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三大体系”CQC外审问题清单2012.8.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2012年度
QE再认证S监督审核换11版审核问题汇总
一、针对共性问题的建议:
(一)、有关QMS方面
1、设计管理方面,
⑴、重视设计输入资料的评审和整理如:以前同类产品设计的资料、样品分析资料、国内外同行的同类产品占有率情况、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及认证要求等,设计输入要注意产品的前瞻性。
⑵、控制设计变更,任何重大的设计变更(包括设计开发阶段)均应该保留更改痕迹并予以记录,这是标准的要求。
⑶、如果是委外进行设计时,则必须进行评审把关。
1、供应商管理
⑴、供应商评价输入资料要包括供应商的资质、人员、加工能力、前期考评情况等内容。
⑵、应按供应商所供物料对公司最终产品影响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为A\B\C 进行分级管理。
⑶、对公司所有供应商资源予以共享,并要在供货协议或合同中增加有关保密的内容。
⑷、采购管控
目前虽然是ERP自动生成的采购量,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库存物料积压或者缺货的情况,需要对ERP不断进行完善调整,减少此类情况。
2、工序外包管理
做好工序外包管理,如果外包的工序是电镀、喷漆、焊接、成型等特殊工序
则必须按公司内部的特殊工序一样进行管控,包括现场监督工艺执行情况和年度确认。
3、工艺管理
要关注工艺文件的可执行性和现场操作者使用的工艺参数、方法与工艺文件要求的参数及操作方法的一致性。
4、不合格管理
⑴、所有不合格均要留下记录痕迹。
⑵、所有不合格的均必须要找出原因并进行仔细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如果采用8D形式进行分析则必须是完整的8D走完,不能只进行到3D,要杜绝只是换个货就结束的情况!
⑶、所有“让步”的权限应该明确,应该按问题物料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包括数量的多少)来逐步升级批准职位,不能全部由技术员、设计员说了算。
⑷、不合格处置或者物料让步放行之后,应该跟踪到成品装配、出厂直至顾客。
5、关于顾客信息的收集和利用问题
对顾客信息的收集不能只靠一张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要多渠道收集如:顾客来公司现场考查、审核信息,市场反馈的信息,顾客电话投诉或产品咨询的信息,到顾客现场进行服务或走访的信息,用户丢失的信息等均应该收集汇总、分析、利用。
6、统计技术应用不够,例如FMAEA等技术应该在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等
方面逐步进行培训、应用、推广。
7、记录管理
不能忽视记录的作用,对现场试验、检测、工艺、管理等形成的记录一是要真实记录,二是要对记录进行充分的收集、分析、利用,例如分析数据的离散性、一致性、发展趋势等,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善措施,促进体系或实物的持续改进。
(二)、有关E、S方面
1、吸收员工代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公司在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时,应该吸收员工代表参与,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与健康方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更要注意。
2、对GB/T28001:2011新标准理解还不到位。
公司主管部门及员工对GB/T28001:2011新标准理解还不到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还不规范,有些新进的设备的危险源未能做到全面识别,有些风险评价的级别与危险源级别不对应,在识别与评价时上下沟通不充分,很多部门的员工(包括一些部门领导)不了解本部门有哪些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
3、目标、指标还需要细化、量化。
有些列入管理方案的目标、指标不细化也没有量化,很难实施和考核;有些管理方案可以结合技改进行。
4、运行控制问题。
有些部门对日常检查、整改认识不到位,例如:办公场所的电源线、计算机连接线等较混乱,有缠绕暖气的现象;某些部门的固废分类很不好等等。
5、合规性评价问题。
很多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收集和评价;某些岗位的粉尘监测报告不能提供。
6、E、S相关培训问题。
E、S相关培训较少,效果也不好,要加大培训力度,可以组织有关新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
7.公司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宣贯问题。
公司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通OA或电子邮箱发至各部门,其中涉及各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有:有害固废、能源消耗、潜在火灾,涉及各部门的重大危险源有:电源插座或开关裸露漏电、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
但各部门均不清楚以上内容涉及本部门。
8.工业园区办公大楼地插式电源插座安全问题。
工业园区办公大楼全部采用地插式电源插座,大部分办公室电源线集束混乱,与多用插座同时置于员工脚边的地上,存在漏电和绊倒员工的安全隐患。
二、深圳公司:
1 抽查技术资料明细,所列GB14048.5-2001标准为过期标准。
2 抽查触点焊接确认报告,其不合格品要求≤0.2%,但触头焊接不合格率未按期统计。
3外包过程镀银属特殊过程,除按供应商程序按期评价外,尚应定期进行确认。
4现场观察触桥和触头电阻钎焊,工艺文件对焊片尺寸做出了规定,如焊片尺寸要求400:8.3*8.3,100:4.3*4.3,但手工剪切时很难保证,其焊片剪切尺寸大小不规则。
5 抽查潜在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AEA),其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判定依据尚不完善,后续措施尚未制订和实施。
6 合格供应商一览表中共有44家合格供应商,而2012年度供应商评审计划只列了40家。
三、上海公司:
1 实际工作中按流程进行管理,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下一步需考虑修
订体系文件,以便实际管控与体系文件相一致。
2 抽查GSM1-63/2、250/2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设计项目,其图纸校审时提出的较大变更未留下痕迹,建议增加校审卡。
3 供应商评价时输入资料不充分,如供应商现场评价记录未形成等。
4 顾客反馈问题有些形成了8D报告,有些8D报告不完整,有些未形成8D报告。
5 现场抽查GSW1-1600/1000A互感器线圈绕制,∮0.11漆包线绕制了1850匝,这与GST1600互感器生产制造过程卡片中第4条规定的200~1000A 绕制1820匝不相符。
GSI-3M-2000电源板焊接工艺要求温度调节在350℃,但实际焊接插件时是∮1.0的管件按450℃焊接,∮,0.5的管件按370℃焊接。
四、西安公司:
1 抽查三级文件、标准有效文件清单:作废文件和有效文件并列,不便查阅及使用;且个别作废文件未标注,如WI-107C-1112和WI3008B-1205文件未注明作废;个别标准未列入,如CNCA-01C-011:2007等。
2 抽查供应商评价发现,个别单位的相关资质未收集;个别供方现场评价表未填写,如中希合金公司。
3 现场抽查发现,DZX2-20/1P铁芯装配顺序为磁轭—弹簧—顶杆,然后与线圈骨架、铁芯装配,与工艺卡片要求不一致。
现场抽查GSB2-10/1P(C 型)20只瞬时、延时试验,其脱扣离散型较大,有的3S脱扣,有些5min尚未脱扣。
4 抽查原材料检验记录:2012-7-6日交检GSB2触头3300个,零部件检验卡片(STD.550.314-317)要求外观检验按Ⅲ 1.0执行,按要求应抽检
315个,实际抽检了125个。
5 抽查GSQ1000系列数字式交流电动机软启动器设计项目,其设计输入资料有缺失,如对国外样品的讨论、同行信息、样机测试等内容未整理归档,设计输入评审未留下痕迹。
6 ERP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同时也确定了供应商,但体现不出评审选择供应商的过程。
抽查了解到采购计划自动生成的采购数量也有不合理之处,有些库存量较大,有些库存量较少,需总结分析并调整。
五、人力资源部:
1、应补充员工心理、生理、技能等方面以及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描述过于笼统,应细化、明确,如重大危险源清单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天车、电梯、电动葫芦等特种设备失控等。
2 、有些指标应量化,如节能减排指标应明确或引用其他部门的考核指标;安全指标应量化,如无重伤、轻伤事件发生等。
3、废水监测报告中无总铬监测项目;未提供本审核年度(2011-8~2012-8月)厂界噪声和岗位尘毒噪监测报告。
4、法律法规清单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06/01日)、安全色(GB2893-200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等法规未更新,且缺少GBZ2.2-2007标准。
5、安全合规性评价未完全覆盖公司所识别的安全法律法规,如GBZ2.1~2.2-2007、GBZ1-2010标准等。
6、本年度内部审核资料中缺少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内审检查记录。
7、本年度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培训较少。
8、未提供公司员工代表名录。
9、很多部门领导和员工不了解本部门有哪些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或者存在识别不全、评级不合理等情况。
10、很多部门基本上是用部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调查表(不含公司最终评价)代替部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具体管控力度可能不够。
11、某些固废收集后如何处置在《管理方案》中没有规定。
12、有较多部门的应急预案中缺少人员分工或者联系方式。
13、部分目标指标值未量化、不具体、不明确。
14、危险源的辨识应综合设备的新旧程度、措施的有效性。
15、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已过期。
16、法律的合规性评价未全面覆盖。
六、金属件分厂:
1、应补充员工心理、生理、技能等方面的危险源辨识;
2、应明确万元产值能耗和零伤害等环境安全目标指标。
3 、线圈加工区应增设排烟系统。
4 、触头焊接区排烟系统应增加触头焊机停机时抽风关闭装置。
5、查看现场的对在制产品的转序活动,现场正在焊灭弧板,但转序卡上没有体现该产品的下一序应转向哪一工序。
实际的活动是在本序加工时,就写本序活动的名称,转入下一序后,再填写下一序活动的名称。
(此类现象在仪表公司也存在)
七、天顿电器公司:
1 应补充员工心理、生理、技能等方面的危险源辨识。
2 应明确万元产值能耗和零伤害等环境安全目标指标。
3 对巡检中发现不合格品,没有注明是金属件的问题,还是塑料件的问题。
4 对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没有填写具体的数据,只打√。
八、技术中心:
1、设计活动涉及的环境因素应在工艺、产品设计输入中得到体现,并设定目标,项目结题后应总结材料节约、节能等方面的数据。
2、现场查看2010年立项的1000A、2000A交流接触器的设计开发活动,在设计文件及工艺文件输出后,没有体现对其的评审活动,只是对文件进行会签。
而体系文件要求对其进行评审。
(此类现象在天顿公司也存在)
九、仪表公司:
1、缺少锡焊烟气的危险源辨识;列入技改项目的全自动波峰焊机可能涉及到的危险源没有辨识,技改项目责任书未提供。
公司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应传达到员工层面。
2、节约水资源指标应量化。
3、水表装配区有含铅锡焊产生的烟气,应加装抽风装置。
4、电表老化试验用线路布置较低,且没有设置隔离区。
5、对公司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环境因素未传达到基层员工。
6、部门员工代表为部门负责人,不妥。
7、焊接过程产生的烟气未列入危险源。
8、现场的产品堆放没有按具体的标识区域进行摆放,如在产品的合格区摆放着不合格的模块。
十、成套电气公司:
1、查看2012年7月6、10、11《低压成套装置质量跟踪检验卡》发现柜体两面对角线不一致、二次线号不全、母线制作和装配中分流螺钉长,电气间隙不够等。
但整改情况呢?整改后的检验没有记录。
2、查看顾客反馈意见、纠正预防措施单发现,2012.6.12供方天水长城电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批控制柜,供给西部超导项目、山西高平项目制造的1、GS-GCS电柜壳体中母线和电缆室没有用隔板分开;2、缺框架断路支撑梁、母线支撑梁、竖直母线无护板;
3、母线夹安装梁与左侧横梁安装高度尺寸不一致,使漏电距离达不到工艺要求等。
供方原因分析:1、主观认为无需加隔板,设计人员查询相关标准后,确认需加装隔板。
我方已安排人员加装2、属严重的设计问题3、生产人员未仔细审图。
外包壳体问题较多,如何控制?设计责任?外包方控制问题?
3、2012年又进行了环境因素的识别,但未见评价?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固废(箱体班、喷漆班),有害固废排放(哪些固废排放?),太简单了?不便于控制。
4、危险源识别评价表中未对控制措施进行分级,对变更(新增加了新设备(母线班7月份增加了一台数控折弯机),未识别评价?)未进行管理。
5、喷漆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未纳入到不可接受风险?气焊、气割时可能产生的爆炸(1级)未纳入?烧伤(1级)却未纳入到重大风险清单中。
6、目标、指标中节约电、水、气、汽、油?只对水、电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其余未统计?
7、提供的2010年岗位尘毒噪检测报告,未对喷漆岗位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2011、2012年的岗位尘毒噪检测报告未提供?
8、车间内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内垃圾没有区分?
9、目标指标,废水、废液的达标排放PH值6-9,但在喷漆班未见对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的相关证据。
10、废稀释剂桶、废硫酸桶的处置证据未提供。
11、箱体班的噪声没有识别;
12、氧气、乙炔使用现场没有使用、储存、保管说明及流程;
13、喷漆车间的废水处理记录不能提供,废水排放的测量没有记录;
14、表面处理前的废水排放表有固定格式,但没有使用,也没有填记;建议项:
15、固废回收点,应根据分厂固废特点张贴固废分类物种标识(如: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
十一、塑料件分厂:
好的方面:
1、每个班组都能够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在车间看板上显示出来,对可能对员工产生的危害,能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将其降到可接受,如,推动叉车是可能产生的砸脚,使用工具可能造成伤手,编制了操作指导书,并图示出来,让员工学习。
2、车间6S定置管理做的很好,使员工在清洁优美的环境中心情愉快
地工作。
3、车间各种标识与警示特别适用和清晰,使员工在生产现场就能受到
教育。
需改进问题:
1、环境因素无评价表?
2、危险源风险分等级已区分,但控制措施未分级?
3、危险源控制措施中,未按新标准的要求划分,重大危险源在新标准中改变说法,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4、新标准中还要求注意对员工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考虑,在记录中应体现出来;
5、包装袋上RoHs标志有错误。
6、生产过程记录中的注射压力、数量单位等与工艺卡片要求不统一。
十二、配件电器公司:
1、能够按照2011版要求,对新的技改项目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和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订控制措施。
2、风险分等级已区分,控制措施未分级?
3、危险源控制措施中,未按新标准的要求划分,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在新标准中改变说法,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4、提供的重要环境因素识别不清楚。
5、部门质量目标每月进行统计,对未实现的部分(如交货及时率)没有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措施改进。
6、设计开发过程的策划没有对评审、验证、确认的时机和方法做出安排,设计方案评审无结论,设计输入无记录。
7、新产品(LAY39-SD/SM双色信号灯和闪光蜂鸣器)设计输入资料不
全。
十三、生产部:
1、2012.03.31合同号:20120330S012 GSC1—1210 380V 400台交货日期:2012.4.1,但2012.4.1下达计划,开工日期:2012.4.6完工日期:2012.4.6?
2、风险分等级已区分,控制措施未分级?
3、危险源控制措施中,未按新标准的要求划分,重大危险源在新标准中改变说法,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十四、装配分厂:
好的方面:车间6S定置管理做的较好,车间清洁度较好。
改进问题:
1、风险分等级已区分,控制措施未分级?
2、危险源调查表中危险源的出处描写不清楚;
3、危险源控制措施中,未按新标准的要求划分,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在新标准中改变说法,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4、应急预案应该更加细化(将发生情况后,如何采取措施详细描述)十五、采购物资部:
1、应急措施未对人员的逃逸方面没有做出要求。
2、氰化钾库房现储存有氰化钾180Kg。
但允许储存量是50Kg,临界量100g
3、管理化学品的库管员没有取得上岗证。
4、各分厂上交的废油墨桶、废油漆桶、废稀释剂桶、废环己酮瓶等化学品容器和包装物处理记录没有提供。
5、油品库房的管理员不清楚油品库储存量和临界量?
6、没有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没有评价?
7、风险分等级已区分,但严重性与级别不匹配,控制措施未分级?
8、危险源调查表中级别和程度不匹配;
9、应急预案应该更加细化;(可以参考网上范本)
10、查看五金库房,发现库房内的冷轧钢板,铜板等受潮,使其生锈,库房屋顶有裂缝;
11、查看油品库,储存油品量有超标现象;
十六、信息化中心:
1、CRM系统站点登记申请表2012.2.2对外贸易部新增一名外贸员,需要新增CRM使用端口一个,新增人员:蔡娟外贸部部长:史肃泉分配权限人员:曲斌没有批准人员签字?
2、风险分等级已区分,控制措施未分级?
3、危险源调查表中应将废电池识别进去;
4、危险源控制措施中,未按新标准的要求划分,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在新标准中改变说法,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
十七、销售总公司:
1、销售公司每两个月提交一份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抽查2012年上半年报告,仅仅是对销售收入的汇总,缺乏对市场和产品需求的预期和前瞻性分析预测。
2、公司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仅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形式较单一;调查报告以各大销售片区的2、3份调查表信息为依据进行汇总分析,也缺少对日常获取的信息,包括售后服务反馈、经销商报告、业务损失等方面的数据分析。
3、成品库办公室电源线集束混乱置于地面,且在暖气片和暖气管道上缠绕,存在漏电安全隐患;一台打包机的电源插头破损,用塑料胶带捆扎固定,使用时存在触电安全隐患。
4、环境因素清单中,固废类有软盘,建议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不用软盘的情况下,识别时应取消,应及时更新环境因素清单。
5、部门领导不清楚涉及本部门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
6、特种设备操作证人力资源部收取进行审核。
Q方面:1.代理商在调查报告中没有反映;2.市场调研报告应了解顾客真实意愿的反馈,提供的市场分析太空洞,没有和企业的发展真实的结合。
十八、外贸部:
1、合同评审有滞后现象。
2、因该部门体系管理员请假休息,提供的ES资料不全,领导对情况不了解。
3、部门领导不清楚涉及本部门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
4、体系覆盖全员不够。
5、提供的资料发现去年外审问题未整改。
6、不能提供应急预案。
7、不能提供固废回收记录。
8、因资料不全,部门领导对情况不了解,外审员不能进行正常审核,临时终止。
十九、工装分厂:
1、工装生产质量统计报表中,每月都有数十次的让步接收记录,但分厂对让步原因没有进行统计分析。
2、生产过程出现的不合格品,只是在工艺过程卡上做了返工、返修处置,完工后工艺卡已销毁处理。
3、工序生产中有未经检验的产品流入下工序加工的现象。
4、成品批交检合格率分解目标值为98%,低于总公司目标值98.5%
5、查零部件质量检验记录,让步工序较多但没有进行统计分析。
6、机加工组铁屑收集桶内混有塑料袋、烟头、烟盒等杂物。
7、钳工班有一处输气管道没有及时关上。
8、应急预案中应急小组成员应有具体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等。
9、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应至少应保存3年。
10、机加工组铁屑收集桶内混有塑料袋、烟头、烟盒等杂物。
11、部门应急预案中缺少应急小组人员联系方式。
12、“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描述,没有数据支撑或量化的东西佐证,流于形式,没有做实。
13、危险源清单中有特种设备——天车,实际没有。
15、“管理方案”分厂和公司总部不对称。
二十、质量保证部:
1、查阅2012.8.17. 对GSC1-1201 接触器的抽验检验活动,该批产品150台,按抽样检验依据2TD.401.139 ~142,其中2.3条规定每2小时对检验合格的产品按S-2 AQL=2.5的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而实际上至进行一次抽检。
2、查看2012.8.20 对现场正在做JRS4-50357的动作特性试验,现场在按递增电流法进行地址特性试验。
但没有进行1.2Ie 2小时内的动作试验,而2TD.331.114检验文件规定,与递增电流法对比试验每2月进行一次,查阅该类产品前4月的1.2Ie 2小时内的动作试验,均无法体现对其动作特性的对比检验的数据。
3、材料试验室内一根电源线缠绕在暖气管道中。
二十一、企业管理部
该部门新购置了无氨晒图机,旧晒图机已封存停止使用,无氨气排放,
故部门危险源清单进行了更新,但公司汇总下发的全公司危险源清单中仍然有废气排放。
二十二、物业公司
1、维修组库房电源箱破损,电源线裸露未做绝缘处理,设置的灭火器存放箱内未配置灭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2、新建7#住宅楼“环评报告”没有提供。
3、、新建7#住宅楼工程承包协议书没有签约时间。
二十三、安全保卫部
1、工业园区地下消防泵房7块压力表(1.6MP5块,2.5MP2块)均没有检验标识,其中1块压力表指针断裂。
2、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中缺少人员具体分工和实际演练步骤的内容,不能如实反映实际演练情况。
(记录不可信!)同时也缺少经过演练后,参加人员收到了那些训练、掌握了哪些技能的评价,也缺少对应急预案是否可行的评价。
对应急演练报告的建议:组织应急演练,通过三个环节进行实施,即:1、下发演练计划;2、描述实施过程;
3、进行演练评价。
二十四、设备动力部
1、工业园区地下螺杆式空压机产生的含油废水直接排入地沟,排放后将造成环境污染。
2、各种特种设备的检测、检定、鉴定报告,建议复印一份留到本部门。
3、部门人员对本部门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不了解。
4、部门重大危险源识别不全面。
5、应急预案中应急小组成员要有具体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
应急小组人员的职责不明确,需进一步完善。
6、应急演练应细化,有时效性。
二十五、财务部
1、部门危险源中应加入“人的不安全行为”。
2、要关注人力资源部统一下发的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并进行控制。
二十六、审计资信部
1、部门危险源中应加入“人的不安全行为”。
2、要关注人力资源部统一下发的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并进行控制。
二十七、党委工作部:
1、危险源清单中识别了“职工上班途中”,建议“职工上下班途中”。
2、危险源清单中没有公司识别的各部门重大危险源——电源插座裸露漏电。
3、环境因素清单中“废文具”,建议具体到文具名称,避免模糊用语。
4、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中的控制措施建议更具体一点,比如程序文件,最好明确到程序文件名称。
亮点:
从今年开始,将管理评审时间从一贯的每年七、八月份外审之前,调整到每年的元月初,在总经理办公会及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下达之前进行,将管理评审确定的改进项和资源、成本控制需求等,通过生产经营计划和绩效考核逐一落实,真正实现三大体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