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草地学牧草生产性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三草地学牧草生产性能的测定实验报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科右中旗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山区大三河子山北麓,
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适合多种牧草生长。
近几年来,因气候环境变化较大,内蒙古高原上的牧草遭受了严重旱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效率和经济效益。
自2007年起,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自治区农科院)与伊金霍洛旗科右中旗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以大三草为试验材料开展试验研究:试验主要以2年生大三草为实验组与2年生铁棍黄芪为实验组对照;试验目的主要为检验大三草对旱害、土壤侵蚀、草地退化的适应性和抗性问题(包括抗逆性、抗高温性和抗旱性);通过对2年生牧草(包括铁棍黄芪)产量进行测定,对比大三草和铁棍黄芪产量差异及其对大三草区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情况、铁元素和水分含量对大三草区草地退化的影响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去减轻草地退化程度与威胁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大三草区天然草原能有效地利用和恢复土壤侵蚀模数大于1.5 g/m 3的土地(全区平均为1.6 g/m 3);草群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草群落由单一生长期向多生长期转变;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模数在2 g/m 3以内的土壤基本保持不变(全区平均为0.28 g/m 3);杂草种子萌发能力和数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
一、试验设计
试验在科右中旗北部的草甸上展开,试验地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黑山牧场,占地面
积400亩(草场范围内的牧草种类以乌审旗、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市境内种植的牧草品种为主)。
试验共设三个处理:大三草、铁棍黄芪和大麦4个处理。
采用半封闭的机械育秧播种技术进行育秧,待到插秧时采用插秧机插秧。
大三草和铁棍黄芪分设三个水平处理:低产组(含水率1.0%时)和高产组(含水率1.0%时);高产组和低产组都采用人工种植试验法进行育秧,通过设置不
同播种深度(0~5 cm)等试验措施来降低肥料使用和土壤水分含量。
试验地处于大三河子山区东面、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呼伦贝尔市境内;试验共设四个小区:(1)大三草;(2)铁棍黄芪社区;(3)大麦社区。
每个小区均设1个重复;各小区之间采用10行正交设计;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30 m (2) m;小区设密度为每小区60株/hm2 (2)棵/hm2 (3)株;每个小区设置3个重复;设置五个处理:第一至四处理为空白对照;第五到六种处理分别为大三草、铁棍黄芪社区和高产社区。
二、试验方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科右中旗,东距鄂尔多斯市108公里,北距鄂尔多
斯市120公里,南距鄂尔多斯市180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50公里。
境内有大三河、大毛毛河等河流流经地区,共有大小沟渠138条。
区域内海拔高度差异明显,最高的一条为鄂尔多斯高原(海拔2200 m),最低的一条为伊金霍洛旗西部地区(海拔2900 m)。
区域内植被种类有蒙古栎等树种,以及蒙古栎等阔叶混交树种及灌木林。
三、结果与分析及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大三草生长初期,在不同的干旱程度下,其产量差异显著,说明大三草具
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当干旱程度减轻时,其产量则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干旱严重时,其产量则会有显著下降。
铁棍黄芪具有较强旱性,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变慢,并伴有蒸腾作用以及根系向下生长速度变慢等特点,因此铁元素含量的多少对产量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其铁元素含量仍有所增加或减少。
总体上,大三草有更强的抗旱能力。
干旱草地群落结构也有一定变化:草群落由单一生长期向多生长期转变;草群结构由单一生长期向多生长期转变;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模数在2 g/m 3以内的土壤基本保持不变(全区平均为0.28 g/m 3);杂草种子
萌发能力和数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土壤墒情好时植株萌发数量多甚至种子数量多时,植株的根瘤菌数量也多;但土壤墒情不好时植株对水分吸收能力下降明显;当土壤墒情差时,各草群落间会相互竞争水分资源以维持自身旺盛生长。
由此说明其抗旱性能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