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新媒体以其传播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制性、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交互
性、传播受众的自主性、传播参与个体和内容的虚拟性、传播的大众参与性,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和道德标准、个性塑造及学习思维方式。

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从巩固主渠道,在新媒体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提高教育者水平,增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活力;合理利用新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等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进入信息飞速发展时代。

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现已达到5.13亿,我国高校上网人数几乎达到高校在校生数的100%,其中90.5%以上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互联网已逐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新媒体技术作为“双刃剑”,对正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下探索新方法、新规律、新对策,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的努力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目前,对新媒体的概念尚未有一个统一和标准的解释。

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一些新兴的媒体传播技术如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移动电视、触屏媒体等,综合了数字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方式,为大众传播信息和输送资源的新媒介。

新媒体不仅能同时对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为对等的交流者,而且可以实现无数交流者相互之间即时个性化交流。

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导致新的传播手段和新的传播形式的产生,同时显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新媒体传播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制性。

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受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的约束性较强,而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不仅传播快、效率高,而且传播范围广,具有空前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不受时间、地域或国界的限制。

2.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交互性。

新媒体技术可以根据媒介形态的不同,以多种媒体的互动方式,提供更多传播方式,让人们直观、丰富地相互传达信息。

3.新媒体传播受众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掌握着信息流的绝对控制权,读者、听众、观众一直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新媒体条件下,人们可以根据主
题和内容随意选择信息,完全实现个性化服务,受众地位由被动型变成自主型,这是新媒体对信息传播带来的革命性进步。

4.新媒体传播参与个体和内容的虚拟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参与者大都以“符号化”的虚拟身份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所要发布的各种影像、图片、文本信息也将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修改,这些“臆造”导致传播信息的虚拟性。

5.新媒体传播的大众参与性。

有人说网络时代是全民的狂欢,通过论坛、评论等方式,网络名人、一夜爆红等现象层出不穷。

新媒体环境下,虽然一些信息传播的可靠性和实效性不如传统媒体,但其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大大提高。

二、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隐匿的特点,一些虚假信息、色情信息、反动信息夹杂其中,在现有的技术条件难以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产生一定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大学时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教育的可塑性很强,多元化的新媒体信息源,改变了原来以老师、家长以及传统主导媒体的话语权。

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其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反动、低级、不良信息的误导和迷惑。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标准。

由于新媒体传播个体内容的虚拟化,增加了交流的隐蔽性和神秘性,大学生很容易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与约束,往往选择在网络上宣泄对现实生活不满及对未知命运的苦闷,在虚幻世界寻求精神支点,以此逃避现实、不求进取。

3.影响大学生个性塑造。

新媒体传播的受众广泛,其传播速度和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大学生既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他们在新兴网络媒介中拥有自己的“山头”和“领地”,具有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这些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形成张扬个性和追求无原则性自由的条件。

4.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

新媒体时代,学生已不再仅仅依靠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有限的课内外学习,通过网络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但过分依赖网络也禁锢了大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新媒体往往会让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极容易跟随媒体的导向。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不断创新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巩固主渠道,在新媒体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

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效果。

在课堂内,要从积极转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学习态度入手,持续推进多媒体辅助式教学,适时注入、更新教学素材,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素融为一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并通过网络进行师生合作,积极开发、充实课程资源,使理论课程内容保持新颖、生动。

在课堂外,要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一是搭建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交流网站;二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课堂进行教学;三是实行网上和网下无缝链接,建立一个覆盖高校而又覆盖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课内课外互补。

2.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说教方式,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微弱。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见识广博、思维独立,对新媒体技术充满兴趣,引入新媒体教育技术,将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新的平台、开辟新的途径。

一是丰富了新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单一,如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不易为学生接受。

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专题网站的建设,增添了主题教育形式,丰富了主题教育的具体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了教育实效性。

二是提供了新手段。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如课堂集中学习、课下讨论等方式,学生感到无趣、无味。

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很多适应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如微博、贴吧、BBS、网上直播、即时通讯、短信群发等,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学生往往也更乐于、易于接受。

三是拓展了新领域。

新媒体具有共享性强、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很多高校课内采取新媒体技术立体教学,课外通过建立QQ群、微博、开辟校园论坛板块和网络特色主页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互动、网下联动”的立体化交互活动,通过课内、课外和网络紧密结合的方式,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渠道,强化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记忆、理解和认同,以便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思想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快速做出评判、答复、澄清,消除学生的负面认识。

3.提高教育者水平,增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活力。

新媒体时代下,各地高校都积极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但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存在能力参差不齐、整体建设水平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

教育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提高教育者水平、加快高校硬件建设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教育者媒体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新媒体素养纳入团队建设的素质体系,围绕新媒体基础知识、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伦理道德等方面举办学术论坛或专题讲座,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加深对新媒体的
认识和了解,还可以通过进修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拓展学习空间、创造学习条件。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养成日常上网的习惯,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学生保持“亲密”接触,做“服务型、事务型、交流型”教育者。

“服务型”就是向学生提供思想教育、学生党建(包含时事热点)、心理健康知识、形势政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包含奖、贷、勤、助、免)、校园文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教育资源,如指导学生如何申请助学贷款、撰写学术论文等;“事务型”就是通过公布制度、发布通知等信息,便于学生查询了解学校发展动向、课程学习安排,同时也可记录自身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思考、工作体会、工作技巧等;“交流型”就是通过发表见解和看法,引导学生讨论,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

二是加大投入,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硬件建设。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与突破点。

新媒体时代下,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建设,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上网条件,申建专题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措施,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师应用新媒体教育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4.合理利用新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文化建设需要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建设纳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以增添校园文化的新内容、延伸校园文化的新内涵、扩展校园文化的新功能。

新媒体条件下,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无疑成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新的优势和内涵。

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中,以主题网站、论坛、博客等各种受大学生欢迎的形式开展,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根植于他们的心灵深处,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正确的精神信仰和行为习惯,使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有效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的相互协调,能够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更能促进师生感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与学生是师生、朋友,在课下是网友、“粉丝”,通过校园文化完成师生感情的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曹林娜,冯元林,苏冉等.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亲密接触[J].中国商界,2012(7).
[2]裴银伟.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7).
[3]唐胜.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6).
[4]张海娜.浅谈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