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摘要】泛娱乐化是一种是以乐为标杆,把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将原本不含或者不应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赋予娱乐的属性,同时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1]。
泛娱乐化所推崇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对文化“浅表化”的热衷,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及目标完全背离的,这势必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性被弱化校园泛娱乐化倾向的严重,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的弱化,一些不良政治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在高校中蔓延,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比于讨论民主、政治,学生们更关心的是专业、游玩、就业等话题,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2]。
政治冷漠导致了大学生对政治不关心、不了解,更不乐于进行政治实践,这导致思政教育空有其表而难以深入大学生内心世界,使其实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政治理论课是向大学生宣扬我国主流政治意识的主渠道,但不少大学生对此表示不满意,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相当重视,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则表现冷漠;不少大学生对于班内民主选举、学校民主推荐,完全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受到泛娱乐思维影响,往往使用一些“被民主”、“潜规则”、“内定”、“黑幕”等词汇,认为类似的活动体现不了民意,漠视甚至主动地放弃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的权利;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的认知处于浅表层面,想法非常功利。
受“选秀”心理影响,参与学生组织、共青团的选举就是为了出风头、出名,为综合素质测评加分、评优、评奖积攒资本。
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缺乏长远和理性的目光,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和政治评价的功利化26;在互联网的参政议政方面,比如“郭美美”、“周久耕”、“杨表哥”等事件,大学生对这些事件的理性思考不多,反而对其中一些反面的、低级趣味的内容积极关注,看热闹、泄私愤的纯娱乐情绪占了主流。
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现代人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短视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用户,然而这种泛娱乐化的特点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1.对学生审美观的影响短视频平台的娱乐属性使得其中大部分内容更加注重娱乐性,注重快速、刺激和简短,这与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有明显的差别。
学生习惯了短时段内瞬间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他们对于长篇大论的思辨性问题更加缺乏兴趣和耐心。
2.内容浅薄、追求热点短视频平台中的内容大多以明星八卦、搞笑短片、恶搞等娱乐内容为主,这些内容虽然可提供轻松的娱乐,但缺乏深度和严肃性。
这让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产生厌倦,觉得枯燥乏味,更喜欢浅尝辄止、追求热点的内容。
3.价值观的多元化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用户创作的内容,这些内容中融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观点。
不同的用户会受到不同的内容影响,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得多元化。
这些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传递和塑造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应对策略1.适应短视频的特点要应对短视频泛娱乐化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适应短视频的特点,转变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通过借鉴短视频的快速、简洁和趣味性,设计专门的思政教育短视频,增加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兴趣和吸引力。
同时,还可结合互动性,在短视频中加入问答环节、评论互动等,增加学生参与感。
2.拓宽内容形式与渠道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
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广播、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增加思政教育的渠道。
此外,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线上讲座、座谈会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对于多样化内容的需求。
3.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1. 引言1.1 泛娱乐化现象的兴起泛娱乐化现象的兴起,是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娱乐化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人们在工作之余,更加倾向于选择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这种趋势也影响到了高校学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娱乐化现象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娱乐活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泛娱乐化现象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娱乐化现象的兴起不仅影响了个人生活,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娱乐化现象,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尤为突出。
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和重大政策,提高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成长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泛娱乐化现象导致学生日常生活过度娱乐化,时间长时间沉迷于娱乐活动中,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思想境界。
学生在享受快节奏、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过程中,容易疏忽思想和道德修养的培养,降低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面临更大的挑战,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参与。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泛娱乐化现象愈发显著。
泛娱乐化现象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将娱乐活动融入到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作为社会主要生产力的培养基地,如何把握泛娱乐化现象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并规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首先,泛娱乐化浪潮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为主,而随着泛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学生时间和精力被更多地用于网络游戏、短视频、动漫等娱乐活动。
这种泛娱乐化的生活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无法充分感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义,进而容易形成价值观等问题。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应对泛娱乐化的影响,采取相应策略。
一方面,应当结合泛娱乐化的趋势,运用各种形式的娱乐元素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
例如,创设“智慧大厅”、“优秀演讲比赛”、“迷你图书馆”等,在校园里设置课外活动和文化娱乐设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调整泛娱乐化生活方式,比如设置学生APP功能、班级微信群等,宣传校园新闻,推送德育金句,给学生增添积极的压力以激励学习。
最后,高校还可以尝试借助泛娱乐化的趋势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可在玩乐无度的学生中深入调研,了解其需求和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乐观向上、积极向善的娱乐元素,开展特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泛娱乐化趋势,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方式,与泛娱乐化同步调整发展,让学生既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又能获得全面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科技的日益普及,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中愈发明显。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被繁多的娱乐活动所吸引,手机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娱乐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学生们过度沉迷甚至出现游戏成瘾、社交焦虑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更愿意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娱乐活动上,而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这样一来,泛娱乐化现象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导致了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减弱。
如何有效应对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问题提出当下,随着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中的普遍存在,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一现象可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探讨: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到底有哪些?泛娱乐化现象是否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降?是否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是否会减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威胁。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讨如何应对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冲击,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机构更好地应对当下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宫静懿田蜜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泛娱乐化”也越来越影响着高校青年。
“泛娱乐化”主张一切皆可娱乐,信奉娱乐至上,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它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虚无化,限制大学生思维发展,让大学生行为倾向功利化。
因此,大学生应明确自身价值与使命,高校则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育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文化校园。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校思政工作;挑战;应对策略“泛娱乐化”打着草根文化、大众文化的旗号受到人们的认同,但实际上,“泛娱乐化”影响了人们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究和思考,使整个社会在知识上和审美上都趋于庸俗肤浅。
它使得大学生的文化品位降低、实践能力降低,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一、“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一)影响高校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减弱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兴趣。
思政课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思想性和理论性的特点。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学生都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空洞,对思政课缺乏兴趣。
随着“泛娱乐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吸引力减弱,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有些老师认识到了课堂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授课形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上课从头到尾充满互动,趣味横生,恰恰失去了思政课堂最应该具有的理论品格。
思政课特有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决定了仅依靠改变授课方式不足以解决现在的问题。
降低思政课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每个人都是网络世界的一员,都可以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看法。
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样,信息质量也良莠不齐,一些信息带着明显的导向性和偏向性。
当大学生更深入地接触了网络世界,面临纷繁复杂的信息,更容易受到“泛娱乐化”的影响,加大思政课教学难度。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泛娱乐化现象是指人们对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娱乐方式多样化、娱乐内容大众化的现象。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泛娱乐化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不高。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娱乐活动往往更具吸引力,而一些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轻松有趣的娱乐活动更感兴趣,对于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较低。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泛娱乐化的内容注重审美、娱乐性和感官刺激,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普遍更加抽象、理论性强。
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泛娱乐化的方式倾向于娱乐性、互动性和个性化,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偏向于普及性、一对多的讲授方式。
学生更喜欢自主性较强、参与度较高的教育方式。
面对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运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可以结合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培养思辨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还可以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舆论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中日益普遍。
泛娱乐化指的是在娱乐化环境中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即将娱乐元素渗透到一切活动中。
这种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使得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降低。
在泛娱乐化环境中,学生倾向于追求刺激和娱乐,对于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兴趣不高,很容易将其视为“无聊”和“无趣”的事情。
泛娱乐化现象导致高校学生的心智发展存在一定的困惑。
娱乐化环境中强调即时满足和瞬间享受,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思考能力。
高校学生在泛娱乐化环境中很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复杂问题缺乏耐心和持久的兴趣。
针对这种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泛娱乐化相结合,使得教育内容更加有趣、生动。
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增加互动环节和游戏元素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和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让他们在娱乐化环境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学校也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给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升教育效果。
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泛娱乐化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此来应对泛娱乐化现象所带来的挑战。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泛娱乐化现象是指娱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且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中。
高校作为社会理论和意识形态传播的基地,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泛娱乐化现象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由于泛娱乐化的特点,一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这些内容并不重要,而更关注娱乐、消遣的事物。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等重要议题关注度不高,甚至出现审美疲劳、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感度降低等现象。
这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产生了不利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也间接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在泛娱乐化的环境下,学生们更倾向于接受简单、直观、娱乐性强的内容,而对理论性、思考性强的内容则不太感兴趣。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创新传播形式和手段,如融入娱乐元素,增加互动性等,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高校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课程,如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可以借助媒体资源和科技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热门话题、时事政治相结合,增加其新闻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应加强与媒体、娱乐产业的合作。
通过与媒体和娱乐产业的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娱乐产品中,以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的兴趣。
比如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制作一些有政治、社会议题的微电影、短剧,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与讨论。
可以与媒体、娱乐公司合作开展一些大型主题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等,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们往往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娱乐化内容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泛娱乐化现象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更是十分突出。
泛娱乐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倾向于以娱乐化、轻松化的方式处理事务,追求快速享乐和兴趣满足。
这种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如何应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 消极影响泛娱乐化现象导致学生对于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更倾向于娱乐化的活动和信息,对于理论性、思想性的课程不感兴趣。
这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变得漠然和消极,不愿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减弱。
2. 社交影响泛娱乐化现象使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社交和交际,他们更愿意投入到社交活动和娱乐圈子中。
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降低,更加重视与朋友的交流、社交活动及娱乐消遣,而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理解。
3. 反思能力下降泛娱乐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会让学生的反思能力下降,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接受轻松、欢快的信息,而很少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应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互动性的设计。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辩论赛、主题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2. 利用娱乐元素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一些娱乐元素,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思想政治课程,如采用视频、动画等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3. 强化社会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厉害,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研、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王志丽【摘要】网络娱乐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适度的网络娱乐可以在工作学习之余舒缓人们紧张的神经、放松身心,然而网络娱乐需要适度。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由网络滋生的泛娱乐化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网络泛娱乐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各样的娱乐产业争先恐后出现,在此背景下,娱乐价值功能被消费主义扭曲,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泛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
因此,应对网络泛娱乐化的盛行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应有的作用已成为抓好高校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内涵阐释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以网络的兴起为载体,将大量庸俗、低趣味、媚俗的语言段子、节目资讯、图片视频通过各大网络平台以粗鄙搞笑、戏谑、噱头的方式进行包装,从而得到广泛传播的一种现象。
因为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驱使,网络娱乐被肆意扩大。
“泛娱乐化”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
1985年,他以“每个人都沦落为娱乐至死的个体”描述了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全民娱乐的景象,痛斥了娱乐文化引发的文化缺失和心灵空虚。
当前社会,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可谓常见,其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导向将一些社会问题和事件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包装,从而吸引关注和制造轰动,就使得事件信息原本的意义表达和反思思考被削弱。
从网络娱乐信息制作、传播的主体来看,他们过度追求利益,实质是受到了拜金主义的影响。
而从受众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过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娱乐至上,则是受到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网络泛娱乐化的实质是受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中拜金主义思潮的驱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萌发并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得以产生和体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对网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1. 引言1.1 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的普遍存在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的普遍存在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现象。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的生活已经被娱乐化的元素所充斥。
诸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等虚拟娱乐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娱乐化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
娱乐化现象使得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下降。
在娱乐化的氛围中,学生更倾向于沉浸在娱乐活动中,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导致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娱乐化现象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学生心灵。
在充斥着各种娱乐内容的环境中,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受到了挑战。
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
这就需要高校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素养。
1.2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娱乐产品逐渐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泛娱乐化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泛娱乐化现象使得高校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
面对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往往更愿意投入到各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中,忽略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学习。
泛娱乐化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娱乐活动的吸引力,学生可能会更愿意选择放松娱乐,而忽略了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探索,造成了学习动力的下降。
泛娱乐化现象还削弱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只关注娱乐活动而忽略了对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发展,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面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关注,找到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学习积极性。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中越来越普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泛娱乐化现象是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娱乐化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娱乐因素所影响和渗透。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例如对学生政治觉悟的影响、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学生学习动力的降低等。
对于这一现象,高校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应对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泛娱乐化现象影响学生政治觉悟。
在泛娱乐化的大环境下,学生对于政治事务的态度可能会出现麻木和冷漠的现象。
因为娱乐活动一方面能为学生带来愉悦感,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对于政治事务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长期处于娱乐化的环境下,学生的政治觉悟可能会逐渐淡化,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缺乏关注,影响了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理解。
泛娱乐化现象冲击传统价值观。
在泛娱乐化的环境下,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受到挑战。
不少青年学生受到了外部信息的影响,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质疑。
一些不良的娱乐作品也可能强化了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泛娱乐化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沉迷于娱乐活动中,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会下降。
娱乐化的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了解决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高校应加强对泛娱乐化现象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针对泛娱乐化现象的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对此现象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泛娱乐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政治觉悟和自觉性。
宣传教育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包括举办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策划相关活动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更加热衷于各种娱乐活动,从网络游戏到音乐、电影、综艺节目等各种娱乐形式。
这种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来应对。
一是娱乐化消解了教育内容的严肃性,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大学生身处泛娱乐化的环境中,获取各种娱乐信息的渠道相对更为广泛,而对学习的较高要求反而减弱了。
这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把学习当做一种繁琐枯燥的任务,摆脱出去寻找娱乐活动。
二是娱乐化增加了学生的沉迷风险,加剧了学生游戏、网络依赖等问题。
学生在追求娱乐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沉迷现象,把游戏、网络等娱乐活动当成生活中的全部,忽视了与人交往和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保持健康心态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是娱乐化挑战了传统教育方式,对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方式,过于讲授知识,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而泛娱乐化的特点就是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具有互动性和游戏性质,可以更好地和年轻人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这些影响,高校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泛娱乐化结合起来。
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或者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游戏的形式。
二是严格管理网络娱乐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娱乐与学习的关系。
高校应该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频率,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中。
同时教育学生,娱乐和学习并不是完全互斥的两个概念,学习也可以是愉悦的体验,学习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娱乐。
三是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娱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娱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泛娱乐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泛娱乐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泛娱乐主义的兴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泛娱乐主义是一种以娱乐为中心,强调个体享受与快乐的价值取向。
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以下路径性挑战。
一、自媒体网络兴盛为泛娱乐主义提供传播平台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为大众开辟了更为宽广自由的舆论话语空间。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传播性和匿名性,人们可以在自媒体平台搜索浏览感兴趣的内容,点赞、收藏、评论、转发,随时参与到娱乐内容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
娱乐信息通过各类自媒体平台能够更广泛更快速地传播,如小红书、微博、抖音短视频、B站等,这些平台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同时,这些自媒体平台通常会根据大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的喜好内容,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定制化的娱乐内容和服务,进一步黏合用户。
手机游戏、短视频、K 歌等娱乐软件种类繁多,这些APP通过电视直播、娱乐八卦、电影解说等形式吸引流量,人们可以任意选择娱乐的时间和形式,提高了泛娱乐主义的覆盖率和吸引力。
互联网在时空界限、图文声乐等传播功能上优于传统媒介,但少数媒体虽然形式花样翻新,但捏造虚假信息、审美取向低俗、对严肃政治问题捕风捉影、以偏概全,试图用打破道德底线来赚取流量、吸引眼球。
网络自媒体的兴盛为泛娱乐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通过网络,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意地发布信息或短视频,娱乐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并获得广泛关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为泛娱乐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通过自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社群,交流娱乐内容和观点。
这种社群化分享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泛娱乐主义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在泛娱乐主义的大环境下,学生们普遍倾向于通过娱乐渠道获取信息,而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刻,无法培养成熟的思辨能力,不利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塑造。
尼尔·斯波兹曼曾在其书中说道:“公众沉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娱乐消遣中,对于自相矛盾这种东西早已失去了感知能力。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泛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在高校学生中尤为突出。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 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泛娱乐化现象使得高校学生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中,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降低。
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在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上,而忽视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甚至出现学业成绩不佳的情况。
2. 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泛娱乐化现象使得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浮躁和空虚,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娱乐内容的影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这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不足,对国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可能出现思想上的偏差和错误。
3. 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泛娱乐化现象使得高校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享乐和个人消费,忽视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他们常常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对社会现实和国家大事关注不够,缺乏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心和参与,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注重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得教育内容更加接地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思政活动,如政治讲座、主题班会、思政课程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亲和力。
2. 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结合新媒体和新技术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和新技术进行创新。
可以通过建设校园微信公众号、开设线上思政课程、制作有趣的思政宣传视频等方式,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泛娱乐化现象需要高校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各种媒体内容和信息。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泛娱乐化现象是指一种以娱乐为主导的文化现象,以追求快乐、放松和消遣为目的,通过多种娱乐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泛娱乐化现象在当代社会日益普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方面。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享受,对公共事务和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降低。
他们更容易沉迷于娱乐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产生质疑,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下降。
这种情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注重灌输知识,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方式。
但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学生更加喜欢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教育形式,他们更愿意通过游戏、虚拟现实等方式进行学习,而传统教育模式没有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高校应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案例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增加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思政讲座、组织讨论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还应与泛娱乐化产业进行合作,将泛娱乐化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组织相关的活动等方式,借助泛娱乐化的力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加强教育引导和与泛娱乐化产业的合作等策略来应对这一影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摘要】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中日益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消极情绪增加、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愈加突显。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加强互动性教学模式、拓展教育形式、提升课程内容品质、加强学生引导和教育。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通过调整教育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关键词:泛娱乐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消极情绪、学习兴趣、互动性教学模式、教育策略、课程内容品质、引导、教育、影响、策略探究、学习方式、调整、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科技的普及,泛娱乐化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时,更倾向于追求各种娱乐性质的活动,如网络游戏、短视频、直播等,而这些活动往往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研究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相应的教育策略,成为迫切的问题。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面对泛娱乐化现象带来的挑战,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有必要深入研究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1.2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在高校中变得愈发普遍。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高校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使命,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影响,如学生消极情绪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探讨相应的教育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探究泛娱乐化是指现代社会娱乐产业的迅猛发展,娱乐元素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泛娱乐化已经成为现代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泛娱乐化让学生的视野和关注点更倾向于娱乐、消遣和享乐,减少了对于思政课程的热情和认真程度。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游戏、网络小说、影视等娱乐活动中,而对于思政课程的关注程度明显降低。
其次,泛娱乐化让学生的认知模式趋向于碎片化、浅层次,减少了阅读思辨、创新思维等深层次思考的意愿,并且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缺乏内涵和深度。
再次,泛娱乐化的封闭性极强,学生在同学之间封闭在游戏、社交平台等虚拟世界中,通过屏幕和语音沟通,使得大多数学生形成了面对面接触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的情况。
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和实践性是一定的障碍。
在面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时,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
一是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娱乐和享受。
例如采用问题导向、案例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分享,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充满活力。
二是加强文字阅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锻炼深度阅读、思辨和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力。
三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存在意义和深度价值。
例如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建设过程,体验公益事业的意义,形成高校社会责任感。
四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和开放化的人际关系,提倡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高校多样化的资源,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多项活动,并且加强高校对于泛娱乐化的引导和监管,使得娱乐活动与学习活动得以平衡。
综上所述,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必须以创新和实践为出发点,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深度、实践有效性和社会影响力,让学生能够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论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教育论文论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张恒艳(湖南科技学院思政部,湖南永州425100)[摘要]泛娱乐化思潮主张娱乐至上的原则,以娱乐的态度看待一切,以娱乐的价值来衡量事物的价值,过度追求肤浅的娱乐而放弃对其意义的追问和对现实的思考。
高校娱乐化思潮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泛娱乐化,高校教学泛娱乐化,校园活动泛娱乐化等。
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的盛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它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弱化了文化传承和教化功能,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DOI]1问题的提出2014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头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此文一出即引起广泛而激烈的热议。
尽管此文对大学课堂描述的客观性、公正性,尤其是合理性有待商榷,但此文所列举的一些情况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如: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有点老师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
[1]老师何以用戏谑、调侃或近乎庸俗的方式来“传道、授业”呢,笔者认为:这与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不无关系。
泛娱乐化是一种以“乐”为标杆,把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把原本不含或不应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赋予娱乐属性,以满足人纯粹、过度地追求精神刺激和娱乐的需求,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
泛娱乐化思潮在我国的兴起与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竞争使文化产业想方设法采用多种娱乐元素包装文化产品,扩大文化的娱乐价值,千方百计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不惜一切手段挖掘娱乐化的因素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作者:张恒艳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09期[摘要]泛娱乐化思潮主张娱乐至上的原则,以娱乐的态度看待一切,以娱乐的价值来衡量事物的价值,过度追求肤浅的娱乐而放弃对其意义的追问和对现实的思考。
高校娱乐化思潮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泛娱乐化,高校教学泛娱乐化,校园活动泛娱乐化等。
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的盛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它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弱化了文化传承和教化功能,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DOI]10.13939/ki.zgsc.2015.09.1201 问题的提出2014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头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此文一出即引起广泛而激烈的热议。
尽管此文对大学课堂描述的客观性、公正性,尤其是合理性有待商榷,但此文所列举的一些情况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如: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有点老师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
[1]老师何以用戏谑、调侃或近乎庸俗的方式来“传道、授业”呢,笔者认为:这与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不无关系。
泛娱乐化是一种以“乐”为标杆,把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把原本不含或不应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赋予娱乐属性,以满足人纯粹、过度地追求精神刺激和娱乐的需求,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
泛娱乐化思潮在我国的兴起与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竞争使文化产业想方设法采用多种娱乐元素包装文化产品,扩大文化的娱乐价值,千方百计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不惜一切手段挖掘娱乐化的因素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与此同时,大众传媒的快速兴起,为泛娱乐化提供了技术和传播媒介,也为西方享乐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良机,推动了泛娱乐化思潮的兴盛。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心理脆弱,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经济独立意识差,爱奢侈消费,并且他们都出生并成长于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泛娱乐化思潮易于被他们接受。
因此高校主体所存在的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各项工作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说是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2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冲击2.1 侵蚀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首先,在泛娱乐化的影响下,许多当代大学生沉浸在娱乐化的温床里而迷失方向。
他们热衷于吃喝玩乐之类的攀比、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厮杀、疯狂忘我地追星。
泛娱乐化提倡的“娱乐人生”、“开心就好”、“玩的就是心跳”被广大大学生所津津乐道。
去酒吧喝个烂醉如泥、去舞厅疯狂青春、去网吧彻夜销魂。
“大学就是玩四年”、“大学期间不挂科、不谈恋爱将是终身遗憾”等消极论调反映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生活。
另外,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灌输式的说教色彩较浓,主要内容大都是以教导学生为人处世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教育,而对于深感前途迷茫、缺乏信仰、信念缺失的当代许多大学生而言,这类教育就是在强制他们接受书本知识,是洗脑教育,是灌输式的思想控制,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意义,是在浪费他们的娱乐时间。
因此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甚至逃课的同学比比皆是。
相对于讲授书本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同学们对时政热点、奇闻野史、课堂游戏等颠覆传统的课堂更感兴趣。
一些老师为迎合学生,吸引学生,增加课堂气氛而使高校的教学陷入泛娱乐化,称为某些报刊批判的对象。
可见,泛娱乐化已严重侵蚀了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
2.2 弱化了文化的传承与教化功能“文化本身有着传承与教化功能,然而在泛娱乐化思潮的侵袭下,文化的这两大功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2]泛娱乐化是一种追求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现象,在它的影响下,文化产品充斥着娱乐元素,文化被改造成戏说,其精华和核心却被忽略或遗弃,文化的传承功能也就受到削弱;就文化的教化功能而言,文化有着教育、引导、塑造和培养人的作用,但在泛娱乐化的冲击下,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主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被置于尴尬境地,遭到人们冷落,文化的正向功能大打折扣,甚至那些被大量娱乐元素包装过的文化会将人们引入歧途。
高校校园应该是传承优秀传统文明的基地,是塑造大学生良好品格的阵地,而浸泡在娱乐氛围中的大学生不再把传统文化当作健康成长的营养,只是当作娱乐的元素。
校园文化应当是一种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文化,然而在大学校园那一对对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情侣,随口说着“草尼马”、“你妹”等网络流行语,以及在网吧、寝室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等消极、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许多大学生感慨青春短暂,所以纵情地追求刺激、快感的青春生活,以此消遣、娱乐青春,表示“经历过,就无憾”。
2.3 妨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娱乐,过度娱乐甚至低俗、庸俗、媚俗娱乐等思潮无疑对社会和公众有害,也必然给大学生成长发展带来很大消极影响,严重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思想和道德观念发生偏颇。
泛娱乐化弥漫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气息,使大学生们甘做娱乐粉丝。
他们迷醉于嘻哈哄闹的娱乐环境和氛围,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纯粹的消费者,忘记了自己作为学生的使命,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对社会充满冷漠之情。
此外,一些大学生丑美恶善,是非、荣辱不分,笑贫不笑懒,不向榜样学习,反嘲讽榜样的行为是做作或跟不上时代,道德观念的扭曲和畸形。
其次,影响正常的学习,降低了科学文化素质。
在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娱乐几乎成为一种霸权,大学的学习、生活常置于娱乐之中,就笔者所在院校来讲,仿效各大电视台的校园娱乐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杜鹃花后”、圣诞派对、周末舞会等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占据了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更有甚者,学生逃课参加活动院系相关负责人给予批准。
有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中28.1%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学生更主要将互联网作为娱乐的工具。
”[3]在问及“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85.7%的学生将…娱乐‟选项放在了第一位。
这表明,在整个社会泛娱乐趋势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深受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
”[4]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很少进行课外学习,甚至在课堂上都没有认真学习过,时间多耗在娱乐上,考前临阵磨枪,纯粹的应付,他们真正在大学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实很少。
最后,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差。
他们因娱乐而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娱乐的快意使他们全然不觉自己身心已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因为沉迷于虚拟和娱乐世界,缺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养分,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抗压能力差,缺乏协作奉献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一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便有诸多的不适应。
致使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生存能力倒退。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3.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泛娱乐化思潮盛行的今天,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自觉抵制发娱乐化思潮的危害。
针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消费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泛娱乐化思潮,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武器。
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向学生大力宣传“中国梦”,使其将践行“中国梦”与自身理想的实现结合起来,使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要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潮,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引导,使之成为有理想、知荣辱、勤实践、敢担当、有作为的青年。
3.2 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泛娱乐化思潮是一种消极的文化思潮,只有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净化学生的心灵,弱化其寻求过度娱乐、刺激的动机。
为应对泛娱乐化的冲击,高校要精心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让优秀文化熏陶、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追求健康的娱乐方式和活动。
同时,高校更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着手,加强校风、校训教育,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组织学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先进、追求上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驱散消极的文化气息;要从当地的社会条件出发,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其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思想意识;要净化校园环境,严格控制商业娱乐行为进校园,营造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要多提倡正面宣传,加强大学生娱乐审美观教育,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风;要严把校园活动质量审核关,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开展健康向上、朝气活泼的文艺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其活力、吸引力,发挥校园文化在教书育人,塑造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的大学生的支撑作用。
3.3 培养高素质的教育者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修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楷模和领路人,更要自觉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侵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带头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榜样。
另外,教育者还要不断探索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而主动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1]辽宁日报编辑部.大学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N].辽宁日报,2014-11-14.[2]焦连志,黄一玲,焦凤梅.网络媒介泛娱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黑河学刊,2013(5):170.[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EB/OL].(2011-01-18).http:///2011-01/18/c_129945378.html.[4]王凤飞.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创新性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91.[5]谢书铭,颜美艳.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J].科技视界,20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