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写诗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
B. “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浩瀚的海面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
C. “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写诗人以孙权自喻表现其虽年迈但还要建功立业的胆识和勇气
D. 《别云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河沦丧、壮志未酬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抗击侵略的坚定信念
【答案】B
【解析】B项“海面上”错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意思是无垠的大沙漠上覆盖着百丈冰雪
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绩的《野望》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均为五言律诗
B. 崔颢的《黄鹤楼》、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杜牧的《赤壁》均为七言律诗
C. 李清照的《渔家傲》是词作其中的“三山”是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D. 杜牧《赤壁》中的“周郎”是指周瑜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答案】B
【解析】B项《赤壁》为五言绝句
故选B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作者对阿长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B.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写的回忆录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记叙了红军战士们翻越长征中最难走的山——老山界体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D. 文言文中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答案】B
【解析】B项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并不是“长征中最难走的山”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
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
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C.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
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答案】C
【解析】C项“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错误蒲松龄是清代作家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集《呐喊》《彷徨》小说集
《朝花夕拾》等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立”是开始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D.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
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品质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答案】A
【解析】A项“著有散文集《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错误《呐喊》《彷徨》是小说集《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6.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
【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7.(1)“张益怒曰”中“益”的意思是()
7.(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7.(3)短文中的张畏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 益处
B. 更加
C. 溢出
D. 有才华
【答案】B
【解析】(1)句意张畏岩更加发怒地说益更加故选B
【答案】(2)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解析】(2)“今听公骂詈”的意思是“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 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矣”
为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其后应断开因此画线句应断句为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
安得工?
【答案】(3)有才华脾气暴躁但能知错就改虚心求教
【解析】(3)通读文章依据“积学工文有声艺林”可知张畏岩有才华依据“大骂试官以
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可知
张畏岩脾气暴躁依据“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可知张畏岩知错能改虚心求教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1)诗的颈联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________ 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
________
8.(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9.(1)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9.(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②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9.(3)文章多处为西西洛认错了父亲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9.(4)明明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
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解析】(1)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作铺垫文章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 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暗示西西洛已经赶了好几个小时的路烘托了他焦急、忧虑的心情结尾“外面天亮了”暗示西西洛熬了一夜既是自然景物描写也象征着人物的美好品质给人带来的憧憬和向往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2)①“凝视”生动地写出了病人专注的神态突出了他内心对西西洛照顾自己的感激之情
②“跳”字既准确地写出了西西洛作为孩子的那种天真活泼的个性又突出了他听到父亲的声音后内心的惊喜之情
【解析】(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其表达效果按照“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刻画了)什么情感(什么形象)”的格式分析作答“凝视”一词写出了病人看西西洛时专注的神态突出了他对西西洛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病人并不认识西西洛“跳”字体现了西西洛天真活泼的性格表达了他听到父亲声音后内心的兴奋、惊喜之情
【答案】(3)①“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正是看门人粗心大意才导致西西洛认错了父亲
②“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此处很明显在暗示此人有可能并非西西洛的父亲
③“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应该是想告诉西西洛自己并非他的父亲
【解析】(3)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准确地捕捉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
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从文章中筛选出暗示西西洛照顾的不是自己的父亲的内容分条列举即可如看门人粗心大意只是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让护士领孩子过去西西洛初到医院看到病人的样子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常常看着西西洛”“总是凝视着他” 病人对于孩子一直在病床前照顾自己感到不解、疑惑
【答案】(4)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解析】(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写了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得知自己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留下在明知床上的病人不是自己的父亲情况下还是以“父亲”称呼文章用“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目突出了西西洛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揭示了人间“大爱”的主题据此理解作答
10.(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0.(2)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 “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答案】D
【解析】(1)D项“这样的趣也是真趣”错误原文第⑥段表述为“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答案】D
【解析】(2)D项“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表现的是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与“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1.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_______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_______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
_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_______的真实情况
【答案】埃德加·斯诺, 纪实性, 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 中国共产党及红军
【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12.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2.(2)①②两则材料中分别出现了一位人物请选择一位人物说说其性格特征
【答案】(1)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五猖会
【解析】(1)①由名著《朝花夕拾》“有画儿的‘三哼经’”和“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内容可以判定选段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②由名著《朝花夕拾》“不准去看会”等内容这是鲁迅和父亲要求去看五猖会的情景可以判定选段是鲁迅的《五猖会》
【答案】(2)①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②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解析】(2)①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②《五猖会》中的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原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以及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
(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诗人贺敬之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抒发了自己对延安的深情()
(2)《安塞腰鼓》主要使用了对比、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达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最后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与主题不相关完全可以去掉()
(3)《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以江南农村为背景描绘出了“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
【答案】(1)√, (2)×, (3)√
【解析】(1)说法正确
(2)“最后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与主题不相关完全可以去掉”说法有误“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句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该句与主题相关不可以去掉
(3)说法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1)下列各项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3)借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A. ①惟手熟尔②尔安敢轻吾射
B. ①汝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
C. ①以我酌油知之②公亦以此自矜
D. ①睨之久而不去②康肃笑而遣之
【答案】C
【解析】(1)A项助词同“耳” 相当于“罢了”/代词“你”
B项动词射箭/名词射箭的本领
C项都是介词凭、靠
D项代词指代康肃公陈尧咨/代词指代卖油翁
故选C
【答案】(2)(他)曾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解析】(2)圃园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答案】(3)熟能生巧人外有人
【解析】(3)从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以及他熟练的倒油技术可以得出文章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通过陈尧咨的自满和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可以得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3.(1)下列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2)下列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
B. 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C. 现代社会茶的文化作用已经不是很明显了
D. 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答案】C
【解析】(1)C项表述有误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2)D项说法有误原文为“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
【答案】D
【解析】(3)A项“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表述过于绝对
B项画线句不仅说明了我国喝茶的历史悠久还说明了茶树的历史
C项“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表述有误原文只是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
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故选D
4.(1)母亲与吊脚楼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围绕吊脚楼写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请联系全
文分点概括作答
4.(2)文章前三段对竹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3)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请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中作者称母亲是艺术家但在内容和感情上又有什么不同?
4.(4)本文标题为“流年”(即光阴之意)但未在文中出现你认为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和
主旨相关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①母亲在翠竹丛中的吊脚楼生活歌唱②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③母亲在吊楼辛勤劳作
【解析】(1)根据“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
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可概括出“母亲在翠竹丛中的吊脚楼生活歌唱” 根据“母亲
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可概括出“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 根据“吊脚楼下悬空的两
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
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可概括出“母亲在吊楼辛勤劳作”
【答案】(2)①描绘了竹子的翠绿和蓬勃生命力表现了吊脚楼周围环境的优美(或
描绘了竹林的魅力和生机盎然表现了母亲和妹妹生活的场景的幽美)
②突出了母亲和妹妹吊脚楼生活的安然与愉悦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安闲而自在的氛围
(或映衬出母亲和妹妹内心的安然与明媚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安适而又昂扬的感情基调)【解析】(2)根据“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
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
盛”“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
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可知文章前三段描绘了竹子的翠绿和蓬勃生命力表
现了吊脚楼周围环境的优美“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冲到一脸惊喜的母亲和妹妹面前”则描写了母亲和妹妹在吊脚楼的生活突出了她
们生活的安然与愉悦营造了安闲而自在的氛围
【答案】(3)①用“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等叠词写笋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又用“喘息”“争着抢着”等词将笋拟人化(或用“钻”“喘息”“争着抢着”“冲”等一系列动词来描写笋的生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破土而出的活力表现了
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时的愉悦
②第⑤段称母亲是艺术家是说母亲是写手请人将窗子和门雕刻上花纹使它们充满生
气和艺术气息表达了对母亲热爱生活的赞美(或对母亲诗意想象的钦佩)第⑥段称
母亲是艺术家是说母亲是天生的舞蹈家在劳作时动作娴熟而优美表达了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解析】(3)①画线句运用多个叠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画线句连用“钻”“喘息”“争着
抢着”“冲”多个动词赋予笋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破土
而出的蓬勃生命力“冲到一脸惊喜的母亲和妹妹面前”也表现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时
的愉悦
②第⑤段说“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这个艺术家富于
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 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并
在上面刻上各种各样的花纹使它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体现了母亲富有想象力和热爱
生活的特点作者将母亲称为艺术家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钦佩第⑥段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 结合前文“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
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
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的内容来看此处称母亲为艺术家是说母亲是天生的舞蹈家劳作
时的动作娴熟而优美表现了作者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答案】(4)标题“流年”和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相关
①文章写母亲由年轻时种竹唱歌劳作到慢慢变老暗含了岁月的流逝光阴的变迁这就
是“流年” 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②文章写作者的家从屋檐到仓库再到吊脚楼生活变美变好用家的变迁暗含时代的变
迁这也是“流年” 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
【解析】(4)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标题“流年”和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相关然
后结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其与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关系“流年”是光阴之意文章中虽
未直接书写与光阴有关的内容但却在字里行间叙写了光阴的流逝母亲年轻时种竹唱歌劳作在“流年”里变老变瘦我们也在“流年”里变美变俊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母亲
的爱和依恋作者的家“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
敞的吊脚楼”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子也在“流年”里变富变好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
家国的热爱与祝福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5.
爷爷写文章需要查阅往期的《山西日报》向小刚求助小刚在手机应用商店上查阅了相关信息并做了如下截图发给爷爷请仔细读图替小刚写一段话告诉爷爷怎么查阅他需
要的往期《山西日报》
写作提示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②80字左右
【答案】示例爷爷请打开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搜索“山西日报”官方App(或“软件”)下载并安装到手机上点击“立即开启”后在首页下方点击“读报” 再点开上方的“往期”栏
目就可以查阅您需要的往期《山西日报》了
【解析】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图片内容从小刚的角度写一段话目的是教会爷爷查阅他需要的往期《山西日报》注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语言有条理表达要明白80字左右
6.
(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振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
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主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解析】(1)根据对联在字数、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按短文中给出的内容“七十年”可用“四十载”来对“改写历史”可用“绘出愿景”来对“燃梦想”可用“迎未来”来对故下联为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答案】(2)示例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解析】(2)材料一写的是钱学森不图钱财回国报效祖国表现他的爱国情材料二写的是杜富国面对危险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找出二者的相同处即可得出结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
7.
综合性学习
某校初三(1)班举行了一次“校级三好学生”评比推荐讨论会以下是讨论内容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