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
B.在第20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在第10~25 min该物质温度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6、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
7、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多选题
8、如图为质量相等的M、N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是晶体,N是非晶体
B.N可能是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C.N物质在2~7min之间温度不变,不吸热
D.在第5min,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9、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大
B.小明加热6min时水开始沸腾
C.小明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D.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吸热
综合题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
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根据已学知识晶体凝固的条件是:________。

由上表可知混合液中,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的
过程中,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A.30%B.40%C.60%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

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
蒸气越少,则空气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但是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体积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

相对温度(RH)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例如,10o C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

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

如图所示。

干湿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一支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盖,称为湿球温度计。

两支温度计放在相网的
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两支温度计出现一定的示数差。

相对湿度可以通过相对
湿度表格(如表)中的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查找出。

表格中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
差两项数据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温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在45~55%的相对温度下,人感觉呼吸最舒适。

(1) 湿度是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_____多少的物理量;
(2) 依据文中所说“10o C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此温度下1m3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g,则相对湿度是_____%;
(3) 在相同的空气中,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低的原因是_____;
(4) 一定气温下,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_____;
A.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干燥
B.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C.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D.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湖湿
(5)在相同的空气中,当温度计的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

_____时,人体感觉呼吸比较舒适。

A.10o C和14o C
B.14o C和9o C
C.20o C和16o C
D.24o C和22o C
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_014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A.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
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
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AC.分析图像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AC不符合题意;B.在第20 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B不符合题意;
D.在第10~25 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正确;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
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C
解析:
A.由图象知,M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N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BCD.由图象知,N熔化温度为0,即其熔点为0,冰在标准大气压下,其熔点也为0,所以N可能是冰,它在第2min开始熔化,至第7min熔化完成,历时5min,第5min还是在熔化,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上,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

9、答案:ACD
解析:
A.水的质量越大,加热到沸腾所需的热量越多,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加热的水质量大,故A正确;
B.由图象乙可知,小明加热3min时水开始沸腾,故B不正确;
C.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是水中形成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此时水需要继续吸热,故D正确。

故选ACD。

10、答案:BC
解析: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A错误;
B.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正确;
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BC。

11、答案:达到凝固点,且不断放热先降后升 B 变高水分蒸发,防冻液含量变高,沸点变高
解析:
(1)[1][2]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且不断放热;从图中的数据可知,凝固点先由-17℃降低,最低能降到-49℃,然后慢慢上升,上升到-28℃,故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先降后升。

(2)[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
低10~15℃,故凝固点在-25~30℃,由于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故选40%即可,故选B。

(3)[4][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是由于水分在挥发,而防冻液不易挥发,故防冻液的含
量会升高,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防冻液的含量越高,混合液的沸点越高;其原因为水分蒸发,防冻液含量变高,沸点变高。

12、答案:水蒸气 25% 水蒸发吸热 C B
解析:
(1)[1] 由文章第一句话可知,湿度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2)[2] 水蒸气含量为8g时,相对湿度为100%,故水蒸气含量为2g时,相对湿度为
2g
×100%=25%
8g
(3)[3] 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会吸热,故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会比干球温度计低。

(4)[4]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即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故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故选C。

(5)[5]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呼吸最舒适,在表格中干球温度为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和干球温度为1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以及干球温度为1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5℃时满足条件,故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5℃、1℃和10℃、6℃以及15℃、10℃时,故B最接近。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