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铁一中学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练习(一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铁一中学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练习(一模)生物试题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
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物质丙是构成细胞的基本骨架
D.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2.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一定浓度的IAA和GA1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设置(其中CK处理的为对照组)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不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处理胚轴长(cm)根体积(cm1)根干重(g)根鲜重(g)
CK 1.7267 2.2267 2.2211 2.2486
GA1 1.4222 2.2711 2.2251 2.2871
IAA 1.5467 2.2551 2.2247 2.2855
GA1+IAA 1.9511 2.2411 2.2244 2.2691
A.实验处理的对象是种子,处理前可将其浸泡一段时间
B.根据一般实验设计的要求,表中对照组应该加入等量的配制其他三组溶液所用的溶剂
C.从根体积、根干重和鲜重这些指标可以看出,GA1比IAA更能促进根的生长
D.GA1和IAA在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衰老的细胞只发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细胞中的生理状态不发生改变
C.细胞的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其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D.癌症是由癌变细胞恶性增殖和转移引起,与癌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关,与基因有关,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关系4.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 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
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5.细胞代谢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混合前要调节pH
C.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葡萄糖的酶
D.在真核细胞中,核外没有DNA合成酶与RNA合成酶
6.如图为某细胞膜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鸡、猪的成熟红细胞,放在清水中涨破后,可通过差速离心的方法收集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B.细胞间的识别与①有关,细胞癌变后①含量增加
C.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呈现亮-暗-亮三层,说明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组成
D.如果图示为红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向是A→B或B→A;如果图示为肝细胞膜,则CO2的运输方向只有B→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棉蚜主要为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

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
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如下表。

处理后天数(d)棉蚜减退率(%)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对照(不作处理)
7 35 81 -45
14 41 -78 -78
21 56 -81 -98
备注:棉蚜减退率(%)= 处理前棉蚜数-处理后棉蚜数× 100%处理前棉蚜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验田中分为5个地点分别调查,每点调查10株植物上的棉蚜数量,该过程采用的是____取样法。

(2)实验期间,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____死亡率,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

(3)在“植物→棉蚜→普通草蛉”食物链中,普通草蛉属于______级消费者,普通草蛉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普通草蛉同化,另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这里提到的“另一部分的能量”属于第___营养级的能量。

(4)对棉蚜的长期防治应以_____防治为主,其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8.(10分)下图是2019-nCoV病毒又称新冠病毒(+RNA)的结构模式图。

生物学家根据RNA能否直接起mRNA作用而分成正链(+)RNA病毒与负链(-)RNA病毒两种。

负链RNA病毒(如毒弹状病毒)的RNA不能作为mRNA,须先合成互补链(正链)作为mRNA,再翻译蛋白质分子。

回答下列问题:
(1)2019-nCoV病毒合成E蛋白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2019-nCoV病毒与HIV病毒在遗传物质复制过程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

(2)S蛋白是2019-nCoV病毒表面主要抗原,要获取大量S蛋白,首先需要利用2019-nCoV病毒获取能产生S蛋白的目的基因。

其方法是从培养2019-nCoV病毒的细胞中获取mRNA,构建__________文库,从中获取目的基因,然后加上_____________构建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

(3)与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浆中的抗体相比,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其制备的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在对新冠疑似患者的检测中,有时会出现假阴性现象,除了核酸检测这种方法外,在分子水平上还可以利用
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检测。

(5)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毒感染过度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肺部出现炎性组织损伤。

在修复这些患者的肺损伤方面,干细胞被寄予厚望。

因此干细胞治疗成为一种可能,人的ES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
______________,就可诱导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9.(10分)某患者因血尿入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遗传系谱如图1。

(1)据图1分析,Ⅱ-2所患疾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

若Ⅰ-1和Ⅰ-2生育第三个孩子,则患病概率为_________。

(2)经检查,Ⅱ-2视力和听觉也出现广泛受损,经诊断为Alport综合征(简称AS)。

AS的发病与Ⅳ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有关,这种胶原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构成组织基底膜。

研究者进一步对Ⅰ-1和Ⅱ-2编码Ⅳ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

①Ⅳ型胶原蛋白的突变基因中,有三十余种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蛋白不同程度失效,这些基因突变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性。

与正常人的碱基序列相比较,Ⅱ-2的基因突变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②Ⅱ-2的患病较重,而父亲(Ⅰ-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视力和听觉正常。

从测序结果分析,Ⅰ-1体内肾脏细胞和皮肤、毛囊细胞中编码Ⅳ型胶原的基因序列_________(填写“相同”或“不同”)。

那么,Ⅰ-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该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可较好地控制病情。

若Ⅲ-2和一个健康男性婚配后,希望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后代,医生可对用于人工受精的卵子(编号①~④号)形成过程释放的极体中致病基因位点进行遗传检测(不考虑交叉互换),结果如下表。

编号①②③④
遗传信息-
-GATTGGTTATT-
-CTAACCAATAA- -GATTGGTTATT-
-CTAACAAATAA-
-GATTGTTTATT-
-CTAACCAATAA-
-GATTGTTTATT-
-CTAACAAATAA-
来源第二极体第二极体第一极体第一极体
正常基因模板链:- -GATTGGTTATT-
依据表中结果,医生应选择编号为_________的卵进行人工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移植到Ⅲ-2子宫内,可实现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的目的。

请依据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医生这样选择的依据:_________。

(4)该项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遗传病患者或者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家庭生育不含致病基因的后代,大幅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养育成本。

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均改造为正常基因,杜绝该种遗传病的发生。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请陈述理由:_________。

10.(10分)某些病毒可以使人或者动物致病,有的甚至导致死亡。

请回答问题。

(1)埃博拉病毒(EB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蛋白质外壳内包裹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如图所示。

①、②过程需要____________,(+)RNA指导EBV蛋白质合成,子代EBV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

(2)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如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3)2020年1月,武汉等地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此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此病的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是重要的方法,写出个人防护的具体措施(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Ⅰ.生物体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可通过激素等化学信号分子精确高效地发送与接受信息,从而作出综合反应。

不同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相应的受体(化学本质多是糖蛋白)特异性结合方能发挥作用。

下图为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

(1)请判断雌激素相对应的受体在细胞的位置是__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内”),雌激素的穿膜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

二者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2)普通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噁英,这是一种与雌激素的作用非常相似的化学物质。

雌激素在体内完成使命后被立刻分解,但二噁英却不能。

分析这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睾丸,睾丸分泌的睾丸酮(雄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

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睾丸酮,则④⑤所示作用会____________。

可以预测,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大脑感觉到寒冷刺激,则通过如图①②所示的调节过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__________;通过③过程,机体的__________增加,抵御了寒冷,适应了环境。

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酪氨酸的衍生物。

我国政府在碘贫乏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有效地预防了__________患儿的出生。

(3)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在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理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等。

②方法与步骤:
A.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的__________。

B.每天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喂__________,饲养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结果。

③结果预测:A步骤的测定结果是__________。

B步骤的测定结果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题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先分析题图确定甲、乙、丙的本质,然后根据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分析判断.据图示可知,甲、乙构成染色体,故甲为DNA,乙为蛋白质,甲、丙构成细胞膜,故丙为磷脂。

【题目详解】
物质甲为DNA,脱氧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A错误;物质甲为DNA,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物质丙为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错误;物质乙是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D正确。

【题目点拨】
易错选项BC,一是作为特定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没有主次之分;二是容易“细胞的基本骨架”看成“细胞中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而误判。

2、D
【解题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题目详解】
A、由于种子本身会产生激素,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处理前可将其浸泡一段时间,A正确;
B、CK处理的为对照组,根据实验设计的无关变量一致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该加入等量的配制其他三组溶液所用的溶剂,B正确;
C、与CK相比,根体积、根干重和鲜重方面用GA1比IAA处理促进效果更明显,故仅从上述指标观测GA1比IAA
更能促进根的生长,C正确;
D、据表格数据分析,GA1和IAA同时使用时,根体积、根干重和鲜重均比两种物质单独使用时有所下降,故GA1和IAA在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生长方面表现无协同关系,D错误。

故选D。

【题目点拨】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与对照关系,能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各项。

3、B
【解题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题目详解】
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从而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
B、衰老的细胞不只发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而且细胞中的生理状态也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其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癌变与癌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关,与基因有关,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关系,癌变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其本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所致,最终发生的癌症是由癌变细胞恶性增殖和转移引起,D正确。

故选B。

4、C
【解题分析】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题目详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B错误;
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C正确;
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D错误。

故选C。

5、B
【解题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

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题目详解】
A、激素调节细跑代谢既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数量,从而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混合前要调节pH,以保证酶和底物都处于同一pH,B正确;
C、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葡萄糖的酶,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
D、DNA和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 合成酶和RNA合成酶,D错误。

故选B。

6、D
【解题分析】
分析图形①是糖蛋白、②是载体蛋白、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面是膜外侧,因为膜外侧有糖蛋白,B面是膜内测。

【题目详解】
A、鸡的红细胞内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能用作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同时也不是采用差速离心法,A错误;
B、细胞癌变后①糖蛋白含量减少,B错误;
C、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呈暗-亮-暗,对应的膜结构层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C错误;
D、O2在血红细胞膜的运输方向可以有膜外向膜内也可由膜内向膜外,CO2在肝细胞中的运输方向是膜内向膜外运输,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五点小于S 次二生物减少农药使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解题分析】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分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该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分解者分解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2、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可分为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题目详解】
(1)在试验田中分为5个地点分别调查,每点调查10株植物上的棉蚜数量,该过程采用的是五点取样法。

(2)实验期间,生物防治田内棉蚜减退率越来越高,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对照组棉蚜减退率呈负数增加,说明种群数量在增长,但由于空间和食物等条件的影响,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便不再增长,故呈S型增长。

(3)在“植物→棉蚜→普通草蛉”食物链中,普通草蛉属于二级消费者;普通草蛉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普通草蛉同化,另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这里提到的“另一部分的能量”即普通草蛉的粪便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属于棉蚜的同化量,即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4)对棉蚜的长期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生物防治显著的优点是减少农药使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题目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和能量流动有关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以及能量流动的过程,考查难度不大,要求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8、在宿主细胞(人体细胞)内以病毒自身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的2019-nCoV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够在宿主细胞直接转录,即完成自我复制,而HIV病毒的RNA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然后再转录出自身的RNA cDNA 运载体质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抗S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原--抗体杂交方法分化诱导因子
【解题分析】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ES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2.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
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题目详解】
(1)2019-nCoV病毒合成E蛋白的过程是在宿主细胞(人体细胞)内以病毒自身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的,2019-nCoV 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够在宿主细胞直接转录,即完成自我复制,而HIV病毒的RNA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然后再转录出自身的RNA。

(2)S蛋白是2019-nCoV病毒表面主要抗原,为了获取大量S蛋白,首先需要获得能产生S蛋白的目的基因。

具体方法是从培养2019-nCoV病毒的细胞中获取mRNA,通过逆转录的方法构建cDNA文库,从中获取目的基因,然后加上运载体质粒构建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也具有上述优点,其制备的过程中,有两次筛选过程,第一次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要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抗S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在对新冠疑似患者的检测中,有时会出现假阴性现象,为此,人们又在分子水平上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进行检测,即用抗病毒抗原的相应抗体进行检测,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5)由于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因此在人的ES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就可诱导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题目点拨】
熟知病毒的特性以及病毒检测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用已有的知识解答有关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是必备的能力
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5% 不定向单个碱基对替换不同Ⅰ-1兼有正常基因的细胞和致病基因的细胞;Ⅰ-1胚胎发育早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含有突变基因的细胞发育为肾脏①、④第二极体中遗传物质与卵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第一极体中遗传物质一定与卵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女性为杂合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选取取自第二极体包含正常基因或第一极体不包含正常基因的卵子进行人工受精可达到目的不合理,该同学的操作会导致人类的某种遗传基因消失,影响人类的遗传多样性,造成未知风险;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技术风险(如:脱靶效应等),可能造成新的基因突变
【解题分析】
1.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