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话内丹之炁论(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浅出话内丹之炁论(四)
彭 旭
肾藏
通过内丹术的修炼,获取的先天炁,存储在人体的肾里面,所以肾炁足的肾脏充盈饱满,肾衰的病人肾皮质只剩薄薄一层。
中医说肾藏先天,为什么会是肾,而不是其它脏腑呢?
秦少齐《议黄帝难经》:“元气起于子,乃人命之所生于此也……夫天地元气既起于子之位,属水,水之卦为坎……人之元气亦同于天地,在人之身生于肾也。
”
《云笈七签》:“元气,元始于水。
”黄钟之炁起于子位,坎水,属肾。
这就是肾藏先天的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岐伯曰:肾者,牝藏也。
”
《云笈七签》:“牝牡者,肾也,肾门元气也。
”
《云笈七签》五芽论:“肾者,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此气是人之根本。
”
“海洋-水库-水箱”理论
关于天地间的先天炁和人的关系,为了说明清楚其中的原理,我构建了一个“海洋-(水泵)-水库-水箱”理论,把先天炁比喻为水,来说明其中的关系。
宇宙虚空中充满了先天炁,浩瀚无际,就像水量丰沛的大海。
而我们人体的先天炁是装在肾里,我们的肾就好比一个水库,水库连接大洋,通过水泵抽取大洋里的水。
这个水泵就是我们人体的小太极,它是父母赐予,位于神阙,水泵不停地旋转,把海洋里的水抽到水库里储存起来。
水库的水装满了的时候,就会发生满溢现象,每次把肾气排出一个小水箱的量,外在表现是精满自溢,即遗精。
或者是水库满了以后,肾气充足会刺激人体产生性欲,主动进行性生活,把满涨的肾气排泄出一部分,每次的量是一箱,它不可能一次把整个水库的肾气都排完,那样人就一下子死了。
所以,每次的量不会多,这也是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
水库的水量减少以后,水泵又继续抽取海洋里的水补充。
另外,日常生活也会消耗先天炁,也需要补充,特别是夜晚睡眠的时候,补充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睡眠能恢复体力的原因。
普通人的水泵的使用寿命就是一个易数的周期,当16岁的时候,抽取海洋水的能力最强,水库也最满,天癸至。
后来随着水泵的损坏,水库里的水越来越少,直至枯竭,人就死亡了,这就是从先天炁角度来看生命的整个过程。
(见图四)
因为水库里的水会产生压力,肾气足,
就会想图三
图四
排泄,这就是性欲产生的原因。
这是天道,是老天为了人类繁衍而设计的,这就是“顺生人”,它保证了种族的延续。
但是如果人为纵欲,他也可以在水库不满的情况下主动开闸放水,这当然会造成肾水亏虚,同样的,通过水泵补充。
如果水泵过度使用,不断频繁的旋转,就会提前损坏,这就是肾衰。
肾(命门)通过经络,把气输送到全身各处,相当于通过河道把水分布全身。
丹田和经络也可以视为水库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经络,只是他们的经络细小,里面行走的气量也少,所以平时都感觉不到而已。
但是通过内丹术的修炼,可以把小太极扩大,相当于水库扩容,另外经过内气的冲刷,可以拓宽经络脉道,河道的储水量也增加,所以修炼者气感强烈。
有一种特殊情况,经络刚刚经过大药的冲刷以后,有些人会感觉下丹田的内气突然消失,这是因为全身的脉路都拓宽并且打开了,原来那点真气不够用了,相应地显得气不够了。
另外,内丹术通过玄牝之门,可以瞬间大开海洋和水库的通道,让先天炁大量涌入人体内,产生非常玄妙的感觉,这就是“玄关效应”。
内丹术还有第三个效果,就是提高人体小太极的使用寿命,使它一个周期完了以后,还可以继续启动第二、第三个周期,人体就能不断地吸取天地间的先天炁,延年益寿。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真人寿命无穷尽的奥秘所在。
天地间的先天炁虽然多,但是如果没有装到你个人的水库里面,那也不是你的。
所以,内丹术就是一个接通天地间先天炁的方法,开启“玄牝之门”这个通道,盗取先天炁,为我所用,这就是道家的“用逆”、“逆成仙”,反过来盗取天地间的先天炁,逆天改命。
道家正是发现了这个方法,这个天地间最大的奥秘,才创造出了内丹术。
如果不懂内丹术,天地就会通过人的欲望、繁衍后代这种途径,盗取个体的先天炁回归天地。
这是一个双向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古典理论中,人生于天地间,其中充满了先天炁,天地间有,人体内也有,先天炁就在其中流动,互相交流。
在《黄帝阴符经》里面比喻为互相盗取。
《黄帝阴符经》:“天人合德,万变定基。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机在于目,擒之制在气。
”《云笈七签》:“禽之制在气者,唯以气感,不以力为。
气感自于虚无,而能制于万有,是谓道气自然。
”
天地,人之盗。
道,盗也!一个盗字,泄尽天机。
长生无它法,唯盗天地之元炁也。
道士,盗士,盗天地之士。
而盗取的方法,在于“道法自然”,说是盗,其实是跟自然和谐相处,这又一次证明了中华文明
“天人合一”的思想。
具体如何盗炁呢?前文说过,人体内有个小太极。
《性命圭旨》:“人身太极在晏息窈冥、交媾结胎。
交
媾有时,调养有法,不伤太极,此尽年令终。
断绝淫
欲,时入窈冥,保完太极,此乃长生不化。
”
内丹修炼时,人身的小太极在旋转,人身的一点
先天炁形成一个小旋涡,天地间的大太极也在旋转,
也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两者遥相呼应,先天炁同
类相亲,天人感应,两个旋涡呼啸着连接起来,打开
玄牝之门,小宇宙跟大宇宙沟通,充沛的先天炁瞬
间通过虚空窍涌入人体。
这就是玄关效应时人盗取
先天炁的过程。
吕祖《指玄篇》:“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
我会排。
”宇宙虚空是一重天地,代表先天,人体的
小宇宙是另一重天地,代表后天中的先天。
天地大
太极是一对阴阳,人身内另有一对阴阳。
当天人感应
的时候,两者就相配了。
古典三重气
传统丹经理论里,各家对于炁的种类有很多分
法。
有简单分为先后天的,也有像西派这种分为四
种的(后天、后天中的先天、先天、先天中的先天)。
而且名词的含义也不一样,比如西派的后天气是指
阴跷之气,而有些流派又把后天气说成口鼻呼吸之
气,比较紊乱。
我整理了一下,认为以下这样划分比
较简洁明了。
一、先天中的先天
也就是真正的先天,天地之间真正的先天一炁。
只有混沌一炁,没有时空。
即不分阴阳,也不分
精气神。
先天炁看不见摸不着,古人因为这一点说它
是“空”,但是它真实存在,所以古人又说它是“空中
妙有”,其实本质上就是“有”,丹经所有的理论都
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修炼中的“空”和“无”是
指打坐中大脑思维放空,清空后天纷繁的杂念,才
能进入先天状态。
并非指先天境界中没有东西,事
实上,里面充满了先天精炁。
这点一定要搞清楚。
清
空大脑,跨过“无”这扇门,进入先天的状态,获得
24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1 Vol.21 No.23
先天精炁,这就是修行界所说的“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无”只是相对于后天世界来说,其实相对于先天世界它就是有。
看似放弃,反而获得,有无相生,玄之又玄。
先天炁无形无色,什么都没有,所以人体是感觉不到的,或者说是不能直接感觉到,只能间接感受到,也就是转化为“后天中的先天炁”的时候才能感受得到。
先天炁就是真正的“一”,是本源。
分阴阳的时候已经是见“二”了,已经落于后天了。
二、后天中的先天
既然真正的先天炁我们感受不到,那么内丹修炼中的真气又是什么呢?在内丹术中,口鼻呼吸的空气才是真正的后天气,那么真气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天炁,又不是后天气,如何在理论上定义这种气呢?
古人一开始单纯地把气分为先后天,后面发现这样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因为先天炁已经是完满的,无需再修,而后天气又未入大道,那么修炼中产生的真气就无处安放了。
也就是说,元精、元气、元神已经是分为三了(注意:这里取的是“三家相见”学说,此处的“元炁”并非文中开头指“先天一炁”的“元炁”,而是指修炼中产生的真气),明显不是最原始的“一”,层次上差了一个档次,只有精气神归一的时候,这三者才合成最初的“先天一炁”。
再说“先天一炁”是无形无色、感受不到的,但是修炼中的真气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那么这三个东西究竟放哪里合适呢?按这样就没办法讲得清楚了。
于是聪明的古人构建了“先天中的先天”、“后天中的先天”,“真正的后天”这三层结构,完美地从理论上解释了内丹修炼的原理。
其中“先天中的先天”就是指真正的、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先天一炁,而内丹修炼中的“元精”“元炁”“元神”则称为“后天中的先天”,这一层的真气人体能直接感受得到,但是又非口鼻呼吸之气。
在道家理论里,先天的气写做“炁”,后天的写作“气”。
相对于后天气,它又是具有先天性质的,所以,用词上应该还是“元炁”。
但是如果把它等同于“先天中的先天”则又是不对的,因为真正的先天是一不是二,而“元精、元炁、元神”已经一分为三了。
内丹修炼就是要把这三者合而为一,叫“三家相见”,就是“见一”,返本还源,回归先天炁。
内丹修炼在“还虚”以前都是在这个层面修炼。
也就是说,其实所以内丹修炼中的真气,都应该用“炁”字。
详细来说,元精指肾精。
肾藏先天其实就是指藏元精,肾精也叫“阴精”,这里的“阴”主要是从动静的角度来看,因为元精是不动的,感受不到,所以相对于运动的炁它就是阴,但是它的性质其实是阳的,也就是坎水中的一点真阳。
元炁指肾炁。
肾精活动以后,转化成肾炁,就像电池的电能转化为电流,有了电子的流动,才能被我们感受得到。
因为是运动的,从动静的角度来讲,也可以叫“阳炁”,所以
“元炁”是带有“阳”的属性的。
元神就是指大脑中心泥丸宫中的元神。
三、真正的后天
后天精:也叫“交感精”,指生殖之精液。
指先天肾炁化成后天有形的阴精。
《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
”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上面说过,肾炁是带有阳的性质的,而变成有形的精液后,就是真正的阴精了。
这个“阴精”可不是上面说的“元精”,这里的“阴”是相对于先天的“阳”而言,但是男性的精液从男女的阴阳角度来说,它又是带有“阳”属性的。
你看,就一个“阴精”,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就代表不同的阴阳,这就是辩证法,说着玄之又玄,其实它又很朴素。
后天气:呼吸之空气。
后天神:思虑神,管思考,分辨,判断等,也叫“识神”。
内丹术的原理
有一点很关键,内丹修炼是把从天地间盗取的炁,装满水库以后,多出来的作为药物,炼化而存储起来。
具体来说,水库的水满了以后,水库里的压强会变大,多余的肾气有溢出的趋势,然后“外阳无欲而起”,这就是强而有力的“一阳生”,这是肾气足的表现,如果不回收,等转化为后天有形精液也没有用了,就会“跑马”,也就是遗精,一泻千里,就浪费了。
内丹术就是要回收这股肾气,称之为采药,还精补脑,到脑髓里面的泥丸宫,滋润元神。
为什么要回收到脑髓里面呢?这是因为肾这个水库已经满了,本就是装不下才溢出,那总得找个地方存放起来,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所以,通过督脉运送到脑里存储起来。
而采药的过程炁是运动的,到了脑以后就潜伏下来了,
运动的炁变成安静的阴精,也就是脑髓。
《性命圭旨》:“初关炼精化炁者,要识天癸生时,急急采之。
采时须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行,颠倒转自然,鼎内大丹凝,乘此火力炽盛,驾动河车,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穴,炁与神合,然后下降黄房。
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天癸是先天炁的一种表现形式,跟生殖有关,可见必有外阳勃起,可视为一种信号。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肾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分三歧。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一源三岐”,指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分三条经脉循行。
胞中也就是下丹田,在阴蹻穴分为三支,阴蹻穴也就是内丹说的“海底”,这里就是“三岔口”。
如果肾气从任冲而出,就会“顺生人”,道家的内丹术就是走督脉回收,古称“黄河水逆流”,防止了肾气的泄漏,就是“逆成仙”。
这里有个时机问题,回收早了肾气不足,药力弱,没有足够的动力冲关。
如果晚了就错失时机,张紫阳:“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
这个回收的过程就是炼丹,然后外肾自然萎缩,采药完成。
由于古人的思想很保守,特别是对于有关生殖的,古人更不好意思开口。
所以古人说“说着丑,行着妙,说破笑煞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都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采药过程中能感受的气感,其实都是“后天中的先天”,也就是“肾炁”,再放宽一点来说就是“五脏都有精”也就是五脏气。
并非真正的“先天中的先天”,真正的先天炁无形无色,是感受不到的。
它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得到。
我们平时所说的“宗气,营气,卫气”其实都是这一层的炁,营气卫气并非后天气,后天气指呼吸的有形空气(比如气球就是后天气的形),而营气卫气是无形的,比后天的空气更进一层。
上面说了那么多概念,“肾炁、肾精、元炁、元精、宗气、营气、卫气”等等,如果从“见一”的层面来看,它们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
先天之中的先天就是指“先天炁”,其实也可以说是“先天精”。
大家注意,不同层面都有阴阳,阴阳无处不在。
先天炁和先天精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精是属阴,静止不动的,类似于宇宙中的“暗物质”,所以我们感觉不到,而炁是运动的,故而我们能感觉到。
但是否说,当先天精转化成了先天炁,它就变成别的东西了呢?显然不是,“是一不是二”,它还是原来那个东西,只不过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而已。
在变成炁的形式进入人体以后,在上面的理论里改了个名叫“肾精”和
“肾炁”,“元精”和“元炁”。
其实“先天精”、“肾精”、
“元精”都是同一个东西。
“先天炁”、“肾炁”、“元炁”
也是同一个东西。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名词,其实是由
于不同的学说造成的,古人为了能说清楚内丹术,构
建了不止一套学说,造出了各种名词,其实无非“精”
和“炁”而已。
古人是把精和炁混为一谈的,从道的
层面来说,精炁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这就是《道德
经》第一章说的“同出异名,玄之又玄”。
能看透这
一层,明白“是一不是二”,就是“见一”,就是见到究
竟了。
从道的层面来讲,其实后天空气和先天炁本质
上也是一样的,因为后天气其实也是先天炁转为后
天世界物质的一种,可以视为先天炁在后天世界的
表现形式。
先天炁是虚无,后天气是实有,有无相生,
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本就是同一物。
所以内丹修炼
从有为入无为,调息先从后天气调起,在功中它可以
转化为先天炁。
同理,后天的五行物质也是先天炁
所化,也可以转化回先天炁,比如脾胃转化五谷精微,
成营卫之气,有形化无形,也是逆转的一种形式,道
理是一样的。
精因为静止,无论是大宇宙虚空中的先天精还
是人体小宇宙里的肾精,我们都是感受不到的。
但是
只要它转化为运动的炁,我们就能感受得到。
就像
电池的电能是静止的,用电的时候变成电流,有了电
子的运动,故而能观察得到一样。
《云笈七签》:“元
炁者,真精矣。
”《黄帝内经》通气生天论:“阴者,
藏气而起亟也。
亟是屡次的意思,也就是说阴精不
断的化生阳气。
”
还精补脑
从内丹术的原理可知,内丹修炼是吸取的先天
炁多出来的部分储存在脑,而不是强行把原有的肾
精用后天意识调动、搬运到脑,也就是有些人用强
烈的意念和逆腹式呼吸激发下丹田内气强行搬运到
脑,这种行为被内行人批评为“搬弄精气”。
这是没
有意思的,因为这本就是你自身已经拥有的炁,换个
地方存放有何意义?这样除了运输途中损耗外,还
26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1 Vol.21 No.23
会造成头重脚轻,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症状,肾气是根,在下滋养五脏六腑,现在肾气不足了,五脏六腑功能跟着受影响,这是扰乱人体内气运行的错误行为。
它违反了道法自然的原则。
这叫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当修炼者肾藏水库已满,装不下的时候,先天炁就通过内丹术存在脑,叫“还精补脑”,为什么脑能存储先天炁呢?
《老子想尔注》:“气去骨枯,气归髓满。
”
《四圣心源》:“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
”
《黄帝内经》五藏别论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故脑髓能藏也。
”
以上这些资料是说骨髓为肾炁所化,而脑为髓海,能收纳肾炁。
而采药归元,还精补脑则是下面这些资料:
《上清洞真品》云:“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
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
故帝一回风之道,溯流百脉,上补泥丸,下壮元气。
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
元气实则髓凝为骨,肠化为筋,其由纯粹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故能长生矣。
”泥丸就是脑,回风溯流是指内气沿督脉逆流入脑,也就是内丹术上的“黄河水逆流”,这就是从元气角度来说内丹术如何还精补脑。
《仙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三元二合谓之丹,溯流补脑谓之还,精化为气谓之转。
”
《五神行事诀》:“忽入头泥丸中。
东方上灵,日炁焕青,旦入泥丸,炼脑保形。
”
《云笈七签》:“气归自然,神归虚无,精归泥丸。
”
《古诜记》云:“人之元气,乃神魂之餚馔,故曰子丹进餚馔正黄。
是以神服元气,形食五味。
”泥丸宫的元神服食元炁,肾炁哺乳元神。
《黄庭经》:“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
”昆仑比喻头部,其实就是指经过还精补脑,肾气滋养头部的泥丸宫,元神得到营养而脑髓充足,精神奕奕。
《服气经》曰:“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
”华盖即天灵盖,指代脑,头脑得到滋养而身体健康。
真人
经过内丹术修炼,肾炁日渐充足,体内真炁周流,经络通畅,患病之躯得以修复,面貌焕然一新。
持之以恒,抱元守一,精炁神完满,元炁充沛,体内荣卫之气各司其职,生命欣欣向荣,逐渐进阶到高层次的健康状态。
《元气论》:“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以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亦曰荣卫,荣卫即荣华气脉,如树木芳荣也。
荣卫脏腑,爱护神气,得以经营,保于生路。
又云: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昼行于身,夜行于藏,一百刻五十週,至平旦大会,两手寸关尺,阴阳相贯常流,如循其环,终始不绝。
绝则人死,流即人生,故当运用调理,爱惜保重,使荣卫週流,神气不竭,可与天地同寿矣。
”
这就是《黄帝内经》所描述的真人!
《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夫人与天地合体,阴阳混气,皮肤、骨髓、脏腑及荣卫、呼吸进退、寒暑变异,莫不均乎二仪,应乎五行也。
是知天地否泰,阴阳之气乱焉。
脏腑不调,经脉之候病焉。
因外所中者,百病起于风;因内所致者,百病生于气也。
故曰:恬淡虚无,真炁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信哉!是故须知形神之理,养而全之;须审内外之病,慎而修之。
歧伯高曰:食气者,则灵而寿延,食谷者,多智而限命。
凡服气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神备于兆身,化为真仙,号为真人矣。
”
道藏里面这些文章,使用了中医的荣气和卫气概念,引用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的内容,论述了什么是“真人”,以无可质疑的依据印证了医道同源。
《性命圭旨》:“夫修炼法者,言调和神气,使週流不竭绝于肾。
肾乃命门,故曰命术也。
神气不竭,则身形长生,炼骨化形,游于帝庭,位为真人。
”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欲学此术,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净虑。
炁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号曰真人,天地齐年,日月同寿。
”
编辑:若愚 *********************。