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病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本院发生的32例产后出血患者病因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及产时产后给予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并针对原因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结论重视产前、产时出血的高危因素,产时给予严密监护,及时发现产后出血,针对原因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标签: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其中尤以产后2h内出血为多见,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发生在产后2h之内[1]。
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孕产妇的体质不同而异。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存活者可因休克时间过长导致希恩综合征。
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住院产妇1453例,其中共发生产后出血32例,占产妇总数的
2.2%;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0.6)岁;孕期37~41w,平均孕期(39±0.2)w;经阴道分娩者23例,占出血总数的72%,以产后2h内出血者多见。
32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其中经产妇6例,有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7例,妊高症患者3例,乙肝合并妊娠3例。
产后2h内出血者25例,占79%。
阴道产24例,占75%,剖宫产12例。
出血量500~1500ml者28例,占87.5%;出血量1500~2000ml者3例,出血量>2000ml者1例。
1.2原因25例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占78%;5例因胎盘因素所致;3例为软产道损伤所致;1例为贫血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所致。
1.3出血量计算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部放置消毒盘收集产道出血并计量,在分娩过程中用纱布浸血计算法估计出血量。
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吸净羊水后更换收集瓶计量。
2产程观察与护理
2.1产前监测
2.1.1建立孕产妇系统管理手册,定期产前检查,详细询问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
指导孕妇自我监护,督促其定期到医院检查并提前入院待产。
2.1.2正确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及骨盆情况。
通过”四步触诊”及数据测量,评估胎儿大小、胎方位、骨盆大小及产道有无异常等,初步决定分娩方式。
2.1.3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产妇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
对有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前置胎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按Nesbitt评分指标进行评分,小于70分者,应列入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加强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监测,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2.2 产时护理设立温馨的待产室,让有经验的助产士及家属陪伴孕妇度过分娩过程,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2.2.1科学管理产程第一产程严密观察。
入院后仔细阅读孕产妇管理手册,了解孕期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及胎心,给予左侧卧位,必要时吸氧。
遵医嘱合理静滴催产素缩短产程,可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由10%下降至6%[2]。
严密监护产程进展,适时做肛查,综合判断产力与产道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纠正。
2.2.2第二产程科学接生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协助孕妇上产床,做好接产准备。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评估会阴部发育情况,正确保护会阴。
如遇急产、巨大产儿、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以避免胎头娩出过速。
在胎儿后肩娩出后,立即给予催产素10~20U肌注,增强宫缩,减少出血。
仔细检查软产道,对急产、手术助产、妊高征、软产道异常患者更应注意是否有软产道裂伤。
2.2.3第三产程认真检查正确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协助胎盘娩出。
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对有流产史及妊娠早期有阴道流血者更应注意。
避免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时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以免引起胎盘部分剥离而出血或拉断脐带,甚至造成子宫内翻。
2.3产后护理
2.3.1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应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充盈。
每15~30min定期按摩子宫,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这时如出血量超过200 ml应积极寻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3]。
2.3.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产妇产后较疲劳,易入睡,往往忽视自身流血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观察血压、脉搏。
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病状,如面色及口唇极度苍白,出冷汗、脉压缩小、呼吸浅快、呻吟、四肢冰冷等征象。
3产后出血的护理
原则:及时查找原因,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
休克;防止感染。
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同时观察止血效果。
3.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出血特点是出血为阵发性,色泽暗红,子宫大而软,轮廓不清,子宫按摩后收缩变硬,伴大量血块排出,停止按摩又变软。
立即按摩子宫,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促进子宫收缩。
同时应用宫缩剂,可肌注缩宫素10u~20u或麦角新碱0.2~0.4mg(心脏病、高血压慎用),必要时做好实施宫腔填塞或盆腔血管结扎术的准备。
3.2胎盘因素所致的出血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是否有膀胱充盈,必要时做好刮宫准备。
①胎盘嵌顿,立即(导尿)排空膀胱,配合麻醉师给予麻醉镇静剂,待松解后徒手协助胎盘娩出。
②胎盘部分粘连,在无菌操作下,徒手剥离胎盘,取出胎盘和残留的胎盘组织。
③胎盘胎膜残留者,可协助医师实行钳刮术或刮宫术。
④胎盘植入者,应立即做好腹部手术的准备,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3软产道撕裂所致的出血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出血,血液颜色鲜红,能自凝。
认真检查产道(会阴、阴道、宫颈、子宫下段)撕裂情况,注意是否有血管破裂出血,立即钳扎后缝合。
缝合时应按解剖关系对整齐,逐层缝合,缝合完毕常规做肛查。
3.4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特点是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血液不能自凝。
孕妇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等必须高度注意。
若发现出血不凝,伤口出血不止等,立即通知医生,抽血作凝血功能检查,尽快开通静脉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等。
3.5失血性休克急救干预产后出血引起血容量迅速减少,产妇主诉口渴、心慌、头晕或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哈欠、呼吸急促甚至烦躁不安为休克征象。
护士应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纠正休克,积极预防感染配合急救。
选择粗而直的血管,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及时、有效、持续地吸氧(氧流量46L/min);密切注意产妇的神志、表情、体温、血压、呼吸、尿量、皮肤颜色、四肢末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详尽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每小时尿量应不低于30ml为宜;保持平卧,必要时头低足高位,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调节室温至27~32℃,尽量减少对产妇的暴露,给予输注加温后的液体及复温后的血制品。
4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产前及产时进行有效地预防干预密切相关[4]。
重视产前检查与健康宣教,对高危妊娠者积极治疗,加强监测、监管,必要时果断采取干预措施。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科学接生。
产时、产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认真查找分析原因,针对原因给予有效的干预护理可有效减少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护理人员要熟知产后出血的救护措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为抢救成功赢得机会,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7.
[2]吴丽,李琦琳.浅谈产后出血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9):1215.
[3]郝力.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与处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7.
[4]左月英,韦卉.产后出血药物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9):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