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频SAR运动目标成像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新教育中的教师素质
时代的日新月异,科技的迅猛发展,呼唤着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的人将无法成为今后世界的主人,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者。

当创新教育以锐不可当之势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做?
一、更新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要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使自身更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营造全新的知识结构,因为它是人们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

(1)对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的重新系统地学习,尤其是对于本专业中最先进科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再将所学到得知识和理论溶入今后的教学中,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创新进取的动力源泉。

(2)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通晓现代教学论的一般规律,了解教学实质,从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科学地安排设计课堂教学。

下功夫学习和研究新时期学生心理,把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非智力活动的背景上。

(3)注意语、数、理等相关学科及现代化电教手段的学习和掌握。

现代科学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一方面分类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间的广泛渗透,产生了许多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也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思维。

(4)“实验是化学的生命”。

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实验技能。

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自己改进和设计适合于教学的实验方案,想方设法完成教材中的每个实验,能够运用可靠的化学实验事实得出规律和结论。

要有良好的实验作风和实验习惯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

二、结合学科特点,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抓住课堂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转变:
1.营造和谐氛围,发挥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效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看、听、写、说。

有许
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温馨、和谐、平等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思维,主动质疑。

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议论,作为教师,一定要对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并积极引导,激活他们的思维,在相互帮助中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当然,在学生积极的叙说中教师应把握全局,防止内容偏离主题,影响教学进度。

还应耳听八方,及时捕捉学生叙说中闪现出的思维灵感和更深层次的问题,注意分析学生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的设计顺着学生的思路发展而深入下去,不断的使教学适应人的发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重视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苯酚”一节中苯酚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苯酚溶于水,观察并记录,说明什么?②取所得混合物加热,观察并记录,说明什么?③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说明什么?完成方程式。

④将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物质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稀硫酸,另一份中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并记录,说明什么?完成方程式。

如此步步设疑层层深入,较好地使学生独立地完成了关于苯酚的溶解性、苯酚的酸性的学习。

在完成苯酚钠跟二氧化碳化反应的方程式时,出现了两种情况:
2C6H5ONa + CO2 + H2O → 2 C6H5OH + Na2CO3
C6H5ONa + CO2 + H2O → C6H5OH + NaHCO3
学生多认为这是由于CO2用量不同造成的,两种写法都正确,此时也不急于做出判定,而是请学生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予以证实。

很快有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方案——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如果浊液变澄清,证明苯酚跟Na2CO3能反应,则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时只能生成NaHCO3与CO2用量无关。

如果浊液无变化,则说明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时产物与CO2用量有关。

有的学生又提出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如果浊液变澄清,可能是稀释造成的,为此应做对照实验。

确实,学生们考虑问题的全面周到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精选习题,充分发挥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的一种求异思维方式。

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它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不墨守成规,有利于将人们的思维引向探索未知,发明和创造出新事物。

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

习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习题教学亦应在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上发挥作用。

(1)多采用正误判断题,做这类题有利于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探索新知识、新方法,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发展判断力和想象力。

如改错题、是非题、
某些选择题、实验中的误差分析题等等。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教学中应用广泛,能充分检验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理解知识时的思维弱点。

(2)多采用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题,培养发散思维。

(3)采用一题多变,对习题的题设条件或结论进行适当改变,构造出一系列新题目,训练创造思维。

如将某些计算题中的数字改为字母,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变单一反应为多个反应,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同时利用有机合成题、物质推断题、信息迁移题、实验设计题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标新立异。

训练思维的多相性和创造性。

充分相信学生吧!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只要我们下功夫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正确引导,创新教育决非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1998.11
[2]《化学教学》19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