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
1. (2分) (2019九上·新野期中)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葡萄酿酒
B . 冰雪融化
C . 食物腐烂
D . 木柴燃烧
2. (2分)(2016·杭州模拟)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氧气验满
B . 取用药品
C . 闻气味的味道
D . 稀释浓硫酸
3. (2分)某同学开始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读取剩余液体为6mL,那么他所倒出液体体积为()
A . 大于14mL
B . 小于14mL
C . 等于14mL
D . 无法确定
4. (2分)(2020·自贡)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
A .
B .
C .
D .
5. (2分) (2018九上·卢龙期末)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 . 不小心将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 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 . 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
6. (2分) (2015九上·剑阁期中) 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短时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核外电子数为9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14
C . 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
D . 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7. (2分)(2017·昆明)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5号等元素的中文名称,115号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该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原子序数为115
C . 元素名称为镆
D . 元素符号为Mc
8. (2分) (2019九上·岐山期末) 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级地震为了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用于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 . 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7
C . 高氯精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1:1:1
D . 高氯精由12个原子构成
9. (2分) (2019九上·重庆期末)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对乙酰氨基苯苯是一种氧化物
B .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
C . 对乙酰氨基苯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 对乙酰氨基苯酚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10. (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 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11. (2分) (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 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 . 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 . 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
D . 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2. (2分)在KClO3中Cl的化合价是()
A . 5
B . -6
C . -1
D . +5
13. (2分) (2018九上·蚌埠期末)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 Na2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a2He中Na为+1 价,He 为-1价
B . 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为 2:1
C . 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
D . 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14. (2分)下列描述属于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的是()
A .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
B . 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
C .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
D .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15. (2分) (2017九上·围场期末)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 .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6. (2分) (2018八下·濮阳期中) 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A .
B .
C .
D .
17. (2分)某物质的充分燃烧产物是CO2和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称取0.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没有氧元素
B . 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
C . 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 . 氧化铜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8. (2分) (2019九上·黄浦月考) 化学式“CO2”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 . 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 .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 .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 . 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9. (2分)(2017·罗平模拟)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准确的是()
A .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向加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D . 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20. (2分)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 . 水蒸发
B . 石蜡熔化
C . 干冰升华
D . 水通电分解
21. (2分) (2019九上·辽阳月考) 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横轴表示反应时间,纵轴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
A .
B .
C .
D .
22. (2分)(2017·鄂州模拟)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通过NaOH溶液
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固体(CaCO3)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HNO3溶液(HCl)加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共6题;共26分)
23. (5分)(2020·武城模拟)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现有下列化学式或粒子符号:①2H②Ca2+③2CO④O2。
其中,“2”表示两个分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电荷的是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
A . 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 .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 .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 .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 .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24. (6分)(2012·河池)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下几种物质:
A.熟石灰 B.石墨 C.硝酸钾 D.氢气 E.氯化钠 F.一氧化碳
请用上述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1)用作调味品的物质是________;
(2)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
(3)复合肥料是________;
(4)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
(5)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6)有毒气体是________.
25. (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石墨④干冰⑤碳酸氢钠⑥氢氧化钠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是________
(3)可用作防毒面具滤毒剂的是________
(4)可用作发酵粉,也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
26. (4分) (2018九上·长汀月考)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始终不变红。
(1)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_____
A .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 能与水反应
C . 能与石蕊反应
D . 密度比空气大
(2)②、③棉花球不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
27. (3分) (2015九上·李沧期末)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1)青岛市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相继投入使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例如,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图所示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微观过程:
①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8. (4分) (2018九上·吴中月考) 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A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黑色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
(要求写出物质的化学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29. (6分)(2011·本溪)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饺子.在这一过程中玲玲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包饺子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面粉、水、牛肉、芹菜、青椒、食盐、植物油等,芹菜、青椒等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2)煮饺子的炊具是不锈钢锅,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3)煮饺子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能:
(4)煮饺子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检验.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______的方法;
(5)用后的锅底有一些水垢,玲玲用厨房中的________很容易将其除去.
30. (4分) (2019九上·南昌期末) 昌九高速公路,是江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
高速公路的建设及通行涉及许多化学知识。
(1)高速公路两旁的护栏等重要器件的材料都是钢,钢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工人给钢铁护栏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防止铁与__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
(3)护栏施工过程中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
(4)高速公路的开通方便了出行,缩短了行程,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控制________(填序号)
①雾霾天气②温室效应③赤潮的形成④酸雨的形成
四、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
31. (9分) (2019九上·青浦期中) 请根据装置回答。
①写出编号为“a”、“b”的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一瓶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写字母),选择该组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用字母a、b、c对下图排序):
若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集满氧气后应先________。
a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水中导管
b先撤离水中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④0.2mol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完全分解生成氧气________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2. (5分) (2018九上·道里期末)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某班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是否能发生反应,若二者可以发生反应贝Ⅱ何时恰好反应。
【设计与实验】
甲组: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向其中倾倒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乙组: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且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1)【讨论与交流】有些同学认为:甲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问题,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有些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实验不仅仅操作存在问题,在试剂的选择上也有不足,用“石蕊"溶液可以达到判断二者是否能发生反应的目的,但无法准确判断二者何时恰好反应,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
(2)【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同学们认为还是乙组的实验同时达到了上述两个目的。
【表达与交流】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乙组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________。
(3)【设计与实验】通过上述讨论交流同学们感觉意犹未尽,于是老师给了相关资料(即:酸和盐、碱和盐
的反应关系及条件)并提出要求:“要用盐溶液,对上述结论加以证明”,按照老师的要求甲组同学又重新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图。
【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在B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讨论与交流】同学们和老师探讨以后认为,该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还需知道一系列相关的数据。
实验要求过高,比较复杂!
【结论与总结】结合上述三个探究过程的比对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分析,你认为在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反应并且要清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设计和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和考虑________因素,才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又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五、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33. (6分)(2016·定远模拟)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5.8g的水垢投入
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5.8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CO2最多是________克.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填空题 (共6题;共26分) 23-1、
23-2、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5-1、
26-1、
26-2、
27-1、
27-2、
28-1、
三、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29-1、
29-2、
29-3、
29-4、
29-5、
30-1、
30-2、
30-3、
30-4、
四、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
31-1、
32-1、
32-2、
32-3、
32-4、
五、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33-1、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