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轶闻趣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
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典礼。
在古代,“泮”就是指学校。
春秋时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
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
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
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古人的“入泮礼,”即开学典礼是一个相当庄重的仪式,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
古代的儿童一般4~7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
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正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
《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让学生
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
入学时,新生要一
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
行拜师礼
整理好衣冠后,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
伍集合于学堂前。
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
带领下,跨过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泮池),步
入学堂,而后举行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
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
生赠送六礼束。
所谓六礼束,亦即古代
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
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
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
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
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其中
“束”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
据《礼
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一犬赐
人。
”郑玄注:“束,十脯也。
”束在春
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自
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之后便是学
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
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
“净手”的洗法是
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
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
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填写“亲供”
填写“亲供”即相当于新生填写入学登
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
由于当时没
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
(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老
师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
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
具体做法是
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
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
因为“痣”与
“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
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
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开学典礼(入泮礼)的各个步骤,都是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的。
经历了这
样的仪式之后,便标志着学生们正式成为
了孔门弟子,从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
远”的求学之路。
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
荫吴正芝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