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围城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课时
年级:大学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钱钟书对人生、婚姻、社会的深刻剖析。
2. 学习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的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价值和婚姻观念。
教学内容:
1. 小说概述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主题思想探讨
4. 创新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介绍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及其文学成就。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围城”?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经历了怎样的“围城”?
二、小说概述
1. 简述小说背景,介绍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
2. 分析小说结构,明确小说分为几个阶段。
三、人物形象分析
1. 分析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如自私、虚荣、懦弱等。
2.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四、主题思想探讨
1. 讨论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如对旧社会、封建思想的讽刺。
2. 探讨小说对人生、婚姻、社会的深刻剖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婚姻观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围城”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创新实践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2. 每组选取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小说的幽默风格。
3. 分组撰写短文,阐述自己对小说主题思想的见解。
三、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小说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创新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撰写短文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