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ppt1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 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 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 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奥斯维辛集中 营的残酷遗迹
参观
众多的参观 者(游客)
产生
参观者的感 受、反应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 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 2、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 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3、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 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4、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 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 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 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一】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 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 来的 ? 【二】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 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三】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 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 了什么。
• 时间
•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 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 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 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 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
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 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 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
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 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 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 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 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 务。 零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
跨进温暖的家门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筛选整合信息。 二、关注社会,思考生活。
• 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而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东方之珠》】
• • • • •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 升 中国国旗
• 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 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 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 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 • 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 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 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 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 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
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 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 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 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 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 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 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 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 海上去。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 慢了下来”
参 观 者 的 所 见 所 感 和 反 应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 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 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 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 说:‘够了’。”
1、从写法看,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是文 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 的场景,依靠一些关联词衔接在一起,历史与现实自 然过渡,浑然一体,前后鲜明对比,洋溢着中华民族 雪洗百年耻辱后的自豪情怀. 2、从主旨看,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 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 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 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 常大,使历史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使人在 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请把我埋得浅一些
二战时期,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 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 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 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 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 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 对小女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 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 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 从远处走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 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 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 MACHT 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 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 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 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 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 东西可供报道了。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 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 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 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 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 喜之情。
•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 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 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 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 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 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 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一、明确新闻的结构体例: 二、理解新闻的事实材料和背 景材料: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除正题外,前有引题,后有副题。 导语:是正文开头第一句话,用简明的语言把主要内容告诉读者。
导语即新闻开头的几句话。一般开门见山,抓住主要事件中最重要 的内容,突出“何时、何地、何事”,把人们最想知道的放在最前 面,给读者一个部总的印象,其余的放在主体中交代。 形式:叙述式、提问式、引用式、结论式、描写 式、号召式、观感 式、悬念式 主体:新闻结构的中心部分。形式:时序结构、主次结构、逻辑 结构 背景:穿插交代与主体有关的历史事实、材料、数据。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 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 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 为历史的陈迹。
•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 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 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 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 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 永远地成为过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 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 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 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 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 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 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 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 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 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 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 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 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结语:新闻的结尾。
短新闻两篇 篇 二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 中的写法。
•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 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 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 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 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 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 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 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 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 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 帜 • 场景二:下午6:15,添马舰东面广场降 英国国旗 • 场景三: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 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 • 场景四: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
象征意义 英国殖民 主义者结 束在香港 的统治权, 中国恢复 香港主权。
短新闻两篇
篇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 奖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 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 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 筛选方法指点
1、为了准确而迅速的筛选信息,要善于用阅读对象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确定重要信息 所在;一个层次是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需要的或重要的信 息。比较的内容既包括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主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 等信息的比较,也包括相同与不同信息的比较,还包括时间长短、程度高低、 范围大小等信息的比较,同时也包括相似信息、相反信息、相关信息的比较。 在比较中为信息定量与定性,在比较中明确各信息间的关系。 2、要善于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积累筛选信息。(头脑中固有的知识) 3、要善于依据文体特点辨析信息。 4、借助文中句式的特点。 5、分析文章中隐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