上来,定期对学生的草稿本进行检查,对草稿本使用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
此外,还可以经常让学生将用过的草稿本拿出来分析分析,回忆解决某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总结自己在一段时间来,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对“打草稿”真正的重视起来。
二、专题演练、促进学生良好的“规范打草稿”习惯的养成
许多事实证明,习惯是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可以培养的。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学生的点滴抓起。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惰性较大,每次做练习时就算有草稿本也懒地拿出来,总得三审五令要求,才肯慢吞吞的拿出。
因此,我们应教导学生在每天的课前,将草稿本与数学书、作业本同时拿出来,使它成为课前准备的必需品。
经常检查学生使用草稿本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连同草稿本一起上交。
一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错,旁阅草稿就会发现出错的原因,便于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薄弱点既是讲解纠错,进行因材施教。
二来也可以检查学生使用草稿本的情况,选择优秀的进行展示、交流,提高打草稿的能力。
对于能体现学生创新意识、求异思维水平的草稿,教师要及时展示,给肯定。
注重对学生的草稿纸做好及时的评价
三、结合学习策略指导,规范草稿本的使用方法
(1)规范使用草稿纸的指导。
指导学生要保持草稿本的整洁,并注意书写的规范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书写。
草稿纸上应字迹清楚,书写端正,特别要注意容易写错的数字、符号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草稿本书写的条理性,能注名题号和顺序号,然后解答,这样检查时,就可以方便的寻找和核对了。
(2)指导学生对草稿本的使用多样化的指导。
许多学生都认为“打草稿”就是当碰到一些复杂的计算题时,将这道题的演算过程认真、清楚地写在草稿本上,得出其结果。
这无疑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草稿纸不仅仅是用来计算的,还可以用它来画一画,折一折、撕一撕等等。
例如这样的一道题目:有一根6米长的木条,要锯成每段是5分米的小木条,需要锯几次?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学生充分利用手边的草稿纸,撕下一张纸条,按照题目要求动一动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随着年级的升高,一些解题过程是越来越复杂。
比如一些多步计算的应用题,凭空想象很难想的通,这时我们可鼓励学生利用草稿纸画画线段图,定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长期这样训练下来,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对草稿本用后处理的方法性指导
优秀的草稿本,好比是一笔丰富的财产,因为字字页页都满载着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
它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历史见证”。
因此可经常让学生将用过的草稿本拿出来翻一翻,分析分析当时思考此题的思维过程,发现自己的学习优点与缺点。
还可以将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储存起来,装入成长记录袋,使它成为个人学习经历的一份财富。
四、加强交流,体验打草稿的快乐
任何事情只有你感兴趣的时候,你才会积极投入的去完成。
而“打草稿”的快乐就在于,从理清题目线索——到日趋明朗——到最后拍案而起。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召开一些类似数学学习研究心得的交流会,也可利用平时的班队课或其他活动,开展一些如:“草稿纸,我的好朋友”,“草稿纸,我想对你说”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能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谈谈自己使用草稿纸的经历与感受,如利用草稿纸解决了一个问题,尝到了甜头,或是某次在利用草稿纸时,从中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老师也可将学生中的一些优秀草稿本收集起来定期推出“优秀草稿本”的展览,并在班内做好模范宣传的工作。
这样一方面表扬了做的好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激励,也提高了全体学生规范打草稿的积极性。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这位学生考试总是出错的情况大有好转,他说草稿真是我的好朋友。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打草稿”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应尽的职责。
当然,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师的精心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
希望学生的草稿纸不再“草”,希望学生的习惯不再成为学生粗心的理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金莉莉:小学生“打草稿”情况的思考《中小学数学》,2005年12月
3、斯苗儿编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