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4第1单元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课件(30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A项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未标明聚集状态;
C项中ΔH的单位不正确;
D项中为放热反应,ΔH符号应为“-”。
思维启迪——“四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2)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3)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4)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1 2
O2(g)===H2O(l)
ΔH=-285.8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
在25 ℃、101 kPa下,1 mol气态H2与12 mol 气态O2反应生成 1 mol液态水 时,
放出 的热量是285.8 kJ。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 示其 物质的量 ,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2)标注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没有特殊说明是指25 ℃、101 kPa,该条件可以不 标注,但其他条件必须标注。 (3)标注各物质聚集状态。在物质后面用括号标注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 “ g ”,液体用“ l ”,固体用“ s ”,溶液用“ aq ”。 (4) 标 注 ΔH 的 正 负 。 化 学 方 程 式 后 面 空 一 格 标 注 ΔH , 若 为 放 热 反 应 , ΔH 为 “ - ”;若为吸热反应,ΔH为“ + ”。 (5)计算ΔH的数值。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ΔH单 位是 kJ·mol-1 。
第1章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HEXINSUYANGFAZHANMUBIAO
1.变化观念: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 相互转化的观念,理解焓变的含义、表示方法。 2.模型认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 维模型,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新知导学 启迪思维 探究规律
达标检测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知导学
1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 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 能量 的物理量,符号为 H 。 2.反应焓变 (1)定义: 反应产物 的总焓与 反应物 的总焓之差。 (2)表达式及单位 表达式:ΔH= 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 单位: kJ·mol-1 (或J·mol-1)。
归纳总结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常见误区 ①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明反应条件(如“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不再用“↑”“↓”来标记气体生成物和难溶生成物。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可逆反应中用“ ”),即便是有机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中也不用“―→”。 (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若化学计量数 加倍,则ΔH的数值也要加倍。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则ΔH1>ΔH2。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的变化 和 反应的焓变 同时表示出来的式子。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 物质的变化 ,还表明了 焓变(能量变化) 。
(3)实例:H2(g)+
例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SO2+O2
催化剂 加热
2SO3
ΔH=-196.6 kJ·mol-1
√B.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
D.C(s)+O2(g)=== CO2(g) ΔH=393.5 kJ·mol-1
相关链接 1.反应焓变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关系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
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
ΔH<0
ΔH>0
图示
2.反应焓变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
ΔH=E1-E2 E1>E2 E1<E2
ΔH>0 ΔH<0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例1 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焓变示意图
吸热
放热
3.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在 等压 条件下,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 热能 时,焓变与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 ΔH=Qp 。
归纳总结
(1)相同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值不同。 (2)化学反应中焓变不为0。 (3)焓变(ΔH)的计算方法 ①ΔH=H总(生成物)-H总(反应物) ②ΔH=E总(断键吸收总能量)-E总(成键释放总能量)
例3 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1 mol C(石墨,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 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石墨,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
解析 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除需标明状态还需标明其名称(因为结构不同, 具有的能量不同),如金刚石应表示为“C(金刚石,s)”。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则ΔH1>ΔH2 D.CO(g)+H2O(g)===CO2(g)+H2(g) ΔH>0
思维启迪——反应焓变的大小比较 (1)同温同压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 ①同一反应物的反应物状态不同: 如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②同一反应物的生成物状态不同: 如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则ΔH1>ΔH2。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
物质的量越多,对于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于吸热反应,吸热越
多,ΔH越大。
如H2(g)+Cl2(g)===2HCl(g) ΔH1;
2H2(g)+2Cl2(g)===4HCl(g) ΔH2;则ΔH1>ΔH2。
(3)ΔH的符号不同
如:CaCO3(s)
△ =====
CaO(s)+CO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