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理解题。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2)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 “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
3.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4. 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课内阅读。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回答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
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
[1]“奔流不息”是形容河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描写河流的?(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遵循这条规律”,“这条规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
[3]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用“——”画出。
3. 课外阅读。
江上渔人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字词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来往:但: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舟:出没:
4. 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④。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弯如弓。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是从________这个词判断出来的。
[2]诗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
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
“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
“______”、“______”相照应。
()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6.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宋·叶绍翁
B.唐·杜牧
C.宋·苏轼
(2)诗中“坐”的意思是()
A.乘;搭
B.背对着某一方向
C.因为
(3)“”应填的诗句是()
A.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深处有人家
C.江上秋风动客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A.对深秋山林美景的喜爱
B.对祖国的热爱
C.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7. 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2.“西子”指的是()。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潋滟对()晴对()
8.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王维是_____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______派代表诗人。
[2]解释下列字。
独:___________。
倍:___________。
[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
“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4]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
B.重阳登高的愉快
C.喜爱家乡
9. 阅读《夜书所见》,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tiāo tiǎo)促(cùchù)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朝的诗人。
[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书挑篱落
[4]用“√”标出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5]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10. 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多选)
A.“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B.“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C.这两个字表现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
(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 )
A.丰年留客鸡豚足
B.丰年留客足豚鸡
C.丰年鸡豚足留客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选择诗句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
②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③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5)本诗的线索是,全诗句句紧扣“”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
A.游踪;游
B.所见;游
C.所感;游
11. 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读古诗完成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诗句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___)来了,表达了诗人(____)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哪几句是实际的景物?哪几句是作者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所见
__________,
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
忽然闭口立。
[1]补充古诗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
[3]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的牧童形象。
A.天真烂漫
B.调皮捣蛋
C.富有心机
[4]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1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第一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__________,第二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__________,都与新年有关。
2.对第一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人一种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朝气蓬勃之感
B.描写了年节的欢乐气氛,展现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民间风俗画卷C.“总”和“换”字表达了除旧布新、时间前行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信念D.诗中只描写了春节放鞭炮的习俗
3.这两首诗的区别是()。
A.第一首诗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第二首诗令人觉得悲伤痛苦
B.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寂寞和绝望
1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枫(fēn fēng)桥夜泊(bópō)
月落乌啼(dìtí)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mín mián)
姑苏城外寒山寺(sìshì)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上“√”了,错的打上“×”
(1)“枫桥夜泊”的意思是“枫桥夜晚停留在湖泊”。
(_______)
(2)“霜满天”是说作者看到霜布满了天空。
(_______)
(3)“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说江边的枫树对着渔船上的灯火发
愁。
(_______)
(4)这首诗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愁”绪。
(_______)
[3]在诗中作者写了种景物,分别是。
这些景物的特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