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工程:第8章 结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GC
如对于硫酸钡: σ =0.13J/m2 M =0.233kg/mol ρs=4500kg/m3 V=2 T=298k R=8.3J/mol.k
粒度为1μm(r=5×10-7m)时,c/c*=1.005,即溶解度增加0.5% 粒度为0.01μm时,c/c*=1.72,即溶解度增加72%
由此可见,微小的晶核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FLGC
8.2.2.1 晶核形成和成核速率
初级成核:无晶种存在。分为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 均相成核:溶液在较高过饱和度下自发生成晶核的过程 非均相成核:溶液在外来物的诱导下生成晶核的过程,可
在较低的过饱和度下发生。 二次成核:有晶种存在。剪切力成核和接触成核,指含
有晶体的溶液在晶体相互碰撞或晶体与搅拌器或器壁碰 撞时所产生的微小晶体的诱导下发生的。 晶核的大小为几个纳米至数十个微米的数量级
FLGC
8.1.3 结晶分离过程
结晶分离: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或凝固点的不同,以及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 分离目的。
溶液结晶的推动力是浓度差,即溶液的过饱和度;熔融结晶的推动 力是过冷度
•结晶:析出速度慢,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列,粒 子排列有规则 •无定形固体:析出速度快,粒子排列无规则-沉淀
FLGC
结晶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 固体溶质加入未饱和溶液——溶解; • 固体溶质加入饱和溶液——平衡(Vs=Vd) • 固体溶质加入过饱和溶液——晶体析出 • 晶体产量取决于溶液与固体之间的溶解—析出平
衡;
FLGC
8.2.1 溶解度
一.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表示
氯化钠晶体 9
FLGC
• 共价晶体
金刚石晶体
硅氧四面体 10
FLGC
• 高分子晶体(线型高聚物)
FLGC
➢高分子晶体(体型高聚物)
谷氨酸结晶
FLGC
某些液体表面上看不像晶体,但内部结构明显具有晶体 空间排列规律性,这种液体称为液晶。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晶态物质的许多性质如 光学和电学都具有方向性,即在同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性 质,在不同方向上具有相异性(称为晶体各向相异性); 非晶体则不具此性质。
常用的两种经验公式:
ln x a b T
lg x A B C lg T T
X——溶质浓度(摩尔分数) T——溶液温度,K a,b或A,B,C——用实验溶解度数据回归的经验常数
FLGC
二.溶解度与晶体粒度的关系
ln c(r) 2M c * vRTsr
(Kelvin公式)
C*---正常平衡溶解度;kg/kg溶剂 C(r)---颗粒半径为r的溶质溶解度, kg/kg溶剂 σ---晶体颗粒与溶液间的界面张力;J/m2 M---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量,kg/mol ρs---晶体密度,kg/m3 v---每分子电解质形成的离子数,非电解质其值为1 R---气体常数,8.3J/mol.k;T---绝对温度
FLGC
临界成核功( ΔGmax)
• ΔGmax相当于形成临界粒度晶核时,外界需消耗的功。
1 Gmax 3 Gs
临界成核功仅相当于形成临界半径晶核时表面吉布斯自由 能的1/3,亦即形成晶核时,增加的ΔGs中有2/3为ΔGv的 降低所抵消.
FLGC
晶核的成核速度
• 定义: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生成新核的数目。 • 成核速度是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
• 适用于许多难分离的物系,如同分异构体、共沸物、热敏 性物系等。
• 通过结晶,溶液中大部分的杂质会留在母液中,再通过过 滤、洗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晶体。
• 结晶过程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 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维生素、核酸等产品的精制。
FLGC
8.2 溶液结晶
溶液结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蒸发溶剂(等温结晶法)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 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等溶剂结晶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 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FLGC
晶体的形成过程: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 晶体生长 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 结晶的推动力。
过饱和度常用的表示方法
过饱和度比S:
S
c c
相对过饱和度
c c c
FLGC
从热力学上分析,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结晶物质在溶液和晶体状 态之间的化学位差,对于溶质从二元溶液中结晶,可表示为
工业结晶过程控制?
FLGC 超溶解度曲线与介稳区
一个特定物系只有一条确定的 溶解度曲线, 但超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受到很 多因素的影响,如有无搅拌、 搅拌强度大小、有无晶种、晶 种大小与多寡、冷却速度快慢 等,因此,超溶解度曲线测定 比较困难,近似的方法就是将 介稳区宽度表示成与温度差的 关系
c (dc* / d )
FLGC
结晶过程经历的步骤
1. 成核:产生微观晶粒作为结晶的核心,称之为晶核。产 生晶核的过程即为成核;
2. 晶体生长:晶核长大,成为宏观晶体的过程。
• 晶浆:由结晶出来的晶体与余留下来的溶液构成的混合 物,也成为悬浮体。
• 母液:晶浆去除了晶体后所余留的溶液。
FLGC
结晶过程的特点
• 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因此结晶过程有良 好的选择性。
FLGC
晶体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是一个新相产生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 量(界面能)才能形成固液界面。因此,溶液浓度达到饱 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 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首先形成晶核,由Kelvin公式,微小的晶核具有较大的溶 解度。实质上,在饱和溶液中,晶核是处于一种形成—溶 解—再形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只有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以 后,晶核才能够稳定存在。
成核速度大:导致细小晶体生成
成核速度公式:
B0
A exp
[
16πσ 3Vm2 3k 3T 3 (ln S )2
A为指前因子,其理论值为1030核数/cm3.s,k为Boltzman常数
FLGC
成核速率的影响因素:
由公式知,成核速率随过饱和度和温度的增高而增大,随表 面能(界面张力)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是过饱和度。
FLGC
1.初级成核
成核条件:发生于无晶体或无任何外来微粒存在的条件下。 因此,结晶容器必须内壁磨光和密闭操作。
• 结晶过程中,体系总的自由能变化分为两部分,即: 表面过剩吉布斯自由能(ΔGs)和体积过剩吉布斯自 由能( ΔGv),
• 通常ΔGs>0,阻碍晶核形成; ΔGv<0 • 晶核的形成必须满足:ΔG= ΔGs+ ΔGv<0
FLGC
临界半径与成核功
• 假定晶核形状为球形,半径为r,则 ΔGv=4/3(πr3 ΔGv);
ΔGv—形成单位体积晶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若以σ代表液固界面的表面张力,则
ΔGs= σ ΔA=4 πr2 σ;
• 因此,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形成一个半径为r 的晶核, 其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ΔG=4 πr2[σ+(r/3) ΔGv]
FLGC
8.2.2 结晶机理和动力学
8.2.2.1 结晶过程推动力 结晶过程的实质
结 晶 是 指 溶 质 自 动 从 过 饱 和 溶 液 中 析 出 , 形 成 新 相 的 过 程 (溶质只有在过饱和溶液中才能析出) 。
结晶过程不仅包括溶质分子凝聚成固体,还包括这些分子有 规律地排列在一定晶格中,这一过程与表面分子化学键力变化 有关,因此,结晶过程是一个表面化学反应过程。 由于物质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结晶时要放出结晶热。因此, 结晶也是一个质量与能量的传递过程。
FLGC
晶体按晶格空间结构,即按晶体的晶面角和晶轴长度,分为 7种不同的晶系:(书P347) 立方晶系:三晶轴互相垂直且相等 立交晶系:三晶轴不等,且互成垂直; 单斜晶系:三晶轴不等,其中两者成倾斜,但垂直于第三轴; 三斜晶系:三晶轴互相倾斜而长度不等,所有晶面角不等,
且不等于30°、 60°、 90°; 三方晶系:三晶轴长度相等,但相互倾斜度不等;
1 2
0 ln
/ RT ln( / ) ln S '
—饱和溶液活度
S ' —过饱和溶液活度
FLGC 超溶解度曲线与介稳区
超溶解度曲线:溶液过饱和且能 自发产生晶核的曲线。 稳定区:饱和溶解度曲线的下方。 此区中溶液不饱和,不能产生晶 核,加入晶体会自动溶解。 介稳区:在该区不会自发地产生 晶核,但如果加入晶种,晶种会 长大。 不稳定区:溶液能自发产生晶核 和结晶。
FLGC
四方晶系:三晶轴互相垂直,其中两轴长度相等,但不 等于第三轴 六方晶系:其三共面晶轴互相倾斜成60°,但其长度与 相垂直的第四轴不相等;
晶系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结晶的外部形态。对于不同 的物质所属晶系可能不同,对于同一种物质,所处的物 理环境发生变化时,晶系也可能变化。
FLGC
晶体种类 • 金属晶体 • 离子晶体
大多数物质结晶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形成的晶体 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
FLGC
晶体尺寸
对于一定形状的晶体,可选择某长度为特征尺寸L,该形 状对应于体积形状因子kv和面积形状因子ka ,所以晶体的 体积和表面积可分别表示为:
Vc= kvL3
Ac= kaL2
对于立方晶体,边长L, Vc=?, Ac=?,kv=?,ka=? 对于球体,直径D, Vc=?, Ac=?,kv=?,ka=? 结论:对于等尺寸的晶体, ka/ kv=6
FLGC
临界半径(rc)
• 临界晶核半径是指ΔG为最大值 时的晶核半径;
• r<rc 时, ΔGs占优势,故ΔG>0, 晶核不能自动形成;
• r>rc 时, ΔGv占优势,故ΔG<0, 晶核可以自动形成,并可以稳 定生长;
FLGC
临界晶体半径
rc
4Vm
vRTln S
2Vm
RT ln S
r<rc 晶体自动溶解 r>rc晶体自动生长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FLGC
8.1 结晶的概念
固体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状态 1.结晶定义: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或熔融物中
以固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分离的方法: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和沉淀
溶液结晶和熔融结晶是工业中常采用的结晶技术 晶体:内部结构的粒子(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 空间有规律地排列成格子状固体的物质称为晶体。
晶面:晶体的外表平面 晶棱:两晶面相交直线 角顶:晶棱汇聚的点
锆石
金刚石
FLGC
• 晶体的本质
晶体内部质点的有序排列决定晶体的外表特 征: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内部质点不同排列方式决定晶体外表特 征的差异。
氯化钠晶体
氯化钠内部质点排列
FLGC
8.1.2 晶体的结构与分类
晶格(crystal lattice):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 离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则排列,由于键的存在,质点得以维 持在固定的平衡位置上,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形成的最 小单元 。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
FLGC
150
溶 解 度/
14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钾
由此可见,结晶工 艺与溶解度有关, 而溶解度与温度和 溶质分散度(晶体 大小)有关。
氯化钠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温度/℃
FLGC
8.1.1 晶体的一般性质
晶体的共性:晶体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固态物质,一切晶体不论外 形如何,其内部质点(原子、离子、离子团或分子)都是有规律 排列的。即晶体内部相同质点在三维空间均呈周期性重复。
绿柱石晶体(祖母绿)
刚玉晶体(红宝石)
石英晶簇
FLGC
• 从外表特征描述,晶体天然具有规则几何外形 的固体
Kelvin公式:
Ln
4Vm
v RT ln
S
Ln—临界晶核粒度
Vm—晶体的摩尔体积
σ—固体和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
V—每分子溶质中离子的数目,非电解质(分子 构成的晶体)v=1
s—过饱和度(=c/c*)
由公式可知,较小的临界晶核粒度Ln对应于较高的过饱和 度S,而较小的晶粒有较高的溶解度,因此,达到高的过 饱和度时,晶粒就会溶解。
FLGC
临界晶核粒度:
大量溶质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在运动和相互碰撞 中能聚集形成晶胚,如果晶胚能达到某临界粒度,则进 一步生长的自由能变化可忽略,该晶胚成为最小粒度的 稳定晶核,并能继续长大,如果晶胚达不到临界粒度, 则会再溶解(?)。
临界晶核粒度和过饱和度的关系可用Kelvin方程描述
FL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