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韦伦传》“韦伦,节度使光乘之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韦伦传》“韦伦,节度使光乘之子”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伦,节度使光乘之子。

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

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

国忠恃权宠,又邀.名称,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

农夫既非本色工匠,被抑令就役,多遭篓罚,人不聊生。

伦白国忠曰:“铸钱须得本色人,今抑百姓农人为之,尤费力无功,人且兴谤。

请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

”由是役使减少,而.益铸钱之数。

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

会安禄山反,车驾幸蜀,拜伦监察御史。

时内官禁军相次到蜀,所在侵暴,号为难理;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

襄州康楚元、张嘉延聚众为叛,凶党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

襄州刺吏王政弃城遁走。

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馈.运阻绝,朝廷旰食。

伦乃.调发兵甲驻邓州界,凶党有来降者,必厚加接待。

数日后,楚元众颇怠,伦进军击之。

生擒楚元以献,余众悉走散,收钱物近二百万贯,并不失坠。

乾元三年,以伦为襄州刺史、十州节度使。

时李辅国秉.权用事,节将除拜,皆出其门。

伦既为.朝廷公用,又不私谒辅国。

伦受命未行,改秦州刺史。

时吐蕃、党项岁岁入寇,边将奔命不暇。

伦至秦州,屡与虏战。

德宗即位,选堪使绝域者,征伦拜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通和吐蕃使。

伦至蕃中,初宣谕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

使还,迁太常卿、兼御史大夫。

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

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

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

泾师之乱,驾幸奉天。

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伦居家孝友,抚弟侄以.慈爱称。

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卒,时年八十三。

(选自《旧唐书·韦伦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忠恃权宠,又邀.名称邀:谋取
B.汉、沔馈.运阻绝馈:运送
C.时李辅国秉.权用事秉:执掌
D.再入吐蕃,奉使称.旨称:赞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役使减少,而.益铸钱之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伦乃.调发兵甲驻邓州界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伦既为.朝廷公用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抚弟侄以.慈爱称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3.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B.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C.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D.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伦正直敢言。

杨国忠大量征用民工铸钱,搞得民不聊生,韦伦对杨国忠表达反对之意,并提出合理建议。

B.韦伦平叛有功。

襄州叛乱时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嘉延南袭,朝廷被困,韦伦调兵遣将,优待投诚敌人,最终抓获匪首。

C.韦伦不阿谀权贵。

李辅国掌权时,韦伦没有私下去拜见,李辅国就设法阻扰朝廷任命,最后韦伦被改任秦州刺史。

D.韦伦出使吐蕃有功。

韦伦初次出使,晓示皇恩,宣扬国威,吐蕃人大喜;再次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吐蕃人敬服。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答案】
1.D
2.A
3.B
4.C
5.(1)韦伦清廉俭朴以身作则来感化他们,蜀川之地全依靠他的治理。

(2)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收获,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3)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称”,结合前面“奉使”分析,译为符合。

句意:韦伦第二次进入吐蕃,奉使符合皇帝的旨意。

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却、但是。

B项,前一句副词,就;后一句副词,才。

C 项,前一句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

D项,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

故选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呜咽”修饰“言”,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

“至”是到的意思,“于此”表示程度,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

句意:等到卢杞等人被贬官,韦伦在朝堂上呜咽着说:“宰相不能辅佐协调竭诚开导君王,使天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还让他担任尚书,天下怎么能得到治理?”听到的人敬畏他。

故选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结合文本内容“时李辅国秉权用事,节将除拜,皆出其门。

伦既为朝廷公用,又不私谒辅国。

伦受命未行,改秦州刺史”分析可知,“李辅国就设法阻扰朝廷任命”文中无此意。

故选C。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率身”,以身作则;“化”,感化;“之”,代词,他们;“咸”,全、都;“赖”,依靠;“其”,代词,他。

(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观”,观察;“得”,收获;“以”,连词,因为;“其”,代词,他们;“求”,探求、探究;“而”,连词,表递进。

(3)“大行”,指干大事;“谨”,仪节、礼节;“细谨”,小的礼节;“大礼”,指把握大节;“辞”,推辞,这里有避开,回避的意思;“小让”,小的责备;“俎”,切肉的砧板;“何辞为”,还告辞什么;“为”,语气助词。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①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①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①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韦伦,节度使韦光乘的儿子。

年轻时因为庇荫历任蓝田县尉。

因为他对官吏事务勤恳恭谨,杨国忠委任他为铸钱内作使判官。

杨国忠依仗权势宠幸,又谋取名声,大量征用各州县农夫让他们铸钱。

农夫既不是本行工匠,又被强迫服役,很多人遭受捶打处罚,民不聊生。

韦伦告诉杨国忠说:“铸钱必须依靠本行业的人,现在强迫百姓农夫来铸造它,尤其浪费人力,没有功效,人们还会发起指责。

希望优厚悬赏进行买卖估价,招募通晓铸钱的工匠做这件事。

”因此服役的人减少,却增加了铸钱的数量。

天宝末年,宫内大兴土木连日不断,宫内做事的人员官吏趁机为非作歹,韦伦就亲自视察,减省一倍费用。

正赶上安禄山造反,皇帝到达蜀地,授予韦伦监察御史。

当时宦官禁军相继到达蜀地,到处残暴掠夺,被视为难以治理;韦伦清廉俭朴以身作则来感化他们,蜀川之地全依靠他的治理。

襄州康楚元、张嘉延聚众叛乱,恶党一万多人,自称东楚义王。

襄州刺史王政弃城逃走。

张嘉延又向南袭击攻破江陵,汉、沔之地的运输被阻隔,朝廷粮食紧缺。

韦伦就调发军队驻扎邓州地界,恶党有来投降的,一定优厚加以接待。

几天后,康楚元部下十分疲惫,韦伦进军攻打他们。

活捉康楚元来献给朝廷,剩余的部下都逃散了,获取钱物将近二百万贯,并且没有遗失。

乾元三年,朝廷把韦伦任命为襄州刺史、十州节度使。

当时李辅国掌权行事,节将的任免,都出自他的门下。

韦伦既被朝廷因公任用,又不私下拜见李辅国。

韦伦接受任命还没有出发,就被改任秦州刺史。

当时吐蕃、党项人年年入侵,驻守边境的将领疲于应对防守。

韦伦到达秦州,多次和胡人交战。

德宗登皇位,选拔能够出使边远地区的人,征召韦伦授予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符出任通和吐蕃使臣。

韦伦到达吐蕃,先晓示皇恩,接着陈述国家威德远振,吐蕃人很高兴。

韦伦出使回来,升任太常卿、兼御史大夫。

韦伦第二次进入吐蕃,奉使符合皇帝的旨意,西蕃敬佩服从。

对朝廷的得失,韦伦多次上疏谈论。

被宰相卢杞所憎恶,朝廷改任韦伦做太子少保。

泾原的军队叛乱,皇帝到了奉天。

等到卢杞等人被贬官,韦伦在朝堂上呜咽着说:“宰相不能辅佐协调竭诚开导君王,使天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还让他担任尚书,天下怎么能得到治理?”听到的人敬畏他。

韦伦在家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抚养弟弟侄儿因为慈爱被称道。

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