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不止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不止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1、资成汤
【处方】人参白芍扁豆山药茯神各3克丹参2.4克橘红1.8克甘草1.5克莲肉4.5克檀香0.9克
【功能主治】养心健脾。
治虚劳心脾两虚,遗精盗汗,食少泄泻,血不归经,女子崩漏不止,不任耆、术、归、地者。
【用法用量】用雄健无病猪肚1具,酒洗磨净,煮取清汤煎药。
或为丸亦可。
虚热者,加丹皮,地骨皮;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便血失血者,加地榆、续断;小水不利者,加车前子;痰多者,加贝母。
【备注】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猪肚大健脾胃,茯神、丹参滋养心阴,扁豆,山药培补脾元,白芍缓肝,甘草补土,佐以莲肉合丹参而交通心肾,加以檀香佐陈皮而芬香醒脾。
合而用之,则脾胃之气上行心肺,下通肝肾,一滋心阴,一理脾元,既能壮子,又能益母。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
2、神仙聚宝丹
【处方】没药(别研)琥珀(别研)木香(煨,冷取末)当归(洗,焙,取末)各30克辰砂麝香(别研)各3克滴乳0.3克(一方作7.5克)
【炮制】上研令细和停,滴冷熟水捣为圆,每一两作一十五圆。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或成坚瘕,及血气攻注,腹胁疼痛,小腹急胀,或时虚鸣,面色痿黄,肢体浮肿,经候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或下白水,时发虚热,盗汗羸瘦。
此药不问胎前、产后、室女,并宜服之。
常服安心神,去邪气,逐败血,养新血,令人有子。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酒磨下。
胎息不顺,腹内疼痛,一切难产,温酒和童子小便磨下。
产后血晕,败血奔心,口噤,舌强,或恶露未尽,发渴面浮,煎乌梅汤和童子小便磨下。
产后气力虚羸,诸药不能速效,用童子小便磨下。
室女经候不调,每服半圆,温酒磨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3、温清饮
【处方】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4.5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行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4、禹余粮丸
【别名】紫石英丸(《普济本事方》卷十)。
【处方】禹余粮30~60克(烧,醋淬七遍)龙骨30克紫石英30克(细研,水飞过)人参15克(去芦头)桂心15克川乌头15克(炮裂,去皮、脐)泽泻30克桑寄生30克川椒30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石斛30克(去根,锉)当归30克(锉,微炒)杜仲30克(去皱皮,炙微黄,锉)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微锉,去皱皮,炙干)远志15克(去心)五味子15克牡蛎30克(烧为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崩漏不止,面色萎黄,肢体消瘦。
【用法用量】晚饭前以热酒下2~3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5、镇宫丸
【处方】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紫石英(火煅,醋淬七次)禹余粮(火煅、醋淬七次)附子(醋炙)各60克阳起石(煅红,细研)芎藭鹿茸(燎去毛,醋蒸,焙)茯神(去木)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子)蒲黄(炒)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血竭(别研)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崩漏不止,或下五色,或赤白不定,或如豆汁,或状若豚肝,或下瘀血,脐腹胀痛,头晕眼花,久久不止,令人黄瘦,口干胸烦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6、钟乳白泽圆
【处方】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别研),各一两;阳起石(煅令通红.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钟乳粉二两,麝香(别研)一钱。
【炮制】十和匀,滴水搜成剂,分作六十圆。
【功能主治】治丈夫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真气不足,元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顿衰,头目眩晕,耳内虚鸣,心腹急痛,气逆呕吐,痰嗽喘促,胸膈胀闷,脾泄下痢,遗精便浊,厥冷自汗,脉微欲绝。
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面无颜色,饮食不进。
但是一切虚劳之疾,并宜服之。
久服补益精血,助阳消阴,安心神,定魂魄,延年增寿,起死回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盏,煎化及七分盏,空心热服,如急病,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酒煎附子四神丹
【别名】四神附子煎、沉酒煎附子四神丹、四神附子丹
【处方】水窟雄黄半斤,雌黄半斤,辰砂半斤,透明硫黄半斤(上别研水飞过,渗干,再同研匀。
用烧药盒子1个,看大小用。
临时先以牡丹根皮,烧烟熏盒子,令酽烟气黑黄色,入前四物在内,约留药盒子口下及1指,以醋调腊茶作饼子盖定,与盒子口缝平,用赤石脂泥固济盒子,用盒盖子盖之,令严,却用纸筋盐泥通裹盒子,固济约厚1寸,放令极干。
初用炭火烧热,次加少火烧合通赤,常约令火5斤以来,渐渐添火气,小却添至5斤以来,照顾勿令炭厚薄不一,
可添至三秤得济,去火渐令冷,入在地坑内,深1尺以上,用好黄土盖之。
候3日取出,打破盒子,取药研细,约30两。
)别入:胡椒末7两,荜茇末7两,真赤石脂末3两,好官桂心末6两,附子(及6钱以上者,炮,去皮脐,取末)12两。
【制法】上以好法酒1斗,熬至3升,然后入附子末为糊,和前药为丸,如鸡头子大,留少酒膏,恐药干。
候干。
【功能主治】升降阴阳,顺正祛邪,消风冷痰涎,散结伏滞气,通利关节,破瘀败凝涩奔冲失经之血,接助真气,生续脉息,补肾经不足,和膀胱小肠,秘精固气,定喘止逆,压烦燥,养胃气。
主小儿慢惊,一切虚冷之疾。
五脏亏损,下虚上壅,胸中痰饮,脐腹冷积,奔豚气冲,上下循环,攻刺疼痛,脾寒冷汗,中风痿痹,精神昏乱,霍乱吐泻,手足逆冷,阴毒伤寒,四肢厥逆,形寒恶风,向暗睡卧,乍寒乍乱。
妇人产后诸疾,血气逆潮,迷闷欲绝,赤白带下,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四神附子煎(《传信适用方》卷二)、沉酒煎附子四神丹、四神附子丹(《普济方》卷二二五)。
如觉热渴,即加木香、桂末1钱,同和服之。
【注意】如有固冷陈寒,宜常久服饵。
如病安愈,不得多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李安仁方
8、金华散
【处方】玄胡索1两,瞿麦1两,当归1两,牡丹皮1两,干葛1两,石膏2两,蒲黄半两,桂心3分,威灵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后热,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经候不通。
【用法用量】凡方中云分者,二钱五分也。
【临床应用】崩漏:仆常疗一妇人,崩漏暴下,诸医投姜、桂、附子等药,服之愈甚。
召余诊之,六脉紧数,遂用此药兼《局方》龙脑鸡苏丸,数服即安。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9、解毒四物汤
【别名】温清饮
【处方】黄连1钱,黄柏1钱,黄芩1钱,山栀子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温清饮(《宋氏女科》)。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
10、加味吴茱萸汤
【处方】半夏2钱,吴茱萸1钱半,当归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干姜1钱,白茯苓1钱,苦梗1钱,南木香1钱,防风1钱,牡丹皮1钱,甘草1钱,官桂半钱,北细辛半钱。
【功能主治】冲任虚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脉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怯,肌肉不泽。
【用法用量】上作1服。
水2钟,加生姜3片,红枣1枚,煎至1钟,食前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一
11、黄连解毒汤
【处方】川连、黄柏、黄芩、山栀、连翘。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12、槐子散
【处方】槐子(炒黄)、管仲(炒黄)各等分。
【制法】上共为末。
【功能主治】血淋,并妇人血山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严醋1钟,煎滚3-5沸,去滓温服。
【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13、芳香散
【处方】香白芷1两半,龙骨1两,荆芥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米饮汤调亦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14、阿胶丸
【处方】阿胶3两(蒲黄炒灰),丹参1两半(炒黑),川芎1两,鹿茸3两(炙灰),续断3两(炒灰),赤石腊3两(醋煅),龙骨3两(煅灰),当归3两,乌贼骨3两(煅)。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崩漏不止,不能乳子,脉软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米饮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任阳亏损,冲血妄行,故崩漏不止,不能乳子焉。
阿胶补阴益血以除崩漏,丹参去宿生新以和血脉,川芎行血海以升阳,当归养血脉以归经,赤石脂涩血定崩漏,鹿茸灰壮阳止血崩,白龙骨涩虚脱,乌贼骨止漏经,续断灰续经脉以止崩漏也。
蜜丸以润之,饮下以和之,使经血内充,则冲任完复,而经气固密,血不妄行。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15、金华散
【处方】当归3两(醋炒),蒲黄1两半(炒黑),干姜6钱(炮黑),桂心6钱(炒黑),黄连6钱(炒黑),石膏6钱(煨过),灵仙6钱(炒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崩腹痛,脉数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
【各家论述】冷热不调,血瘀冲任,故腹痛心烦,暴崩不止焉。
姜、桂温冲任之寒,膏、连平肝胃之热;当归醋炒,养血归经;蒲黄炒黑,破瘀止血;灵仙走经络以调经也。
为散,以散其瘀;饮下,以和其胃,使胃气调和,则冷热无不调,而血无瘀逆之患,何烦痛不除,暴崩不止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16、解毒槟榔丸
【处方】槟榔1两,黄连1两,青皮1两,陈皮(去白)1两,木香1两,沉香1两,巴戟(酒浸,去心)1两,当归1两,广荗(火炮)1两,枳壳(炮,去瓤)1两,香附子(炒)1两,甘草(去皮炙)1两,大黄1两,黄柏3两,牵牛头末4两。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抑上奉下,壮阳,强筋骨,添髓,起阳道,益子精,益寿。
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阳,散郁结,活气血,发痛消痒,调血脉。
主心火有余,肾水不足,上实下虚,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大便脓血闭涩,风壅精热,口苦烦燥,涕唾稠,咳嗽,血溺血崩,腹胀气满,手足痿弱,四肢无力,面色痿黄;及酒疸食黄,宿食不消,口苦生疮,骨蒸肺痿,寒热往来;疟疾,肠风,痔漏,症瘕血积,成块硬积,诸恶疮疔肿,背疔疽疮;四方人不服水土,伤寒结胸;妇人赤白带下,血崩漏不止,血胎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或40-50丸;调血脉,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温酒亦可,食后食前,量病上下。
急宜多服,速利三五行为妙。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九
17、加减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15克麦门冬干姜白茯苓牡丹皮南木香苦梗各9克甘草10.5克当归15克北细辛4.5克防风官桂各0.3克半夏21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姜1片、枣1枚,水煎,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18、补中养胃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蜜炙)1钱,当归头1钱,侧柏叶(炒)
1钱,生地黄1钱,炙甘草5分,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
【功能主治】崩漏不止,气血皆虚。
【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食前服。
血晕,加荆芥、泽兰叶各8分;虚汗,加黄耆(蜜炙)1钱,酸枣仁8分;崩中日久,白带不止,加龙骨、牡蛎粉各1钱;血崩日久不止,加棕桐皮(陈败者良,烧灰存性)、新丝棉(烧灰存性)各1钱;血得热则崩不止,唇干咽燥,大小便闭结,加黄连、黄芩、山栀(俱酒炒)各5分;血多而紫如泥,凝块,亦加黄连、黄芩、山栀(俱酒炒)各5分。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19、赤龙丹
【处方】禹余粮(煅)、乌贼骨、鹿茸(酒炙)、龙骨、干姜、当归、石燕子(煅)、阿胶(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崩漏不止,余血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温酒送下,艾醋汤亦得。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20、【别名】樗白汤
【处方】樗白皮(即臭椿)2钱,枯芩1钱5分,熟地黄1钱,当归头1钱5分,地榆1钱,川芎1钱,芍药8分,生地黄7分,伏龙肝1钱,南艾叶6分(炒)。
【功能主治】崩漏不止,血下无度。
【用法用量】樗白汤(《回春》卷六)。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
21、大圣散
【处方】槐鹅(炒令黄色)2两,赤石脂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崩漏不止,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22、丁香胶艾汤
【处方】熟地黄白芍药各0.9克川芎丁香各1.2克阿胶1.8克生艾叶3克当归3.6克
【功能主治】主劳役饮食不节,以致心气不足,崩漏不止,自觉脐下如冰,欲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带量多,时有鲜血,右尺脉时微洪者。
【用法用量】上药(除阿胶)为末,用水1.5升,煎作200毫升,去滓,入阿胶,微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23、补阴丹
【别名】补阴丸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7两半,生干地黄7两半,白术5两,苍术5两(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两,牡丹皮10两,当归(洗,焙)10两,秦艽10两,细辛(去叶土)7两,蚕退纸(烧灰留性)7两,肉桂(去粗皮)8两,甘草(炙)6两半,大豆黄卷(焙干称,炒烟出)6两半,枳壳(麸炒,去瓤)6两,陈橘皮(去白)6两,羌活(去芦头)5两,香白芷5两,干姜(炮)5两,糯米3升(炒黑色,炒烟出),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润肌体,悦颜色,调荣卫,逐风寒,进饮食。
主妇人百疾,或经候不匀,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脐腹作痛,潮热往来,虚烦自汗,中满气短,呕哕不时,肢体酸疼,不思饮食,日渐瘦弱。
【用法用量】补阴丸(《女科百问》卷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24、必效散
【处方】棕皮(烧)2两,木贼(去节,烧存性)2两,麝香1钱(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及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酒调下。
【摘录】《产乳备要》
25、八珍散
【别名】八物汤、八珍汤
【处方】当归(去芦)1两,川芎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
【药理作用】促进急性贫血的血细胞再生《中医药研究参考》(1976;5:29):八珍汤与四物汤药理研究发现,两方均能促进急性贫血的血细胞再生,其主要表现在网状红细胞的转变成熟过程,尤以八珍汤作用较显着。
本方能促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并维持一定时间,而且对机体整个机能状态也有改善,说明急性大量失血时,气血双补较之单纯养血补血为佳。
【功能主治】调畅营卫,滋养气血,能补虚损。
进美饮食,退虚热。
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妇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胎萎不长,或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者。
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
妇人脏躁,自笑自哭。
伤损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
气血俱虚,口舌生疮,或齿龈肿溃,恶寒发热,或烦躁作渴,胸胁作胀,或便血吐血,盗汗自汗。
肝脾气血俱虚,不能养筋,以致筋挛骨痛,或不能行履,或发热晡热,寒热往来。
溃疡。
妇人胎产崩漏。
眩晕昏惯,或大便不实,小便淋赤。
【用法用量】八物汤(《医学正传》卷三)、八珍汤(《外科发挥》卷二)。
本方改为丸剂,名“女科八珍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又名“八珍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各家论述】1.《医方考》: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
人之身,气血而已。
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
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
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
2.《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四君、四物合为八珍,按之药理功能,
可谓四君气药,能助脾阳;四物血药,能养脾阴。
一属于气,一属于血。
只可专主脾胃讲,决不能泛泛然谓四君补气,四物补血。
【临床应用】1.血枯:一妇人久患血崩,肢体消瘦,饮食到口,但闻腥臊,口出津液,强食少许,腹中作胀,此血枯之症,肺肝脾亏损之患,用八珍汤、乌贼骨丸,兼服两月而经行,百余剂而康宁如旧矣。
2.习惯性流产:用加味八珍汤防治习惯性流产38例,全部治愈。
患者年龄一般多在二十五至三十岁之间,流产次数最少为二胎,最多为五胎。
治疗方药:八珍汤加砂仁,紫苏。
如气虚,加黄耆;血虚,加阿胶;虚火盛而呕者,加黄芩、竹茹;虚火引起咽干口燥者,去熟地,加生地、玉竹。
【摘录】《瑞竹堂方》卷四
26、白附子丸
【处方】白附子4两,附子2两,黄狗骨头4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年崩漏不止,诸药不效,脉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与伏龙肝散兼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三
27、白矾丸
【处方】白矾灰1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狗头骨灰2两。
【制法】上为末,以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退冷,暖血海。
主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脐腹冷痛,面色萎黄,日渐虚损;妇人血脏久冷,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注意】忌生冷、毒物。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