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新·抗战时期谭旦冏画笔下的自贡盐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谭旦冏画笔下的自贡盐场
钟永新
2013年5月参加宜宾儒学论坛,观摩纪录片《唐君毅》拍摄方案研讨,所获《宜宾文化抗战三部曲》资料,发现有著名艺术史家谭旦冏所绘自流井盐场的水彩画资料,甚为珍贵,特收录之。

“这些水彩画画的是四川自贡,作者是谭旦冏,画的是啥呢?
四川自流井制盐就是土法制盐,谭旦冏绘画功夫在调查中派上了用场。

那时的照片还是黑白的,有的东西需要真实的表现颜色,就只能靠水彩画。

绘画还不受表现空间的限制,盐场规模太大,照片拍不完,绘画就可以把它们全部画下来。

自贡制盐的历史非常悠久,东汉时期就开始了凿井制盐,清朝时期达到高峰。

抗战时期,沿海地区盐场被日军占领,自贡盐业承担了保障西南地区食盐的重任,产量占到全国的七分之一。

这口盐井叫“燊海井”,是清朝时期开凿的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的井。

利用人工动力打超千米的深井,说明那时的科技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谭旦冏对利用人工动力开凿超深盐井,进行了非常详尽地考察。

他向李济汇报自贡的盐业调查时说:“此间工作,大都外表简陋,内部却枝节繁多,精粹亦多。

欲以调查上得以相当的完备,将重要部分弄得较为彻底,则时间上之延长似不可免。

”对自贡的盐业调查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谭旦冏的大儿子在自贡出生了,这天正好日本宣布投降。

谭旦冏喜气洋洋地为儿子取名为“庆生”,意为庆祝中国新生。

1946年,中央博物院离开李庄,手工业调查才宣告结束。

谭旦冏去台湾后,整理出版了《中华民间工艺图说》一书,完整反映了手工业调查的成果。

”——宜宾电视台《宜宾文化抗战三部曲·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解说词
谭旦冏(1906-1996),原名义翰,江西九江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

1930年赴法国,入国立帝雄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绘画作品《大西广场》,曾被选入1932年巴黎秋季沙龙。

回国后,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教员,后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及编纂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四川各地调查手工业。

抗战胜利回南京,就任于“中央博物院”,从事文物整理与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奉命押运文物去台湾。

“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成立后,改任古物处处长,后升任副院长。

退休后,就任私立东吴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专任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艺术组兼任教授,私立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兼任教授。

著有《中华民间工艺图说》、《中华艺术图录》、《中华古瓷图录》、《中国铜器花纹录》、《中华艺术史纲》、《中国艺术史论》、《铜器概述》、《新郑铜器》、《唐三彩》、《陶瓷汇编》、《中央博物院二十五年之经过》等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