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
课程结束了,要有课程总结,就借此对照当初老师预设的课程目标,反思一下自己这学期的所得与欠缺。
按照焦老师的要求,课程总结大致要包括系统反思、总结学习情况、课程执行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等方面内容。
结合我个人情况,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
一、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焦老师在第一节课中已经有所说明,结合课程的具体实施,我觉得本课程涉及的几个方面:
(一)《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课程本身内容:
焦老师这门课主要依照《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这本书,在内容安排上焦老师也根据情况进行一定调整,主要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问题、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二)涉及到的其它一些专题:
1、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2、Second life
3、基于设计的研究
4、教育技术学10位领军人物(三)组织的活动
——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刘清华的远程对话
(四)与我们研究生学习相关的几个方面
1、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明确目的,志存高远,管理时间、精力,检查效率;用技术变革自己的学习——学
相关技术、用相关的技术学习、用技术来学习技术。
2、如何读书?给研究生的10条阅读建议。
3、研究生怎样参加学术会议?怎样撰写开题报告?怎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二、焦老师的讲课风格:
这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对于理论的学习,会有些让人望而生畏,因为它往往意味着枯燥、晦涩。
但是我想上完焦老师这门课的同学是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的,因为课堂气氛总是被焦老师带动得自由而生动。
在这门课程中,能体会到的焦老师的一些用意:第一是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课堂不是焦老师的独白,随时都有同学生的互动、对话,这提高了我们的参与度,激发我们对相关内容的思考。
焦老师对大家发表的看法的评论方式都很幽默诙谐,看起来像是玩笑话,其实一方面是在引导更多人对此问题积极回应,另一方面是消除一些同学的顾虑,淡化回答者对于问题回答本身优劣的关注,回答内容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站起来发表了自己意见。
第二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
这学期的课程中有两个方面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组织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远程对话的活动;一是他一再强调的Kevin Huang同学在上创建教育技术学习共同体的事情。
前面那件事对于焦老师个人而言应该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他放手把这件事交由我们来做,从联系作者、技术准备一直到最后活动实施、后期工作,都由我们完成;当然,焦老师是在背后不动声色的关注着整个过程发展的。
关于Kevin Huang的,我想焦老师一再强调这个事情,也是在鼓励我们这种主动去探索、尝试新事物、参与进去发挥一定角色作用的精神。
包括后来对于Second life的提倡。
第三是每节课后面都有结合本节课内容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这也是这门课并不枯燥的一个原因。
理论课并不是理论的灌输,理论是基本,但是要应用的。
焦老师提的这些问题都是结合现实中一些问题,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有意识地用这些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
三、我的个人状态:
客观来讲,在这学期的这门课程中我扮演着一个并不是十分积极的角色,也许用“旁观者”这个词来形容会比较贴切。
任由焦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地启发、引导,最终我也没主动发表过一次自己看法,这也是一直让我觉得挺惭愧和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分
析一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焦老师的课信息量很大,范围很广,与我狭隘的视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科的知识积累不够,对问题认识也不深入,对于课堂涉及到的内容没办法发散开来,形成一定的个人观点,有时候也不完全是不愿说,是的确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有时上完课之后会比较痛苦的,感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平时有意识在拓展自己知识面,但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想读一些东西但好像也没有读多少。
二是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追根究底的精神。
很多东西,也并不是没有一点感想,但没是真正把它们放心上,很多时候被一些事打断最终就不了了之;也没有抓住一个点深入去做。
三是不想出错的心理。
对于课堂发言,我是处于一个不良循环中。
越是担心出差错,就越不想说,一直不说就成一种习惯了。
其实真正站起来了倒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即便不好也没什么,而且会把自己带入一个很轻松很自由很享受的状态,英语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课程执行及反思
(一)课程执行情况
1、焦老师在该课程中推荐给我们的部分书籍:
2、我完成的情况:焦老师推荐的三本必读书中,我主要读的是第三本,也不太深入,可能是翻译语言的特点,总觉得那些文字下面还包涵更多的意义,有的能意会,但是要表述的话却有些说不清楚;第二本书只看过序言和前两章,第一本书只是根据课程内容大概看过某
些章节。
选读书目中,比较完整去读的是《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只简单看了其中有关文献综述的内容。
《理则学》从图书馆借回来,放在桌子上现在还没有看。
(二)一点反思
1、关于读书。
如何读书的问题,在开学的前几次课中焦老师就专门讲过,但是真正执行起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面临不少困难。
其实我这学期也读过一些书,不管是焦老师推荐的还是我自己感兴趣方面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收获,感觉跟没读差不多。
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方面:一、没有以问题为中心。
没有一个问题主导,读的书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也不会有很深入的理解;
二、读书过程中缺乏批判精神。
这样读书就成了一个接受的过程,容易把视野局限在作者的框架中,不利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三、缺乏总结归纳。
我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书读完没对自己的关注点思考总结,过不了多久就没印象了,没有转化成自己东西,等于白读。
2、关于博客。
其实这个问题同读书中存在的问题是相关联的。
我的写作能力不怎么样,把自己想的东西很准确的表述出来总是得酝酿许久,所以一直也不怎么去写东西。
但是这的确是我的一个问题,所以来这里之后也开始试着写一点点东西,只是在QQ空间里,也不是很多,同焦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
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开端吧,坚持下去,特别是要增加读书笔记、学习总结等方面的比例,同读书、论文结合起来,也是一个提高读书能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