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昌乐县六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山东潍坊市昌乐县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1. 看拼音,写词语(1)妈妈准备了我最爱吃的là bā zhōu( ),那nóng chóu ( )的样子真让我喜欢,我急忙用筷子jiǎo bàn ( )了一番后就痛快的吃了起来。

(2)zhǎ yǎn( )就到了yuán xiāo( )节,rán fàng ( )完鞭炮,爸爸就开车带我们去庙会看舞龙表演,随着一声锣鼓响起,整个街上人群fèi téng ( )起来。

(3)在这个jì mò( )的夜晚,一阵令人kǒng jù( )的狂风xí lái ( ),吹倒了路口的广告牌。

【答案】 ①. 腊八粥 ②. 浓稠 ③. 搅拌 ④. 眨眼 ⑤. 元宵 ⑥. 燃放 ⑦. 沸腾 ⑧. 寂寞 ⑨. 恐惧 ⑩. 袭来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粥、稠、宵、燃、腾、寞、惧、袭”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选择填空。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正确读音。

宪兵(xiàn xiān) 间断(jiān jiàn ) 畜养(chù xù)
藤蔓(màn wàn ) 黄焖鸡(mēn mèn ) 汤匙(chǐ chí)
挑剔(tī tì) 商业簿(bù bó)
【答案】xiàn jiàn xù
wàn mèn chí
tī b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宪兵xiàn bīng:某些国家的特种军事政治警察。

间断jiàn duàn :(动)(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畜养xù yǎng:(动)饲养(动物)。

藤蔓téng wàn :(名)藤和蔓。


黄焖鸡huáng mèn jī:属于鲁菜系家常菜品
汤匙tāng chí:餐具。

舀汤的小勺
挑剔tiāo tī:(动)严格地选取好的,去掉坏的。

现指故意找毛病。

商业簿bù:本子,册籍
(二)选择合适答案
3. 下面句子中与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个词语是()
全校运动会上,林林在跑步比赛中勇夺第一。

A. 名列前茅
B. 摘得桂冠
C. 喜获金牌
D. 拔得头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意思不同的是A项。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表示第一的意思。

勇夺第一:意思勇敢努力地争取第一名。

A项: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B项:摘得桂冠:就是取得第一(冠军)的意思。

C项:喜获金牌:得到第一名就是金牌。

D项: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的意思。

如今报纸上常常把某项比赛中取得冠军第一名的,称作“拔得头筹”。

4. 下列对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在门窗上画鸡:寓意升官发财。

B. 建筑物上雕刻云的图案:寓意高升、如意。

C.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满满
D. 过年蒸花馍寓意蒸蒸日上,吉祥如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课外知识搜集和积累。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

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

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因为崇明的鸟与鸡相似,后来逐渐改画鸡,或者把鸡形状的窗花贴在窗上,即成为后来剪纸艺术的源泉。

我国古代特别重
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5. 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A项:本题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B项:本题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表达了作者孤身在外,思念亲人的深情。

尤其是节日,情感油然而生!
C项:本题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D项:本题出自翁卷的《乡村四月》,全诗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四月的风光的喜爱。

6. 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变成小狐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 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索亚历险记》
C. 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 眼泪变成眼泪池——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

B.有误,掉进兔子洞的是爱丽丝,出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7. 下面关于即兴演讲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即兴演讲时,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所以想到哪儿,就说哪儿。

B. 即兴演讲时,可先迅速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C. 即兴演讲时,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D. 即兴演讲时,要尽可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逐条说清楚,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即兴演讲,有关事项表述有误的是A项,并不是说要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还是要事先进行准备。

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8. 修改句子,下面一段话有六个错处。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争取成绩进步。

【答案】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我们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努力克服,争取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和病句。

第一处错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本书的名字,应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变成《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处错误:“多么幸福啊”的前面缺少主语,应在“多少”的前面加上“我们”。

第三处错误:文中第一句话,缺少主语,应把“使”去掉。

第四处错误:第二句话属于词类搭配不当。

不能说“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应改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第五处错误:属于关联词搭配不当,这句“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中,不管的关联词是都,所以应把“也”改为“都”。

第六处错误:在最后一句“争取成绩进步”中重复啰嗦,应把“成绩”去掉。

9. 读句子,完成填空。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1)我发现:上句加点的词语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意思,这样写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

(2)“五一”假期,各地景点都迎来了大批游客。

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_,上海迪士尼乐园___________,丽江古城___________。

(填写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
【答案】①.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②.避免枯燥、生动丰富③.人山人海④.人头攒动⑤.摩肩接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1)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加点词语,可以得出都是表达了在比赛中获
得第一名的意思,这样写是为了让文章更加生动丰富。

(2)本题中考查的是词语的识记和积累,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类似的有:人山人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人头攒动、挨山塞海、济济一堂、人千人万、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人多势众、络绎不绝。

结合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语即可。

10.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结合语境完成填空。

()更新万不()()气和
()天日焉知()()脑汁
(1)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

(2)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地谈一谈。

【答案】①.万象②.得已③.心平④.重见⑤.非福⑥.绞尽⑦.焉知非福⑧.心平气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区别,要依据词语
的意思来记忆。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重见天日: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

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

综上,(1)(2)小题结合语境及意思,便可得出答案。

11.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有相逢便会有离别,杜牧在《赠别》(其二)中,写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人在面对困难时一定坚强,正如希运在《尘劳迥脱》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2)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美好的春景令人陶醉。

韩翃在《寒食》中这样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着中秋的圆月,唐代的王建不禁吟诵:__________,
__________。

时光匆匆,韶光易逝,我们应珍惜当下时光,这正如《长歌行》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蜡烛有心还惜别②.替人垂泪到天明③.不是一番寒彻骨④.争得梅花扑鼻香⑤.春城无处不飞花⑥.寒食东风御柳斜⑦.今夜月明人尽望⑧.不知秋思落谁家⑨.少壮不努力⑩.老大徒伤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杜牧的《赠别》,全诗内容是: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希运的《尘劳迥脱》,全诗内容是: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

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

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韩翃的《寒食》,全诗内容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内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内容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非连续性文本。

①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影响视力的眼病中
近视占第一位,近年来,近视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儿童中近视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近视
成为影响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近视不仅仅是视力差,还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
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己达30多万人.因此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②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天学习时间
长、睡眠时间短,课外作业多、课外活动时间少,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都加重了眼睛的
负担.尤其在寒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的管束少,有些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
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
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等,都会诱发近视。

③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在生活中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坐车或行走的
时候不要看书,不要躺着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跳1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课
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睛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营
养,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避免眼睛长
期处于疲劳状态,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主要有蛋、奶、鱼、
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果患了近视,应定期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
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的外界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

B. 营养不良是患近视的主要原因。

C. 近视是常见眼病,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D. 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

13. 结合短文内容,判断小明一家人的看法以及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小明爸爸
说:“近视眼是无法预防的,因为小孩患近视都是父母遗传的。

”小明爸爸说的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妈妈说:“放假期间,小明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这
样对保护视力有好处。

”小明妈妈说的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期末临近,学习十分紧张,小芳的视力开始下降,请你结合短文内容给她提出三条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D 13. ①.× ②.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

③.√④.调节眼睛肌肉,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

14. ①.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②.读写1小时要远跳1分钟或到户外走动。

③.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主要有蛋、奶、鱼、肉、动物肝
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正确。

从“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可以判定选项A错误。

B.不正确。

从“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判定选项B错误。

C.不正确。

从“还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可以判定选项C
错误。

D.正确。

从“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的85%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影响视力
的眼病中近视占第一位”可以判定选项D正确。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我们通过阅读短文中“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近视的防治重在
预防”可以判定小明爸爸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营养,注意
用眼环境,近视是可以预防的,而且近视不都是父母遗传的,影响近视发生还有环境因素。

(2)从“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短,
课外作业多、课外活动时间少,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可知,小明
妈妈的话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用眼过度,而用眼过度是造成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14题详解】
本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建议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短
文所表达的主旨中心。

例:①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

②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课外阅读。

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了大十字架 ……
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②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

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
如笔、墨水,还有纸……我把它们一股脑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③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

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

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15. 以上三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_____________。

16.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将概括每个片段的内容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17. 从中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条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鲁滨逊漂流记②.丹尼尔·笛福
16. ①.坚持刻日历记录时间、②.到船上搜罗各种东西、③.克服困难建造住所。

17. 聪明能干、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三个片段是选自《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该哭。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一个片段主要是围绕在刻录时间来展开的。

所以小标题可以是“坚持刻日历记录时间”;第二个片段主要是围绕在船上搜索各种东西来展开的,所以小标题可以是“到船上搜罗各种东西”;第三个片段主要是围绕建造住所来展开描写的。

所以标题可以是“克服困难建造住所”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

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我把它们一股脑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等内容可以得出鲁滨逊是一个聪明能干、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的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南的歌会(节选)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已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警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串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烂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

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晴,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森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18. 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
19. 选文描绘了两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20.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分析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