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73例)。
对照组予以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中常见病症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因其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如何有效治疗此病症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1]。
本研究为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已选定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予以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7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2∶28,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0.24±6.25)岁,初下壁梗死17例,广泛前壁梗死16例,前间壁梗死15例,高侧壁梗死12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8∶35,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1.52±5.83)岁,初下壁梗死23例,广泛前壁梗死19例,前间壁梗死18例,高侧壁梗死1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后予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0.1 g/片)300 mg,口服,次日起给予150 m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75 mg]300 mg,口服,次日起给予75 mg/d联合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梗死后心绞痛、死亡、再发心肌梗死。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胸痛发作次数减少且持续时间降低;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显效43例(58.90%)、有效25例(34.25%)、无效5例(6.85%),总有效率为93.15%,对照组显效25例(41.67%)、有效21例(35.00%)、无效14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梗死后心绞痛1例(1.36%),死亡1例(1.36%),再发心肌梗死1(1.36%)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11%;对照组梗死后心绞痛5例(8.33%)、死亡3例(5.00%)、再发心肌梗死4例(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0%;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动脉管缩小并引起突发性闭塞,从而致使心肌缺血与缺氧,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病情持续恶化将危及患者生命[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15%高于对照组的76.67%,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分析原因可能为:阿司匹林通过对血小板其氧化酶不可逆的变性,从而阻绝前列腺素E2及血栓素A2形成,最终使血小板无法聚集,从而提升疗效。
同时氯吡格雷可与血小板其膜表面上二磷酸腺苷(ADP)结合,从而阻绝ADP 与血小板介导活化,有效抑制血小板集聚并可降低血栓发生几率[4]。
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时,二者药理相通,可相互协同,氯吡格雷可进一步就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集聚作用进行强化,而阿司匹林不会对氯吡格雷其抑制作用进行削弱,两药相互协作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11%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表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连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考虑可能因为于临床中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或无反应,此类患者血小板反应高,其心血管死亡、再梗死及严重出血等事件发生几率大,而通过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使得部分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集聚同样受到抑制,以此降低其事件发生几率[5]。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春望,程勇,张荣林,等.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95-598.
[2] 卞秋武,王乐,王雪青,等.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3,22(13):1552-1555.
[3] 李英,韩丽,崔立锋,等.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
梗死PCI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30-39.
[4] 于宗良,陈乐,杨向军,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11):1933-1937.
[5] 马志远,孙钰,金艳玲,等.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Meta分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6):568-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