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地球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_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把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1.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和创新,科学地尝试规划月球基地。
2.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3.月球基地的整体规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集成的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放映)嫦娥奔月的传说,美国“阿波罗”计划月球车
(第一小组展示材料)(播放幻灯)
美国宇航局(NASA)设想研制移动式月球基地
目前,位于加州的NASA研究中心已成功研究出一种移动式月球基地的设计计划。
NASA 研究员指出,移动式月球基地具有一系列优点,其中一个主要优点是,移动式月球基地不会拴死在月球表面一个具体点上,借助于移动式月球基地将可以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移动式月球基地可以协同工作,连接成特殊的"列车",然后再分散进入各自的研究区域。
不过,研究月球移动式基地的设想暂时还处于起始阶段,到真正实施时也许会与现在讨论的方案完全不同。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图片)
(第二小组展示材料)(播放幻灯)
月球概况:
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质量的1/81,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1/6。
加上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剧烈,月球表面的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很容易逃逸到宇宙空间。
所以,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液态水,近乎真空。
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约10厘米,像沙砾一样的物质,下面是岩石。
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宇宙飞船,发现在月球的北极和南极有冰,最多可能达到100亿吨。
月面上山脉、高原、平原、低地都有分布,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星罗棋布,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又称月坑),在月球正面就33000多个。
这些环形山大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月球资源:月岩中含有大量硅酸盐,可供建造各类建筑。
月球上有很多矿藏,如铁、钛、铝矿以及地球上缺乏的其他矿藏。
人类可以将这些矿藏开采、冶炼,用来制造各种设备,供月球基地使用。
由于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为各类开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能源。
月球表面图片
(第三小组展示材料)(播放幻灯)
月球的开发价值
现已初步探知,月球表面的土壤和岩石中有氧、硅、铁、铝、氢等元素,还有放射性元素铀、钍等。
如果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核电动力加工厂,就可以从月岩中提炼氧供登月人员使用,还可以变成液氧,供航天器作为推进剂。
月球土壤中含有的氢,可做火箭燃料,还可以合成水。
月球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理想之地。
在月球上可建立太阳能电池板阵,其发电量相当于一个大型核电站,而且可以克服地球上的太阳能电站所受到的各种限制。
月球表层5米厚的土壤内含有上百吨氦3,可以作为核电燃料,所发的电足够地球人使用几万年。
至于月球表面100米以下的地方究竟蕴藏着多少矿产资源,现在还未弄清。
除了工业开发,还可以在月球上建造自动化监测站,维系地球文明。
月球还是探索地外文明的理想场所。
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进行天文观测要比地球上方便得多。
同时由于月球上的引力小,能够制造出较大倍数的望远镜。
另外,如今的地球已充满电波杂音,而月球上可以很容易地捕捉到外星人发来的电波信号。
(第四小组展示材料)(播放幻灯)
简介:生物圈2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名。
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
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生物圈2号有5个野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和两个人工生物群落(集约农业区和居住区)。
实验历程: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
他们原计划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基地进行探索。
然而,一年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却直线上升;海水开始酸化;很多物种消失,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狂生长。
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
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
“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第五、六小组展示材料)(播放幻灯)
要建立月球基地,有几点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1.保证能源稳定
2.生产充足食物
3.建立造氧系统
4.开发充足水源
5.克服过量辐射
6.适应微重环境
(第七小组展示材料)(播放幻灯)
美国月球基地蓝图(图片)
日本月球科研基地概念图(图片)
移动式月球基地(图片)
总结:我们将月球基地分为生活区、科研区、采矿区、太阳能发电站和宇宙飞船航天站等几部分,有哪些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将它们画出来呢?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上黑板画一部分最后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月球基地。
学生上黑板画图,幻灯上打出以下字幕:这是我们的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梦想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