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
化学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Na 23 Mg 24 Al 27 Cl 35.5
一、选择题
1.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D”运载火箭。
该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 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22+2N O =3N +4H O+2CO R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C. 此反应中24N O 作还原剂
D. R 的分子式为282C H 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 元素在反应物中以化合态存在,反应生成氮气,N 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 正确;
B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
推动火箭飞行,故B 正确;
C 、N 2O 4中N 元素化合价降低,N 2O 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中所含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升高,故偏二甲肼作还原剂,故C 错误;
D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偏二甲肼的分子式为C 2H 8N 2,故D 正确;
故答案选C 。
2.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
A. NaOH
B. Na 2CO 3•10H 2O
C. Na 2CO 3
D. NaHCO 3 【答案】C
【解析】 【详解】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 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 潮解)→结块(吸收CO 2成Na 2CO 3•10H 2O )→最后变成Na 2CO 3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 2=2Na 2O 、Na 2O+H 2O=2NaOH 、2NaOH+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10H 2O=Na 2CO 3•10H 2O 、Na 2CO 3•10H 2O=Na 2CO 3+10H 2O ,故选C 。
【点睛】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现象体现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解释发生的现象,本题易错点为B ,要注意Na 2CO 3•10H 2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风化。
3.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硝酸有挥发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 错;钠的密度比水大,不与煤油反应,所以那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 对;碱性溶液试剂瓶用橡胶塞C 对;新制氯水易分解,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 对,选A 。
考点:化学试剂的保存。
4.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分离碘和酒精
B.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碘和酒精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分离,故不选A项;
B项,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不选B项;
C项,氯化铵虽能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氨气与氯化氢又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故不选C项;
D项,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5. 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Fe2+、Ba2+、NO3-、Cl-
B. Na+、NH4+、SO42-、Cl-
C. Na+、K+、SO32-、NO3-
D. Na+、K+、MnO4-、Br-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酸性条件下,H+、NO3-和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组内离子在水溶液中均无色,给定条件下组内离子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C、酸性条件下,H+和S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H+、NO3-和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MnO4-在水溶液中呈紫色,酸性条件下,H+、MnO4
-和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B. 氯气跟水反应:Cl2 + H2O= H+ + Cl- + HClO
C. 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
D.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Al(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A错误;B.氯气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H2O=H++ Cl-+ HClO,B正确;
C.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
D.NH3·H2O应以化学式保留,则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3NH3·H2O=3NH4++Al(OH)3↓,D错误;
答案选B。
7.a mol O2气体和a mol O3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体积相同
B. 原子数相等
C. 分子数相等
D. 质量相等【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相等,但二者不一定处于相同条件下,则其体积不一定相同,A错误;
B. 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分子式可知原子数不相等,原子数之比为2:3,B错误;
C. 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相等,C正确;
D. 氧气和臭氧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m=nM可知质量不相等,质量之比是2:3,D错误;答案选C。
8.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D. 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雾属于胶体,属于气溶胶。
【详解】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D。
9.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铁片
C. KSCN溶液
D. 石蕊溶液【答案】C
【解析】
【详解】氯化亚铁变质,是由于Fe2+被氧化成Fe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可用KSCN溶液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答案选C。
10.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 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C. 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做发动机燃料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该是要说饮料中不含化学合成的物质,但因为缺乏基本的化学知识,而误把化学合成物质混淆成化学物质,任何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物质,故A错误;
B. 氮、磷在人体内属于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B错误;
C.水不能燃烧,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时刻离不开水,所以人类不能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1.SiO2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也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硅。
(1)写出工业上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SiO2耐腐蚀,但易溶于氢氟酸,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 SiO2+2C Si+2CO↑(2). SiO2+4HF=SiF4↑+2H2O
【解析】
【分析】
(1)高温下,碳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单质;(2)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据此书写反应的方程式。
【详解】(1)高温下,碳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单质,化学反应方程式:SiO2+2C Si+2CO↑,故答案:SiO2+2C Si+2CO↑;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SiO2+4HF=SiF4↑+2H2O,故答案为:SiO2+4HF=SiF4↑+2H2O。
12.Fe3O4+4CO3Fe+4CO2的反应中,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
【答案】(1). Fe3O4(2). CO(3). C(4). Fe
【解析】
【详解】反应Fe3O4+4CO3Fe+4CO2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Fe3O4是氧化剂,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碳是还原剂。
13.下列物质:
①Cu ②SO2③NaCl溶液④HCl ⑤BaSO4⑥NH3⑦酒精⑧硫酸溶液⑨NaOH ⑩氯水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
【答案】(1). ④⑤⑨(2). ②⑥⑦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判断。
【详解】①Cu为金属单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
③NaCl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HCl 是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⑤BaSO4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NH3是化合物,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⑦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⑧H2SO4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NaOH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含有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等,可以导电,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⑦;故答案为:④⑤⑨;②⑥⑦。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三、推断题
14.X,Y,Z三种元素,它们具有下述性质: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燃烧时生成化合物XZ;
(3)化合物XZ极易溶于水,并电离出X+ 和Z -,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2分子X的单质可与1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2分子X2Y,X2Y在常温下液体;(5)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根据上述事实,试判断X,Y,Z各是什么元素,XZ和X2Y各是什么物质:
X(),Y()Z(),
XZ()X2Y()。
【答案】(1). H (2). O (3). Cl (4). HCl (5). H2O
【解析】
【分析】
结合物质的性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详解】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溶液呈酸性,则X为氢元素,X单质为H2;结合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可知Z为Cl元素,Z的单质为Cl2,故XZ为HCl;2个H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则X2Y为H2O,说明Y为O元素;Cl2溶于H2O中,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作用,符合题意;根据上述分析,X为H,Y为O,Z为Cl,XZ为HCl,X2Y 为H2O,故答案为:H;O;Cl;HCl;H2O。
15.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转化成G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Cl2(2). KCl (3). 4Fe(OH)2+O2+2H2O=4Fe(OH)3(4). Fe(OH)3+3H+=Fe3++3H2O
【解析】
【详解】根据D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因此H是AgCl,同时得到的溶液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说明D是KCl;根据白色沉淀E遇到空气变成红褐色沉淀F,可知E为Fe(OH)2,F为Fe(OH)3,G为FeCl3;根据B溶液和C溶液可以生成Fe(OH)2和KCl 溶液,则B为FeCl2,C为KOH;A+G→B,A可以转化成B和气体,A为Fe;
(1)B的化学式为FeCl2,D的化学式为KCl。
(2)E转变为F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3)F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点睛】无机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四、计算题,要写计算过程,直接写答案不给分
16.在100 mL 0.5 mol/L AlCl3溶液中,加入100 mL NaOH溶液,得到1.56 g沉淀。
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0.6 mol/L 1.8mol/L
【解析】
试题分析:1.56 g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若氢氧化钠不足,则只发生
,所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2 mol×3÷0.1L="0.6" mol/L;若氢氧化钠过量,则生成氢氧化铝0.02 mol、生成偏铝酸根离子0.05-0.02="0.03" mol,所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2 mol×3+0.03 mol×4) ÷0.1L=1.8mol/L。
考点:本题考查铝的有关计算。
17.把5.1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5.6L H2(标准状况下).试计算:
(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
(2)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3)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最终能产生沉淀_______克?
【答案】(1). 52.9% (2). 1∶1 (3). 5.8
【解析】
【分析】
根据盐酸过量,则镁、铝都完全反应,根据金属的质量关系和得失电子守恒来列式计算Mg、Al的各自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Al的质量,进而计算Al的质量分数;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最终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根据Mg原子守恒n[Mg(OH)2])=n(Mg),再根据m=nM计算其质量。
【详解】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5.6L
22.4L/mol
=0.25mol,因盐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
设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则:24x+27y=5.1,2x+3y=0.25×2,解得x=0.1,y=0.1mol。
(1)铝的质量分数为0.1mol 27g /mol 5.1g
×100%=52.9%,答: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52.9%; (2)该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 ∶0.1mol=1∶1,答:该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因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够被氢氧化钠溶解,因此最终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根据Mg 原子守恒n[Mg(OH)2])=n(Mg)=0.1mol ,故
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0.1mol×
58g/mol=5.8g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8g 。
【点睛】本题的
易错点为(3),要注意氢氧化铝能够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的沉淀中只有氢氧化镁。
附加题
18.在标准状况下,CO 和CO 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 ,体积为22.4L ,则其中CO 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CO 2所占的质量为_______,CO 2分子数为_______?
【答案】 (1). 16.8L (2). 11g (3). 0.25N A
【解析】
【分析】
根据n=m
V V 计算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根据二者质量、物质的量列方程计算各自物质的量,根据V=nV m 计算CO 的体积,根据m=nM 计算CO 2的质量。
【详解】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
22.4L 22.4L /mol =1mol ,设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x+y =1mol ,28g/mol×x+44 g/mol y =32g ,解得x=0.75mol ,y=0.25mol ,故V(CO)=0.75mol×22.4L/mol=16.8L ,m(CO 2)=0.25mol×44g/mol=11g ,CO 2的分子数为0.25mol×N A mol -1=0.25N A ,故答案为:16.8L ;11g ;0.25N A 。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